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男性,40歲。1963年8月初診。主訴為患下肢潰瘍已4年,諸方治療無效,經友介紹來診。當時檢査兩下肢,左下肢皮膚黑紫,面積很大,内踝上7厘米糜爛一片,出黃水。右下肢皮膚暗褐,尚無潰瘍面。疼痛而癢,尤以行走為甚,除納食少、身乏力之外,無其他症狀。舌淡暗,脈沉細。診斷為氣虛血瘀,經絡瘀阻。
處方:黃芪24克,桂枝15克,赤白芍各15克,生甘草6克,劉寄奴12克,雞血藤24克,蘇木9克,牛膝9克 六劑。
二診:服藥兩劑反而疼痛加重,潰瘍面出水甚多,服至六劑疼痛減輕,仍流黃水。守方十劑,再加外用藥粉大黃、黃柏各30克,研細末外敷。
三診:服藥十劑疼痛大減,走路亦不覺脹痛,潰瘍面已不出水,但癢甚。原方加荊芥穗、防風各三錢,再服十劑。外用藥照舊。
四診:潰瘍面已平複,不出水,皮膚顔色由四周轉淡,基本不痛。原方再服二十劑。外用藥面調香油如糊狀,外敷。
五診、六診、七診均照原方,潰瘍面愈合,右下肢皮膚恢複如常,左下肢皮膚轉為暗褐色,面積縮小至三橫指大。除有時皮膚輕度瘙癢外,别無不适。總計治療兩個半月基本痊愈,将原方改為丸藥常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