中醫名詞名目繁多,大多傳承着古義古意。所以,對于名詞的來源,出處和真實含義的考究尤為重要。
有的術語僅有一字之差,卻代表的病症病機不同,比如"下利"與"自利"。
了解他們之問的區别,先從"利"字開始。利字的異體字是痢,痢的異體字是利字,疾病的"利"從其本義引申而來,古文利字,是力至切之意。下利,下者意指排洩大便,利者意即排洩大便力至切,快而急,力度峻大,與現代講腹瀉同義。
古代講到關于"利"這種疾病時,也有的稱之為"痢"的,實指是指腹瀉,瀉洩狀态。早期古醫籍中痢疾與洩瀉沒有區分得那麼開,統稱為"下利"。後世區分為利與痢,以利為洩瀉,痢為痢疾。
自利是指由于身體内部因素如脾腎陽虛或中氣不運所緻的慢性腹瀉,一般不伴有其他胃腸道症狀。自者,有自發内發之意。
下利相當于現在說的急性腹瀉,可以見于多種疾病,多指外感傷寒或疫病等外源性病因引起的。如傷寒論講: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自利一般說是慢性腹瀉,主要見于腸胃内在疾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