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瘀降脂飲
絞股藍15克、銀杏葉10克、生山楂30克1
麥棗珍珠散
大棗10枚(擘)、小麥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 此方取自經方“甘麥大棗湯”,以珍珠母代甘草,以增強鎮靜安神的功效。 用于抑郁症、失眠及心悸等。 大棗與小麥甘平,養心安神,但取效較慢,珍珠母對于心神不甯、驚悸不安者,具有平肝鎮靜的作用,起效較快。 如果說大棗、小麥以“養心”為主,那麼珍珠母就是以“鎮靜”為主,兩相配合,安神尤良。1
消瘰丸
大貝母10克、玄參10克、生牡蛎30克1
泌尿三味飲
桉樹葉10克、瞿麥15克、半枝蓮10克 此方是我學習麻瑞亭先生經驗方得來,麻先生發現桉樹葉對于泌尿系感染有特殊效果,雲“桉樹葉有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功效”,我配以瞿麥、半枝蓮清熱散結,用于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遠比導赤散等方效果好。 老中醫的經驗貴似金,不可輕易帶過。 近年來我以此三味作為主藥,随證加減,治療近百例泌尿系感染者,其療效要比導赤散、八正散等傳統方藥好得多。1
美容三味酒
玫瑰花15克、靈芝15克、岷當歸15克 此三味為我常用的美容三味酒,常用量為玫瑰花15克、靈芝15克、岷當歸15克,或加入丹參15克、茯苓25克。 取黃酒500毫升,浸泡15天為宜。 每日50毫升,加熱飲用。 有潤膚活血、淡化褐斑的作用。 用于多例面色黃褐者,一般在一月左右見效。 用紅葡萄酒浸泡亦可,但不宜用白酒浸泡。 若加入适量生姜(帶皮)浸泡,效果更佳。1
胎盤貝龍粉
紫河車(胎盤)30克、貝母10克、地龍15克 此三味為我治療哮喘的經驗方。 紫河車30克、貝母30克、地龍15克。 共研細末,每取3克,溫開水沖服,一日3次。 痰熱者,用浙貝母; 痰濕者,用川貝母。 痰盛者,可與鮮竹瀝液同時服用。 但有對地龍過敏者,請注意觀察。 此方為30年前的經驗方,今錄于此,供同仁參考。1
三味升壓湯
柴胡6克、升麻6克、枳實10克 此三味為升發陽氣之主藥。 李東垣為補土派,其中升陽法為其主要治法,而升陽之藥,以柴胡、升麻為代表,升舉陽氣,舉陷中氣; 枳實為寬中下氣之藥,“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有人問,既然是升陽法,為什麼要用“下氣”之枳實呢? 從辨證角度看,隻有濁氣下降,清氣才能升舉,如果濁氣不除,正氣何能複位! 這也就是有些人不明白枳實能升壓的緣故。 在用量上,柴胡、升麻宜小劑量,枳實劑量應大于升、柴。1
三白解語散
白附子6克、白芥子10克、白僵蠶10克 古代醫家治療中風之語言謇澀常取此三味,用以祛風邪、解痰郁、通絡脈。 如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的神仙解語湯中,就有白附子與白芥子。 白附子祛風通絡; 白芥子祛痰通絡; 白僵蠶散結通絡,且三味均可通達細絡,不但可以緩解語言謇澀,還可以通絡止痛,用于三叉神經痛、頭風痛、牙痛等。 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防過量傷氣耗陰。1
桃紅甘草飲
桃仁10克、紅花10克、甘草10克1
椒目瓜芥散
川花椒5克、瓜蒌皮15克、白芥子15克 此方用于滲出性胸膜炎,痰液白黏稀薄不成塊,伴有胸痛者。 此三味取之于“椒目瓜蒌湯”,出自清代費伯雄《醫醇剩義》,費氏認為: “脅乃肝膽之位,水氣在脅,則肝氣拂逆,而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 ”川花椒辛溫通絡逐痰; 瓜蒌皮寬胸利氣,研究認為,瓜蒌皮還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 白芥子利皮裡膜外之水。 三味合力,可以入于細絡利氣搜痰,非一般化痰藥可比。1
清頭散
夏枯草15克、谷精草15克、川芎10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