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前,世間混沌一片,經曆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階段。《天殼》載:“渾天之說:天地如雞卵,卵中之黃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黃白既分,是開辟也。”中國古人早在數千年前就提出的宇宙卵之說及中國少數民族的蛋生文化,是近代科學家于1927年提出的“宇宙蛋”理論的先輩,如此震撼人心的學說仍舊未能遁去古人思維,正是因為華夏文明包攬了宇宙全息,這也是将現代科學與中醫接軌的底氣。無極生太極,即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奇點“宇宙蛋”,它凝聚了所有的時空質能,孕育着未來物質世界包括天體和生命的一切;大約150億年前,宇宙蛋在一場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猝然爆發,宇宙史的紀元從此開始。太極一分為二,是生陰陽兩儀,大大小小的塵埃因磁場力吸引而形成不同的天體後,據陰陽對立統一之性做波浪式的圓運動,從此宇宙空間星霜荏苒、貞下起元。
陰陽位于中醫學理論基本學說之首位,許是上古時期已有文明記載,但古人之所以能明見萬裡,必歸因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對宇宙節律的總結歸納。“宇宙卵”于道教文化中體現得淋漓盡緻,各種神話故事中亦頻繁出現,陰陽的源頭說明“中醫”源于“道醫”,“中醫”的命名與區别于“西醫”有關,以緻世人皆遺忘其祖為“道醫”。“陰陽”二性為“兩儀”,而“太極生兩儀”首載于《易經》,可見醫易同源、醫源于易的道理,例如,《黃帝内經》:“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中“天癸”的“癸”以及五運六氣學說全部表示方式,皆為易經知識之天幹地支。知曉中醫的來由才能将其理論理解透徹、巧妙運用,同時體現了中華古文化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也是中醫學者應思考的問題,即中醫的過去、現在、未來,忽略曆史源頭的回顧,對現在的定位就有失偏頗,又怎能預見未來的漫漫征途。
對立統一的陰陽屬性,普适于萬事萬物,如蒼穹為陽,柔祇為陰;飛辔為陽,素娥為陰;朝為陽,暮為陰;烈焰為陽,寒晶為陰。現代科學所研究的暗物質、暗能量,即為陰陽學說的顯現,可視之外必存在不可視,且高達96%的占比遠超明物質,中國古人早已參悟此道,故而四診“望聞問切”的診斷往往精準獨到。可見,若将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分割看待,則大謬不然。中醫将陰陽學說貫穿于人類生理、病理、臨床診斷、治療及藥物等各個方面,構成一整套合乎客觀實際的醫療方法,靈活地指導着實踐應用。
1、生理
以陰陽論人體生理,首先應劃分人類本身的屬性,即男性與女性。男女生理随年齡增長的不同變化載于《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對比如下圖所示:
按常理,男性與女性大緻呈現“陽主動、陰主靜”的态勢,然人與人之間性格相異不僅局限于男女之分;一般來說,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素體髒腑禀賦的差異導緻情志偏好,進而能推演出易感邪氣之陰陽類别。人體生理陰陽不計其數,大緻為:以位置分陰陽,則有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的皮毛、肌肉、筋骨等為陽,體内髒腑為陰;五髒為陰、藏精氣而不瀉、滿而不能實,六腑為陽、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從物質和功能分陰陽,則有“陽化氣、陰成形”,氣為陽、血為陰,體為陰、用為陽。每一處都存在着陰陽的屬性,用以說明生理的特有性質和特殊功能。另外,如五髒總體屬陰,然在五髒範圍内以位置劃分,則有:心肺在上為陽,肝腎在下為陰;以太極圓運動模式劃分,則有: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脾為陰中之至陰。中醫理論盡顯“陰陽中複有陰陽,無限細分”之道,同時處處體現着人類小生命體對應宇宙大生命體的大格局思維體系。
2、病理
生理是病理的前提,病理是生理的異常反應。體質偏向不同的生理結構與功能,會側重表露其本質特性。将每一髒腑視為獨立的生命體,各自的喜惡一目了然,其中,當屬情志的特征最具代表性,且七情六欲源于髒腑,作為病邪又直接作用于髒腑,呈現類似于“自産自銷”的形态,因而多作為内傷病因。例如,肝為剛髒,喜條達而惡抑郁,“怒則氣上”為陽之表現,故有言“肝體陰而用陽”。另外,在内生五邪中,火熱内生的一大情況即“五志過極化火”,五志分别由屬性為陰的五髒産生,卻展現為屬性為陽的外現之情緒、過極之下化為屬性為陽的“火”,這些都蘊藏着陰陽平衡的自然法則。然而為何五志千差萬别,過極皆化火呢?火為熱量,熱量是物質的一種固有特性,是物質本身蘊含的能量,無論物質是冷是熱,都具有熱量,隻是其熱量值可能低于溫度較高時的物質。盡管氣郁、氣逆等七情六欲的表征皆作用于無形之中,卻都屬于暗物質,富有巨大的能量,能量的疊加即熱量的累積,必然化火。
3、辨證
臨床診斷時,應根據發病的部位和性質,區别表證、熱證屬陽,裡證、寒證屬陰;機能衰弱、沉靜,如少氣、懶言、怕冷、疲倦、不耐勞動等多為陽不足或陽不制陰,機能亢進、興奮,如狂、煩、躁動不安、急促等多為陰不足或陰不制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言:“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别陰陽。”以脈象論陰陽,分有六個綱要,即至數上分遲與數,體狀上分浮與沉,動态上分滑與澀,則數、浮、滑屬陽,遲、沉、澀屬陰。以舌象論陰陽,舌色見紅、绛為血熱,屬陽,色淡或青為血虛或血寒,屬陰;舌苔燥、黃屬陽,潮、白屬陰。陰陽學說在具體臨床應用時,多寓于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方式中。
4、論治
在學習、應用中醫理論時切勿遺忘其“整體觀念”的特征,臨床醫者應将人體置于外界宇宙大環境中,例如,春季坐診,春五行屬木,有生發之意,且春季在上半年,為陽,因而可預知來診患者大多由肝氣生發或被抑制而誘發疾病,如此辨證論治方可有效療愈,同時最易知其真實病機。自然界的屬性與現象最是人類的啟迪,以時、位等昭示着“萬變不離其宗”之理,若人類與宇宙天地之氣不相契合,為何某些慢性病總是節律地發展變化着,這就需要每個人細心體察天人相應,感知天、地、人三才生命共同體陰陽、五行之氣與質的同趨性。“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内之應,皆有表裡”,望醫者能綜合考量内外、應象,最基礎地合理使用四時陰陽法則論治。
5、中藥
中藥材均取于自然環境中,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礦物等都應視為鮮活的生命個體,因而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皆源于生長的時期、環境的方位,道地藥材即為最能充分發揮其藥用價值的品種。例如,雪蓮花主要生長在海拔3600至4800米之間的地區,喜歡潮濕和涼爽、光照強烈的複雜性氣候環境,能在5至39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内正常發芽生長,具有極強的耐寒體質,種子在0攝氏度發芽,3-5攝氏度生長,幼苗能經受-21℃的嚴寒。如此惡劣的高山嚴寒地區尚能綻放,足見雪蓮花本體内熱之強,由陰陽平衡學說可推理出雪蓮花為性大熱之品,該結論于《綱目拾遺》中可得到印證。
《素問·陰陽離合論》雲:“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虛數體現了陰陽法則應用可謂是事無巨細。中醫藥理論是一套學貫中西、博通古今的完整生命體系,“科學性”是其無法被掩埋的價值光芒。探究中醫的源頭、參透中醫基礎理論是未來地球人類必經之歸途,是尋覓創新思路的不二法門,是故,來路不明,何談萬裡鵬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