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人稱簡易X光,一上手就知道是什麼病!超級簡單

中醫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一不留神就會發現一門神奇的學問,比如說咱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号稱簡易X光,伸出手來就能看出毛病,是不是很玄乎?

這其實也是人體全息的一個代表診法:手診,傳統中醫四診有 望聞問切,既然看臉面、聲音、切脈、耳朵、腳掌、腹部等都能體現人體疾病盛衰,那有豐富信息的手掌,肯定也能挖掘出身體的情況。

手診其實一門非常精深的學問,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光那手掌中的三大條掌紋、以及各自紋路的走向、變化、鍊接等等,都足夠研究許多年,甚至有人說掌紋就可以包含你一輩子生老病死全部信息,所以很多人窮其一生能對手診掌握個七七八八、大差不差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咱們今天對手診是不可能做到全面介紹、精深了解的,但是手診裡有一些知識點,非常簡單易懂,值得和大家推廣分享了解一下。



首先,看手診,可以先從整體上去觀察你的手掌,如果發現手掌紅潤光澤,那一般就是正常健康之人;

如果你感覺手掌整體上顔色暗、有枯槁之感,尤其是很多老年人,這就是氣血不足、元氣衰弱、免疫差了;

如果發現手掌别說紅潤了,而是慘白無血色,那必然是血虛了,很多女性有這種貧血的情況,尤其是手指甲也可以觀察一下,很多肝血虛、氣血不足的人,手指甲看上去整體也是偏于慘白的;

如果看上去手掌有點過分的紅豔光澤,甚至殷紅,可能血糖血脂有點偏高,尤其是手指肚以及小魚際部位,如果偏紅,那十有八九可能血糖、血脂異常,可以檢查了解一下;

如果手掌上,有哪裡是青色、甚至黑色的,那一般就要小心了,要麼是血液循環不好,要麼就是一些重病前兆;
尤其是這個手掌上的青筋,值得好好探究一番,從經絡學說上看,手掌手指連着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以及分布着衆多經外奇穴,所以手指上的青筋,往往代表着身體的一些特定異常。
一般來說是青筋越少越好,看不到青筋你就可以放心了,如果仔細觀察,發現你 大拇指 兩側出現了青筋,或者大魚際區域内出現了青筋,因為肺經走大魚際到大拇指,所以往往代表着可能有呼吸系統、肺髒以及連帶心髒問題,容易出現氣喘、胸悶、咳嗽、心悸心慌、過敏體質等問題;
拇指如果看上去扁平薄弱,說明少年時期的體質較差,易患病;拇指上粗下細則說明吸收功能差、身體弱、不易肥胖。上細下粗才是吸收功能好。
食指呢 ,對應着手陽明大腸經,如果食指上你發現有青筋,尤其是指根兩側,或者食指看上去蒼白瘦弱,表示吸收消化功能差,容易疲勞、消化系統容易生病,一般是腸胃吸收、排洩等問題,可能小時候吃飯不好、消化不良,營養差、容易生病,容易出現腹瀉拉肚子或者便秘的情況;
中指 比較厲害,要重點觀察,因為它走手厥陰心包經,尤其是指根兩側如果有青筋,顔色明顯的話,說明可能有心腦血管等血脈問題,甚至會出現有頭暈頭疼、心慌、心悸、偏頭疼、冠心病、腦供血不足、血管硬化等;
無名指 走手少陽三焦經,和肝膽經相通,這有青筋說明肝膽問題居多,比如肝火太旺、肝血瘀等;
最後一個 小指 ,走手太陽小腸經,聯系心腎、膀胱經,所以容易反映腎的問題居多,比如先天腎虛、尿床、尿頻、水腫、腰酸腿軟等問題, 相對其他四指,如果小指特别瘦弱,女性易患月經婦科病、男性易患腎虧、性功能差、生育困難等症。
此外,手診還有很多有趣的觀點,比如說:
如果你手指并攏起來,發現手指之間漏風,民間俗稱“漏财手”,漏不漏财不好說,但是手指肉少,說明整體脾胃不佳、消化吸收不好、不咋長肉,建議堅持吃點鐵棍山藥,補補脾胃長長肉;



手指甲上有橫棱或者豎棱,普遍是肝不大好,要多從養肝護肝的角度出發去養生,如果手指甲整體發白、指甲脆,說明肝血肝陰不足,如果沒有小月牙,一般是肝腎精不足、氣血衰弱的表現,如果手指甲比正常人長的都快,指甲很長,一般就是肝氣生發太過,脾氣容易暴躁沒耐性;
手掌中心勞宮穴這裡,如果出現了發白區域或者白色斑點,一般就是脾胃不好,尤其是胃有問題,容易怕涼反酸打嗝等,有的脾胃有熱的毛病,手掌心也會發燙;
手掌最下端,就是手腕關節鍊接處的橫紋,是生殖區,如果出現白色等顔色異常,一般容易患生殖障礙、不孕不育等疾病;

手掌整體上看,偏長瘦型的,一般情緒不大穩定,喜怒無常,容易得腸胃病,而手掌整體上看方方正正的,屬于打拼型性格,能幹多勞,但是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你通過本文手診信息,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問題,除了找正規中醫面診綜合調理之外,還有個簡單的方法,就像往往毒蛇盤踞的地方就有解藥一樣,手掌手指上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手指來調治,方法也很簡單:

以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捏揉有問題的另一隻手的手指,比如發現左手中指有青筋,有心腦血管潛在傾向時,就用右手的食指拇指捏住左手的中指,着力部位在指甲兩旁,每天想起來就捏一捏揉一揉,這裡往往聯通着對應的經絡,以刺激經絡達到養生的目的。
如果你通過本文發現了手診的神奇之處,想深入了解的,可能就得買本手診書,好好地揣摩研讀、學習實踐了!

提醒:本文僅作為中醫知識科普,若自行調治,是否合适、對症、以及劑量把握,要先咨詢當地中醫!非專業人士謹慎施治,醫療有風險,貿然使用後果自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