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輝煌》一課的構思
本課反映的是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成就之一。工業革命肇始以來是人類史上變化最為劇烈、矛盾最為糾結、給人的精神世界産生刺激最為深刻的曆史階段。技術革命、生産飛躍,世界市場形成并擴大,資本主義發展急速猛進;社會革命、改革交錯展現,民主政治拓展、民族獨立接踵而至;區域性、國際性戰争帶來殘酷的破壞,世界中心戲劇性遷移。這一切使人類的視野不斷開闊,各種思想、理念的交流與碰撞、吸納與排斥、自新與發展鮮明且突出。由此,文學藝術領域裡美術的輝煌與文學的繁榮、音樂的絢麗構成了人類史上美妙的華章。此所謂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代的政治經濟的反映。
《美術的輝煌》一課講述的是19世紀至今的西方世界美術發展簡史。其中心在歐洲,集中在法、俄、西班牙、荷蘭等曆史悠久、文化藝術氛圍濃厚的國家。從發展曆程來看,《美術的輝煌》一課所包含的藝術流派有: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早期、印象派晚期、現代主義。可謂流派紛呈,溢光奇彩,絢爛照人。在近三百年的曆史中,東西方世界從初步聯系,到碰撞交融中逐漸成為一體。而西方美術既有自身的獨特進展,也有對域外民族、國家藝術的吸取與借鑒。因此,讓學生們了解西方美術無疑是巨大的心靈盛宴和精神愉悅。
既然是曆史課,關鍵在于讓學生體會到美術發展的曆史感。《課标》要求:欣賞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了解這些美術作品産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價值。可見,把握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藝術價值是本課的核心,而欣賞也由此而展開。不然的話,課堂就變成美術鑒賞課了。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每一個時代的美術作品都反映着具體的社會存在。其社會存在包涵着反映生産力發展的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社會進步的政治改革、民主革命;國際關系錯綜複雜下展現的戰争與和平、接納與輸出、侵略與抗争;人類社會總體上由農業時代向工業、信息時代轉型,及其先進與落後的社會現實、高度富裕與極度貧困的社會問題犬牙交錯。由此,既可以通過時代背景來展現美術作品,也可以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來透視時代背景。例如:關于新古典主義美術,可欣賞法國畫家大衛的《馬拉之死》、《拿破侖加冕》等,透過悲怆、莊重的畫面,揭示資本主義發展與波旁王朝腐朽統治的尖銳矛盾,資産階級革命中舊勢力的瘋狂反撲,革命家鞠躬盡瘁、心系天下的崇高志向;發端于英國的工業革命給法國帶來難以抵制的影響;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對歐洲封建勢力的嚴重沖擊,以及拿破侖本身從革命的擁護者到走向帝制的必然,曾經覆蓋歐洲中世紀且不可一世的天主教會,無可奈何趨向衰落的結局。反之亦然。同時,進一步揭示,這些作品極大地激發了時代的革命力量,使人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感染着革命的法國和法國人民,将其革命精神散播于世界,成為時代的和永恒的印記。并為後來的美術發展釀造着質的靈感。
以此類推,其他流派的美術作品及其藝術欣賞,授課中可據此進行,并突出時代性。通過講解使學生從腦海裡和心靈上感受時代的變遷與反差,達到如下的目的:欣賞的是美術作品,留下的是曆史記憶,回味的是曆史反思。正如法國藝術評論家丹納所說:“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确地設想他們所處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某種藝術是和某種時代精神同時出現,同時消亡的。”
平頂山一高張新玉
2012年12月5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