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 一、月經先期:
1.脾(補)脾氣虛證:補脾益氣,攝血調經——補中益氣湯 2.腎(固)腎氣虛證:補益腎氣,固沖調經——固陰煎 3.陽(清)陽盛血熱:清熱涼血調經——清經散 4.陰(兩)陰虛血熱:養陰清熱調經——兩地湯 5.肝(丹)肝郁化熱:疏肝清熱,涼血調經——丹栀逍遙散
二、月經後期: 1.腎(當地)腎虛:補腎養血調經——當歸地黃飲 2.血(大補)血虛:補血益氣調經——大補元煎 3.虛《金》血寒(虛寒型):扶陽祛寒調經——溫經湯《金匱》或艾附暖宮丸 4.實《全》血寒(實寒型):溫經散寒調經——溫經湯《婦人大全》 5.氣(烏)氣滞:理氣行滞調經——烏藥湯
三、月經前後無定期: 1.肝(逍)肝郁:疏肝理氣調經——逍遙散 2.腎(固)腎虛:補腎調經——固陰煎
四、月經過多: 1.氣(舉)氣虛:補氣攝血固沖——舉元煎或安沖湯 2.熱(保)血熱:清熱涼血,固沖止血——保陰煎+地榆、茜草 3.瘀(笑)血瘀: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經過少: 1.腎(歸)腎虛:補腎益精,養血調經——歸腎丸當歸地黃飲 2.血(滋)血虛:養血益氣調經——滋血湯或小營煎 3.瘀(桃)血瘀:活血化瘀調經——桃紅四物湯或通瘀煎 4.痰(蒼)痰濕:化痰燥濕調經——蒼附導痰丸或二陳湯加芎歸湯
六、經期延長 1.氣(舉)氣虛型:補氣升攝血,固沖調經——舉元煎加阿膠、艾葉、烏賊骨。 2.虛(兩+二)虛熱證:養陰清熱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四烏賊骨-廘茹丸 3.瘀(桃+笑)血瘀證:活血祛瘀止血——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
七、經間期出血: 1.陰(兩+二)腎陰虛:滋腎養陰,固沖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 2.濕(止淋)濕熱:清利濕熱,固沖止血——清肝止淋湯去阿膠、紅棗,加小薊、茯苓 3.瘀(止血)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湯
八、崩漏: 1.脾(止崩)脾虛:補氣攝血,固沖止崩——固本止崩湯或固沖湯 2.氣(苁)腎虛(腎氣虛):補腎益氣,固沖止血——加減苁蓉菟絲子丸+黨參、黃芪、阿膠 3.陽(右)腎虛(腎陽虛):溫腎益氣,固沖止血——右歸丸+黨參、黃芪、田七 4.陰(左+二)腎虛(腎陰虛):滋腎益陰,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或滋陰固氣湯 5.虛(上下)血熱(虛熱):養陰清熱,固沖止血——上下相資湯 6.實(清固)血熱(實熱):清熱涼血,固沖止血——清熱固經湯 7.瘀(止血)血瘀:活血化瘀,固沖止血——逐瘀止血湯或将軍斬關湯
九、閉經: 1.氣血(榮)氣血虛弱:益氣養血調經——人參養榮湯 2.腎(苁)腎氣虧損:補腎益氣,調理沖任——加減苁蓉菟絲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車 3.陰(一)陰虛血燥:養陰清熱調經——加減一陰煎加丹參、黃精、女貞子、制香附 4.瘀(府)氣滞血瘀:理氣活血,祛瘀通經——血府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5.痰(蒼+四)痰濕阻滞:健脾燥濕化痰,活血調經——四君子湯合蒼附導痰丸加當歸、川芎
十、痛經: 1.滞(膈)氣滞血瘀:理氣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湯或痛經方 2.寒(少)寒凝血瘀: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湯或溫經散寒湯 3.濕(清調)濕熱蘊結:清熱除濕,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湯加車前子、薏仁、敗醬草或銀甲丸 4.氣血(聖)氣血虛弱:益氣養血,調經止痛——聖愈湯或黃芪建中湯或養血和血湯 5.腎(益調)腎氣虧損:補腎益精,養血止痛——益腎調經湯或調肝湯
十一、經行感冒: 1.寒(穗)風寒:解表散寒,和血調經——荊穗四物湯 2.熱(桑菊)風熱:疏風清熱,和血調經——桑菊飲 3.邪(小柴)邪入少陽:和解表裡——小柴胡湯
十二、經行洩瀉: 1.脾(參)脾虛:健脾滲濕,理氣調經——參苓白術散 2.腎(固+四)腎虛:溫陽補腎,健脾止瀉——健固湯合四神丸
十三、經行浮腫: 1.虛(腎+苓)脾腎陽虛:溫腎化氣,健脾利水——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 2.瘀(八)氣滞血瘀:理氣行滞,養血調經——八物湯+澤瀉益母草
十四、經行吐衄: 1.火(引)肝經郁火:清肝調經——清肝引經湯 2.虛(順)肺腎陰虛:滋陰養肺——順經湯加牛膝或加味麥門冬湯
十五、經行頭痛 1.火(羚)肝火證:清熱平肝熄風——羚角鈎藤湯 2.瘀(竅)血瘀證:化瘀通絡——通竅活血湯 3.虛(八)血虛證:養血益氣——八珍湯加首烏、蔓荊子
十六、經行身痛 1.血(當補)血虛證:養血益氣,柔筋止痛——當歸補血湯加雞血藤、白芍、丹參、玉竹 2.瘀(趁)血瘀證:活血通絡,益氣散寒——趁痛散
十七、經***脹痛 1.郁(逍)肝氣郁結證:舒肝理氣,和胃通絡——逍遙散加麥芽、青皮、雞内金 2.虛(一)肝腎虧虛證:滋腎養肝,和胃通絡——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加麥芽、雞内金
十八、絕經證: 1.陰(左+二)腎陰虛:滋養腎陰,佐以潛陽——左歸丸合二至丸加制首烏、龜甲 2.陽(右)腎陽虛:溫腎扶陽——右歸丸 3.俱(二+二)腎陰陽俱虛:陰陽雙補——二仙湯合二至丸加菟絲子、何首烏、龍骨、牡蛎
十九、經斷複來: 1.肝(安)脾虛肝郁:健脾調肝,安沖止血——安老湯 2.腎(知)腎陰虛:滋陰清熱,安沖止血——知柏地黃丸加阿膠、龜甲 3.熱(易)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止血涼血——易黃湯加黃芩、茯苓、澤瀉、側柏、大小薊 4.毒(萆+桂)濕毒瘀結:利濕解毒,化瘀散結——萆薢滲濕湯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黃芪、三七
二十、帶下過多: 1.脾(完)健脾益氣,升陽除濕——完帶湯 2.腎(内)腎陽虛:溫腎培元,固澀止帶——内補丸 3.夾(知)陰虛夾濕:滋腎益陰,清熱利濕——知柏地黃丸 4.結(五)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薏仁 5.注(止)濕熱下注:清利濕熱,佐以解毒殺蟲——止帶方
二十一、妊娠惡阻: 1.脾(香)脾胃虛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香砂六君子湯 2.肝(橘)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嘔——橘皮竹茹湯或蘇葉黃連湯加姜半夏、枇杷葉、竹茹、烏梅
二十二、妊娠腹痛 1.血(當芍)血虛證:養血安胎止痛——當歸芍藥散加首烏、桑寄生 2.氣(逍)氣滞證:舒肝解郁,養血安胎——逍遙散 3.寒(膠)虛寒證:暖宮止痛,養血安胎——膠艾湯 4.瘀(桂+壽)血瘀證:養血活血,補腎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二十三、異位妊娠 1.未(Ⅱ)未破損期:活血化瘀,消症殺胚——宮外孕Ⅱ号加蜈蚣、全蠍、紫草 2.已休(生+I)已破損期休克型:益氣固脫,活血祛瘀——生脈散合宮外孕I号方 3.已不(I)已破損期不穩定型:活血祛瘀,益氣——宮外孕I号方加黨參、黃芪 4.已包(Ⅱ)已破損期包塊型:活血破瘀消瘕——宮外孕Ⅱ号方
二十四、胎漏胎動不安: 1.腎(壽)腎虛:補腎健脾,益氣安胎——壽胎丸加黨參、白術或安奠二天湯或滋腎育胎丸 2.熱(保)血熱:清熱涼血,養血安胎——保陰煎或清熱安胎飲或當歸散 3.氣(胎)氣血虛弱:治法:補氣養血,固腎安胎——胎元飲 4.瘀(桂+壽)血瘀:活血消癥,補腎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二十五、滑胎 1.氣(補固)腎氣不足:補腎健脾,調理沖任——補腎固沖丸 2.陽(腎)腎陽虧虛:溫補腎陽,固沖安胎——腎氣丸去澤瀉,加菟絲子,杜仲,白術 3.精(育)腎精虧虛:補腎填精,固腎安胎——育陰湯 4.氣血(泰)氣血虛弱:益氣養血,固沖安胎——泰山磐石散 5.瘀(桂+壽)血瘀證:祛瘀消癥,固沖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二十六、子腫: 1.脾(白)脾虛:健脾利水——白術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湯 2.腎(真)腎虛:補腎溫陽,化氣行水——真武湯或腎氣丸 3.氣(天)氣滞:理氣行滞,除濕消腫——天仙藤散或正氣天香散
二十七、子淋: 1.陰(知)陰虛津虧:滋陰清熱,潤燥通淋——知柏地黃丸 2.心(導)心火偏亢:清心瀉火,潤燥通淋——導赤散+玄參、麥冬 3.濕(五淋)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潤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二十八、産後發熱: 1.毒(五+笑)感染邪毒: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加減或解毒活血湯 2.外(穗)外感:養血祛風,疏解表邪——荊穗四物湯加防風、蘇葉或參蘇飲 3.虛(補)血虛:補血益氣,和營退熱——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4.瘀(生)血瘀:活血化瘀,和營退熱——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
二十九、産後腹痛: 1.虛(腸)氣血兩虛:補血益氣,緩急止痛。腸甯湯或内補當歸建中湯或當歸生姜羊肉湯 2.瘀(生)瘀滞子宮: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生化湯加益母草或散結定疼湯或補血定痛湯
三十、産後身痛 1.血(黃五)血虛:補氣養血,溫經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 2.寒(獨)風寒:養血祛風,散寒除濕——獨活寄生湯、趁痛散、防風湯 3.瘀(身)血瘀:養血活血,化瘀祛濕——身痛逐瘀湯或生化湯 4.腎(養榮)腎虛:補腎養血,強腰壯骨——養榮壯骨湯加秦艽,熟地
三十一、産後惡露: 1.虛(補中)氣虛:補氣攝血固沖——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2.熱(保)血熱: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加益母草、七葉一枝花、貫衆 3.瘀(生)血瘀: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三十二、缺乳 1.虛(通)氣血虛弱: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通乳丹 2.肝(下)肝郁氣滞: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下乳湧泉散 3.痰(蒼)痰濁阻滞:健脾化痰通乳——蒼附導痰湯合漏蘆散
三十三、癥瘕: 1.氣(棱)氣滞血瘀:行氣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黃庶蟲丸 2.痰(蒼+桂)痰濕瘀結:化痰除濕,活血消癥——蒼附導痰湯合桂枝茯苓丸 3.熱(大黃)濕熱瘀阻:清熱利濕,化瘀消癥——大黃牡丹湯+木通、茯苓 4.虛(補腎)腎虛血瘀:補腎活血,消癥散結——補腎祛瘀方或益腎調經湯
三十四、急性盆腔: 1.毒(五+大黃)熱毒熾盛: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 2.濕(仙)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仙方活命飲+苡仁、冬瓜仁
三十五、慢性盆腔: 1.熱(銀)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銀甲丸或當歸芍藥散加丹參、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氣(膈)氣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膈下逐瘀湯 3.寒(少)寒濕瘀結:祛寒除濕,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4.虛(理)氣虛血瘀:益氣健脾,化瘀散結——理沖湯
三十六、不孕: 1.氣(琉)腎氣虛:補腎益氣,溫養沖任——毓麟珠 2.陽(胞)腎陽虛:溫腎暖宮,調補沖任——溫胞飲或右歸丸 3.陰(種)滋腎養血,調補沖任——養精種玉湯 4.肝(開)肝氣郁結:疏肝解郁,理血調經——開郁種玉湯或百靈調肝湯 5.瘀(少)瘀滞胞宮:逐瘀蕩胞,調經助孕——少腹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6.痰(蒼)痰濕内阻:燥濕化痰,行滞調經——蒼附導痰丸
三十七、陰癢: 1.虛(知)肝腎陰虛:滋陰補腎,清肝止癢——知柏地黃湯加當歸、栀子、白鮮皮 2.濕(龍)肝經濕熱: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三十八、陰瘡 1.熱(龍)熱毒證:清熱利濕,解毒消瘡——龍膽瀉肝湯 2.寒(陽)寒濕證:溫經散寒,除濕消瘡——陽和湯或托裡消毒散 三十九、子宮脫垂: 1.氣(補中)氣虛: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加金櫻子、杜仲、續斷 2.腎(大補)腎虛:補腎固脫,益氣升提——大補元煎加黃芪
(兒科)
一、胎怯 1、怯(補腎)腎精薄弱證:益精充髓,補腎溫陽。補腎地黃丸加減。 2、虛(保元)脾腎兩虛證:健脾益腎,溫運脾陽。保元湯加減。
二、硬腫證 1、陽(參附)陽氣虛衰證:益氣溫陽,通經活血。參附湯加味。 2、寒(當四)寒凝血澀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當歸四逆湯加減。
三、胎黃 1、熱(茵)濕熱郁蒸證:清熱利濕。茵陳蒿湯加味。 2、寒(茵中)寒濕阻滞證:溫中化濕。茵陳理中湯加減。 3、瘀(府)氣滞血瘀證:化瘀消積。血府逐瘀湯加減。
四、感冒 1、寒(荊)風寒感冒:辛溫解表。荊防敗毒散加減。 2、熱(銀)風熱感冒:辛涼解表。銀翹散加減。 3、暑(新)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飲加減。 夾痰、夾滞、夾驚兼證的證候、治法、用藥 (1)痰(+三、二、菊)夾痰:辛溫解表,宣肺化痰;辛涼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風寒夾痰證加用三拗湯、二陳湯,風熱夾痰證加用桑菊飲加減。 (2)滞(+保)夾滞:解表兼以消食導滞。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加用保和丸加減。若大便秘結,小便短黃,壯熱口渴,加大黃、枳實通腑洩熱,表裡雙解。 (3)驚(+鎮)夾驚:解表兼以清熱鎮驚。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加用鎮驚丸加減。另服小兒回春丹或小兒金丹片。
五、咳嗽: 1、寒(沸)風寒咳嗽:疏風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加減。 2、熱(菊)風熱咳嗽:疏風解熱,宣肺止咳。桑菊飲加減。 3、痰(金)痰熱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湯加減。 4、陰(沙)陰虛咳嗽:養陰潤肺,兼清餘熱。沙參麥冬湯加減。
六、肺炎喘嗽: 1、寒(華)風寒閉肺:辛溫宣肺,化痰止咳。華蓋散加減。 2、熱(銀+麻)風熱閉肺:辛涼宣肺,清熱化痰。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 3、毒(黃+拗)毒熱閉肺:清熱解毒,瀉肺開閉。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加減。 4、痰(虎+葶)痰熱閉肺證:清熱滌痰,開肺定喘。五虎湯合葶苈大棗瀉肺湯加減。 5、陰(沙)陰虛肺熱:養陰清肺,潤肺止咳。沙參麥冬湯加減。 6、氣(人味)肺脾氣虛:補肺健脾,益氣化痰。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七、哮喘: 發作期: 1、熱(麻或蘇)熱性哮喘:清肺滌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湯、蘇葶丸。 2、寒(小龍+拗)寒性哮喘:溫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 3、包(大龍)外寒内熱:解表清裡,定喘止咳。大青龍湯加減。 緩解期: 1、氣(人味+玉)肺脾氣虛: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2、陽(匮)脾腎陽虛:健脾溫腎,固攝納氣。金匮腎氣丸加減。 3、陰(麥味)肺腎陰虛:養陰清熱,補益肺腎。麥味地黃丸加減。
八、鵝口瘡: 1、熱(瀉脾)心脾積熱:清心瀉脾。清熱瀉脾散加減。 2、火(知)虛火上浮: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加減。
九、口瘡: 1、風(銀)風熱乘脾:疏風散火,清熱解毒。銀翹散加減。 2、火(瀉導)心火上炎:清心涼血,瀉火解毒。瀉心導赤散加減。 3、虛(六)虛火上浮:滋陰降火,引火歸元。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十、洩瀉: 1、濕(葛)濕熱瀉:清腸解熱,化濕止瀉。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2、寒(霍)風寒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藿香正氣散加減。 3、食(保)傷食瀉:運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減。 4、脾(參)脾虛瀉:健脾益氣,助運止瀉。參苓白術散加減。 5、陽(附+四)脾腎陽虛:溫補脾腎,固澀止瀉。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6、兩(人烏)氣陰兩傷:健脾益氣,酸甘斂陰。人參烏梅湯加減。 7、脫(生+救)陰竭陽脫:挽陰回陽,救逆固脫。生脈散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
十一、厭食: 1、運(不)脾失健運: 調和脾胃,運脾開胃。不換金正氣散加減。 2、氣(異)脾胃氣虛:健脾益氣,佐以助運。異功散加味。 3、陰(養胃)脾胃陰虛:滋脾養胃,佐以助運。養胃增液湯加減。
十二、積滞: 1、乳(乳)乳食内積:消乳化食,和中導滞。乳積者,選消乳丸加減。食積者,選保和丸加減。 2、虛(健)脾虛夾積:健脾助運,消食化滞。健脾丸加減。
十三、疳證: 1、氣(資健)疳氣證:調脾健運。資生健脾丸加減。 2、幹(八)幹疳:補益氣血。八珍湯加減。 3、積(肥)疳積證:消積理脾。肥兒丸加減。 4、腫(防+五)疳腫脹:健脾溫陽,利水消腫。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 5、眼(夜)眼疳:養血柔肝,滋陰明目。石斛夜光丸加減。 6、口(瀉導)口疳:清心瀉火,滋陰生津。瀉心導赤散加減。
十四、汗證 1、肺(玉+牡)肺衛不固:益氣固表。玉屏風散合牡蛎散加減。 2、營(黃五)營衛失調: 調和營衛。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3、陰(生)氣陰虧虛:益氣養陰。生脈散加減。
十五、驚風: (一)急驚風 1、風(銀)風熱動風:疏風清熱,熄風定驚。銀翹散加減。 2、營(瘟)氣營兩燔:清氣涼營,熄風開竅。清瘟敗毒飲加減。 3、邪(羚)邪陷心肝:清心開竅,平肝熄風。羚角鈎藤湯加減。 4、疫(黃+翁)濕熱疫毒:清熱化濕,解毒熄風。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加減。 5、驚(琥)驚恐驚風: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琥珀抱龍丸加減。 (二)慢驚風: 1、土(緩)土虛木亢:緩肝理脾湯。(寒濕):附子理中湯。 2、陽(固真)脾腎陽衰:固真湯、逐寒蕩驚湯。 3、陰(珠)陰虛動風:大定風珠、黃連阿膠湯、三甲複脈湯。
十六、急性腎小球腎炎 1、風(豆+五)風水相搏:疏風宣肺,利水消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苓散加減。 2、濕(五+小)濕熱内侵: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五味消毒飲合小薊飲子加減。 3、陰(知+二)陰虛邪戀:滋陰補腎,兼清餘熱——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4、氣(參)氣虛邪戀: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加減。 5、水(已+參)水淩心肺:瀉肺逐水,溫陽扶正——己椒苈黃丸合參附湯加減。 6、邪(龍+羚)邪陷心肝:平肝瀉火,清心利水——龍膽瀉肝湯合羚角鈎藤湯加減。 7、毒(溫+瀉)水毒内閉:通腑降濁,解毒利尿——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加減。
十七、腎病綜合征 1、氣(防+五)肺脾氣虛證:益氣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 2、陽(真+黃五)脾腎陽虛證:溫腎健脾,化氣行水。偏腎陽虛,真武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偏脾陽虛,實脾飲加減。 3、陰(知)肝腎陰虛:滋陰補腎,平肝潛陽。知柏地黃丸加減。 4、兩(六)氣陰兩虛(腎陰虛):益氣養陰,化濕清熱。六味地黃丸加黃芪。
十八、尿頻 氣(縮)脾腎氣虛證:溫補脾腎,升提固攝。縮泉丸加味。
十九、遺尿: 1、氣(補+縮)肺脾氣虛:補肺益脾,固澀膀胱。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加減。 2、交(導+交)心腎失交:清心滋腎,安神固脬。導赤散合交泰丸加減。
二十、五遲、五軟: 1、虧(加地)肝腎虧損證:補腎填髓,養肝強筋。加味地黃丸加減。 2、兩(調元)心脾兩虛證:健脾養心,補益氣血。調元散加減。 3、痰(竅+二)痰瘀阻滞證:滌痰開竅,活血通絡。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加減。
二十一、麻疹: 1、衛(宣毒)邪犯肺衛(初熱期):辛涼透表,清宣肺衛。宣毒發表湯加減。 2、胃(清解)邪入肺胃(出疹期):清涼解毒,透疹達邪。清解透表湯加減。 3、陰(沙)陰津耗傷(收沒期):養陰益氣,清解餘邪。沙參麥冬湯加減。 4、喉(下)熱毒攻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清咽下痰湯加減。 5、心(羚)邪陷心肝:清營解毒,平肝熄風:羚角鈎藤湯加減。
二十二、風疹: 1、衛(銀)邪犯肺衛:疏風解表清熱。銀翹散加減。 2、營(透)邪入氣營:清氣涼營解毒。透疹涼解湯加減。
二十三、腥紅熱 1、衛(解)邪侵肺衛:辛涼宣透,清熱利咽。解肌透痧湯加減。 2、營(涼)毒熾氣營: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涼營清氣湯加減。 3、陰(沙)疹後陰傷證:養陰生津,清熱潤喉。沙參麥冬湯加減。
二十四、水痘: 1、衛(銀+六一)邪傷肺衛:疏風清熱,利濕解毒。銀翹散合六一散加減。 2、營(清胃)邪熾氣營:清氣涼營,解毒化濕。清胃解毒湯加減。
二十五、流行性腮腺炎 1、邪(柴葛)邪犯少陽:疏風清熱,散結消腫。柴胡葛根湯加減。 2、熱(普)熱毒壅盛: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普濟消毒飲加減。 3、睾(龍)毒竄睾腹:清肝瀉火,活血止痛。龍膽瀉肝湯加減。
二十六、流行性乙型腦炎 1、衛(新、虎)邪犯衛氣:辛涼解表,清暑化濕。偏衛分證用新加香薷飲加減,偏氣分證用白虎湯加減。 2、營(瘟)邪熾氣營:清氣涼營,瀉火滌痰。清瘟敗毒飲加減。 3、血(犀+增)邪入營血:涼血清心,增液潛陽。犀角地黃湯合增液湯加減。 恢複期、後遺症期 1、陰(青+絡)陰虛内熱:養陰清熱。青蒿鼈甲湯合清絡飲加減。 2、營(黃五)營衛不和:調和營衛。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3、竅(滌)痰蒙清竅:豁痰開竅。滌痰湯加減。 4、火(龍)痰火内擾:滌痰瀉火。龍膽瀉肝湯加減 5、瘀(還)氣虛血瘀:益氣養陰,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減。 6、風(止痙)風邪留絡:搜風通絡,養血舒筋。止痙散加味。
二十七、百日咳: 1、邪(拗)邪犯肺衛(初咳期):疏風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湯加味。 2、痰(桑+葶)痰火阻肺(痙咳期):瀉肺清熱,滌痰鎮咳。桑白皮湯合葶苈大棗瀉肺湯加減。 3、陰(沙、人五)氣陰耗傷(恢複期):養陰潤肺,益氣健脾。肺陰虧虛證用沙參麥冬湯加減;肺脾氣虛證用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二十八、寄生蟲病 1、蛔(使)蛔蟲證:驅蛔殺蟲,調理脾胃。使君子散加減。 2、厥(梅)蛔厥證:安蛔定痛,繼之驅蟲。烏梅丸加減。
二十九、夏季熱 1、暑(暑)暑傷肺胃: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 2、上(上下)上盛下虛:溫補腎陽,清心護陰。溫下清上湯加減。
三十、紫癜 1、傷(連)風熱傷絡:疏風散邪,清熱涼血。連翹敗毒散加減。 2、熱(犀)血熱妄行: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加減。 3、氣(歸)氣不攝血:健脾養心,益氣攝血。歸脾湯加減。 4、陰(大)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大補陰丸加減。
三十一、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胃(六)脾胃虛弱證——健運脾胃,益氣養血——六君子湯 2、心(歸)心脾兩虛證——補脾養心,益氣生血——歸脾湯 3、肝(左)肝腎陰虛——滋養肝腎,益氣生血——左歸丸 4、腎(右)脾腎陽虛——溫補脾腎,益陰養血——右歸丸
三十二、多發性抽搐症 1、氣(郁)氣郁化火:清肝瀉火,熄風鎮驚——清肝達郁湯加減。 2、脾(十)脾虛痰滞:健脾化痰,平肝熄風——十味溫膽湯加減。 3、陰(珠)陰虛風動:滋陰潛陽,柔肝熄風——大定風珠加減。
三十三、癫痫 1、驚(驚)驚痫:鎮驚安神——鎮驚丸加減。 2、風(定).風痫:熄風定痫——定痫九加減。 3、痰(滌)痰痫:滌痰開竅——滌痰湯加減。 4、瘀(痛)瘀血痫:活血化瘀,通竅定痫——通竅活血湯加減。
三十四、手足口病 1、邪(甘)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熱化濕——甘露消毒丹 2、濕(瘟)濕熱壅盛——清熱涼營,解毒祛濕——清瘟敗毒飲
三十五、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1、衛(銀)衛氣同病:辛涼透表,清熱解毒——銀翹散 2、營(瘟)氣營兩燔:清氣涼營,解毒化瘀——清瘟敗毒飲 3、陰(沙)氣陰兩傷:益氣養陰,清解餘熱——沙參麥冬湯
(外科)
一、疖 ①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 ②暑熱浸淫——清暑化濕解毒——清暑湯 ③體虛毒戀,陰虛内熱——養陰清熱解毒——仙方活命飲合增液湯 ④體虛毒戀,脾胃虛弱——健脾和胃,清化濕熱——五神湯合參苓白術散 疖:蘊(五+黃)、浸(暑)、戀(仙+增,神+參)
二、癰 ①火毒凝結——清熱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飲 ②熱勝肉腐——和營清熱,透膿托毒——仙方活命飲合五味消毒飲 ③氣血兩虛——益氣養血,托毒生肌——托裡消毒散 癰:毒(仙)、熱(仙+五)、虛(托)
三頸癰 疏風清熱、解毒化痰——牛蒡解肌湯或銀翹散 頸癰:牛解+銀
四、有頭疽 ①火毒凝結——清熱瀉火,和營托毒——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 ②濕熱壅滞——清熱化濕,和營托毒——仙方活命飲 ③陰虛火熾——滋陰生津,清熱托毒——竹葉黃芪湯 ④氣虛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湯合仙方活命飲 有頭疽:火(黃+仙)、濕(仙)、陰(竹黃)氣(八+仙)
五、丹毒 ①風熱毒蘊——疏風清熱解毒——普濟消毒飲 ②肝脾濕火——清肝瀉火利濕——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或化斑解毒湯 ③濕熱毒蘊——利濕清熱解毒——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 ④胎火蘊毒——涼血清熱解毒——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 丹毒:風(普)、肝(柴清)、濕(神+萆)、胎(犀+黃)
六、瘰疬 ①氣滞痰凝——疏肝理氣,化痰散結——開郁散 ②陰虛火旺——滋陰降火——六味地黃丸合清骨散 ③氣血兩虛——益氣養血——香貝養營湯 瘰疬:痰(開)、陰(六+骨)、兩(香貝)
七、褥瘡 ①氣滞血瘀——理氣活血——血府逐瘀湯 ②蘊毒腐潰——益氣養陰、理濕托毒——生脈散、透膿散合萆薢滲濕湯 ③氣血兩虛——氣血雙補、托毒生肌——托裡消毒散 褥瘡:瘀(府)、毒(生、透+萆)、虛(托)
八、乳癰 ①氣滞熱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腫——瓜蒌牛蒡湯 ②熱毒熾盛——清熱解毒,托裡透膿——透膿散加味 ③正虛毒戀——益氣和營托毒——托裡消毒散 乳癰:滞(瓜牛)、盛(透)、戀(托)
九、乳癖 ①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結——逍遙蒌貝散 ②沖任失調——調攝沖任——二仙湯合四物湯 乳癖:肝(逍)、痰(逍+桃紅)
十、乳核 ①肝氣郁結——疏肝解郁,化痰散結——逍遙散 ②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結——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 乳岩:肝(效+開)、沖(二仙+開)、毒(八)、兩(榮)
十一、乳衄 ①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熱涼血——丹栀逍遙散 ②脾虛失統——健脾養血——歸脾湯
十二、乳岩 ①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結——神效瓜蒌散合開郁散 ②沖任失調——調攝沖任,理氣散結——二仙湯合開郁散 ③正虛毒熾——調補氣血,清熱解毒——八珍湯 ④氣血兩虧——補益氣血,甯心安神——人參養榮湯 ⑤脾虛胃弱——健脾和胃——參苓白術散或理中湯
十三、氣瘿 疏肝解郁,化痰軟堅——四海舒郁丸 氣瘿:(四海)
十四、肉瘿 ①氣滞痰凝——理氣解郁,化痰軟堅——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 ②氣陰兩虛——益氣養陰,軟堅散結——生脈散合海藻玉壺湯 肉瘿:痰(逍+海藻)、兩(生+海藻)
十五、瘿癰 ①風熱痰凝——疏風清熱化痰——牛蒡解肌湯 ②氣滞痰凝——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柴胡舒肝湯
十六、失榮 ①氣郁痰結——理氣解郁,化痰散結——化痰開郁方 ②陰毒結聚——溫陽散寒,化痰散結——陽和湯 ③瘀毒化熱——清熱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飲合化堅二陳丸 ④氣血兩虧——補益氣血,解毒化瘀——八珍湯合四妙勇安湯
失榮:結(花開)、聚(陽)、化(五+堅)、兩(八+四勇) 十七、腎岩 ①濕濁瘀結——利濕化濁,解毒化瘀——三妙丸合散腫潰堅湯 ②火毒熾盛——清熱洩火,解毒消腫——龍膽瀉肝湯合四妙勇安湯 ③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知柏地黃丸合大補陰丸
腎岩:濕(三妙+腫)、火(龍+四勇)、陰(知+大補)
十八、蛇串瘡 ①肝經郁熱——清洩肝火,解毒止痛——龍膽瀉肝湯加紫草、闆藍根、玄胡等。 ②脾虛濕蘊——健脾利濕,解毒消腫——除濕胃苓湯 ③氣滞血瘀——理氣活血,通絡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
十九、癬 ①風濕毒聚——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消風散加地膚子、白鮮皮、威靈仙,或苦參湯加白鮮皮、威靈仙。 ②濕熱下注——清熱化濕,解毒消腫——濕重于熱者,用萆薢滲濕湯;濕熱兼瘀者,用五神湯;濕熱并重者,用龍膽瀉肝湯。 癬:聚(消風)、注(萆)
二十、濕瘡 ①濕熱蘊膚——清熱利濕止癢——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 ②濕熱浸淫——清熱利濕,解毒止癢——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 ③脾虛濕蘊——健脾利濕止癢——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④血虛風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丹參、雞血藤、烏梢蛇。
二十一、嬰兒濕瘡 ①胎火濕熱——涼血清火,利濕止癢——消風導赤湯 ②脾虛濕蘊——健脾利濕——小兒化濕湯加土茯苓、魚腥草
二十二、接觸性皮炎 (1)風熱蘊膚——疏風清熱止癢——消風散加紫荊皮、僵蠶 (2)濕熱毒蘊——清熱祛濕,涼血解毒——龍膽瀉肝湯合化斑解毒湯 (3)血虛風燥——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當歸飲子合消風散
二十三、藥毒 ①濕毒蘊膚——清熱利濕,解毒止癢——萆薢滲濕湯 ②熱毒入營——清熱涼血,解毒護陰——清營湯 ③氣陰兩虛——益氣養陰清熱——增液湯合益胃湯
二十四、瘾疹 ①風寒束表——疏風散寒止癢——麻黃桂枝各半湯 ②風熱犯表——疏風清熱止癢——消風散 ③胃腸濕熱——疏風解表,通腑洩熱——防風通聖散 ④血虛風燥——養血祛風,潤燥止癢——當歸飲子 瘾疹:寒(各半)、熱(消風)、濕(聖)、虛(當飲)
二十五、牛皮癬 ①肝郁化火——疏肝理氣,清肝瀉火——龍膽瀉肝湯 ②風濕蘊膚——祛風利濕,清熱止癢——消風散 ③血虛風燥——養血潤燥,熄風止癢——當歸飲子
二十六、貓眼瘡 ①風寒阻絡——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當歸四逆湯 ②風熱蘊膚——疏風清熱,涼血解毒——消風散 ③濕熱蘊結——清熱利濕,解毒止癢——龍膽瀉肝湯 ④火毒熾盛——清熱涼血,解毒利濕——清瘟敗毒飲合導赤散
二十七、白疕(尋常型) ①血熱内蘊——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黃湯 ②血虛風燥——養血滋陰,潤膚熄風——當歸飲子 ③氣血瘀滞——活血化瘀,解毒通絡——桃紅四物湯 ④濕毒蘊阻——清利濕熱,解毒通絡——萆薢滲濕湯 ⑤火毒熾盛——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清瘟敗毒飲 白疕:蘊(犀)、燥(當飲)、滞(桃紅)、阻(萆)、盛(瘟)
二十八、粉刺 ①肺經風熱——疏風清肺——枇杷清肺飲 ②腸胃濕熱——清熱除濕解毒——茵陳蒿湯 ③痰濕瘀滞——除濕化痰,活血散結——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 粉刺:肺(枇)、腸(茵)、痰(二陳+桃紅)
二十九、酒齄鼻 ①肺胃熱盛(紅斑型)——清洩肺胃積熱——枇杷清肺飲 ②熱毒蘊膚(丘疹膿疱型)——清熱解毒涼血——黃連解毒湯合涼血四物湯 ③氣滞血瘀(鼻贅型)——活血化瘀散結——通竅活血湯
三十、瓜藤纏 ①濕熱瘀阻——清熱利濕,祛瘀通絡——萆薢滲濕湯合桃紅四物湯 ②寒濕入絡——散寒祛濕,化瘀通絡——陽和湯
三十一、紅蝴蝶瘡 ①熱毒熾盛——清熱涼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 ②陰虛火旺——滋陰降火——六味地黃丸合大補陰丸、清骨散 ③脾腎陽虛——溫腎助陽,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湯 ⑤脾虛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湯合丹栀逍遙散 ⑥氣滞血瘀——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逍遙散合血府逐瘀湯 紅蝴蝶瘡:熱(犀+黃)、陰(犀+黃)、陽(附八+真)、肝(四君+逍)瘀(逍+府)
三十二、淋病 ①濕熱毒蘊(急性淋病)——清熱利濕,解毒化濁——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草紅藤、萆薢 ②陰虛毒戀(慢性淋病)——滋陰降火,利濕祛濁——知柏地黃丸酌加土茯苓、萆薢 淋病:濕(龍)、陰(知)
三十三、梅毒 ①肝經濕熱——清熱利濕,解毒驅梅——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虎杖 ②血熱蘊毒——涼血解毒,瀉熱散瘀——清營湯合桃紅四物湯 ③毒結筋骨——活血解毒,通絡止痛——五虎湯 ④肝腎虧損——滋補肝腎,填髓熄風——地黃飲子 ⑤心腎虧虛——養心補腎,祛瘀通陽——苓桂術甘湯 梅毒:肝(龍)、蘊(清營+桃紅)、結(五虎)、損(地飲)、虛(苓)
三十四、尖銳濕疣 ①濕毒下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萆薢化毒湯酌加馬齒苋、土茯苓、大青葉 ②濕熱毒蘊——清熱解毒,化濁利濕——黃連解毒湯加苦參、萆薢、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苋
三十五、内痔 ①風熱腸燥——清熱涼血祛風——涼血地黃湯 ②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止血——髒連丸 ③氣滞血瘀——清熱利濕,行氣活血——止痛如神湯 ④脾虛氣陷——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
三十六、肛癰 ①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 ②火毒熾盛——清熱解毒透膿——透膿散 ③陰虛毒戀——養陰清熱、祛濕解毒——青蒿鼈甲湯合三妙丸
三十七、肛裂 ①血熱腸燥——清熱潤腸通便——涼血地黃湯合脾約麻仁丸 ②陰虛津虧——養陰清熱潤腸——潤腸湯 ③氣滞血瘀——理氣活血,潤腸通便——六磨湯加紅花、桃仁、赤芍
三十八、脫肛 ①脾虛氣陷——補氣升提,收斂固澀——補中益氣湯 ②濕熱下注——清熱利濕——萆薢滲濕湯
三十九、子癰 ①濕熱下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枸橘湯或龍膽瀉肝湯 ②氣滞痰凝——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橘核丸
四十、子痰 ①濁痰凝結——溫經通絡,化痰散結——陽和湯,配服小金丹 ②陰虛内熱——養陰清熱,除濕化痰,佐以透膿解毒——滋陰除濕湯合透膿散 ③氣血兩虧——益氣養血,化痰消腫——十全大補湯,兼服小金丹
四十一、陰莖痰核 痰濁凝結——溫陽通脈,化痰散結——陽和湯合化堅二陳丸
四十二、尿石症 ①濕熱蘊結——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湯 ②氣血瘀滞——理氣活血,通淋排石——金鈴子散合石韋散 ③腎氣不足——補腎益氣,通淋排石——濟生腎氣丸
四十三、慢性前列腺炎 ①濕熱蘊結——清熱利濕——八正散或龍膽瀉肝湯 ②氣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前列腺湯 ③陰虛火旺——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 ④腎陽虛損——補腎助陽——濟生腎氣丸
四十四、股腫 ①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湯 ②血脈瘀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活血通脈湯 ③氣虛濕阻——益氣健脾,祛濕通絡——參苓白術散
四十五、血栓性淺靜脈炎 ①濕熱蘊結——清熱利濕,解毒通絡——清利通絡湯。發于上肢加桑枝;發于下肢加牛膝;紅腫消退,疼痛未減者,加赤芍、澤蘭、地龍、忍冬藤 ②脈絡瘀阻——活血化瘀,行氣散結——活血通脈湯加雞血藤、桃仁、忍冬藤。發于上肢加桂枝;發于下肢用牛膝,兼服四蟲丸 ③肝氣郁結——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湯或複元活血湯。疼痛重者,加三棱、雞血藤、忍冬藤
四十六、臁瘡 ①濕熱下注:清熱利濕,和營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湯 ②氣虛血瘀:益氣活血,祛瘀生新。補陽還五湯合四妙湯
四十七、脫疽 ①寒濕阻絡——溫陽散寒,活血通絡——陽和湯 ②血脈瘀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桃紅四物湯 ③濕熱毒盛——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湯 ④熱毒傷陰——清熱解毒,養陰活血——顧步湯 ⑤氣陰兩虛——益氣養陰——黃芪鼈甲煎
四十八、腸癰 ①瘀滞證——行氣活血,通腑瀉熱——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 ②濕熱證——通腑瀉熱,解毒利濕透膿——複方大柴胡湯 ③熱毒證——通腑排膿,養陰清熱——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
杏林築基 學方劑、學辨證、學針灸、學推拿。。。為您打基礎 1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