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男,76歲,167cm/52kgo 2018年8月20日初診。主訴:小腸間質瘤術後2個月。現訴腹脹,頭暈,怕熱,夜間煩躁難眠夜間要喝水,大便黏,大便日一行,口幹。體征:體瘦,面紅,眼睑紅,唇黯紅,舌紅,脈弦滑早搏頻繁。情的
處方:黃連5g,黃芩15g,白芍15g,生甘草5g,黃柏10g,紅棗20g,白頭翁5g,秦皮5g,7劑。
2018年8月27日:怕熱腹脹消失。原方10劑,5-2服法。
2018年9月10日:藥後頭暈未作,腹脹已無,藥味可。現訴大便幹結2天1次,上火右牙龈腫痛,睡眠欠佳。舌苔厚,脈滑。原方加生大黃10g(另包),10劑。
2018年11月6日:藥後舒服,自訴肚子不脹了,大便通暢,藥不苦。原方15劑,1-1服法。《黃煌經方基層醫生讀本》
論:這個弦滑,就是少陽相火不降之義。而所謂的早搏頻繁,就是有結代之義。此應該還有脈數之象,如有脈數,而見結代,這不就是陽盛之脈促嗎?此必須瀉陽之上盛,如葛根芩連湯。
21胃痛辛某,胃痛經年,久治不愈,痛時喜用手熨,喜飲熱湯,舌苔薄白而滑,舌尖不紅,脈沉而有力。醫進溫藥無效。劉翔雲詢知口苦甚,乃用黃芩湯去大棗,加栀子,二劑大減,六劑痊愈。(《函訊》)《萬生友傷寒醫案選》
22腰痛——婁紹昆醫案黃芩湯在《傷寒論》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藥隻有4味,但是它可以和其他藥配合,構成好幾組重要的類方。可以跟黃連配合,組成“瀉心湯”類方,前面講過的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黃連湯,就是這一組。
還可以和柴胡、人參在一起組成小柴胡湯,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又可以分出柴胡桂枝幹姜湯、大柴胡湯,這是康治本裡的3個柴胡劑。宋本就更多了,柴胡加龍骨牡蛎湯、柴胡加芒硝湯、四逆散都是由此分化出來的。
一般認為黃芩湯是治療下利的主方,其實黃芩湯除了治療腹痛、腹瀉,同時伴有心下痞的病證外,還可以治療其他的病證。現在舉一個我治療的病例,通過這個病例,講一下黃芩湯治療其他病證的思路及它的原理。
患者,男性,38歲。腰痛已經3個月了。2017年來看的,人非常健壯,嘴唇紅紅的,臉色很好,口苦口臭,大便溏薄黏臭,小便黃臭。還有怕風,夏天電風扇稍微吹吹還可以,空調就絕對不行。無汗。舌紅苔黃,脈象浮滑。腹部彈性中度偏強。腹肌彈性假如由虛到實分五等的話,他就是四等。兩條對稱的腹直肌,又粗又硬,這種腹證,若伴有胸脅苦滿,那就是四逆散證,但患者無胸脅苦滿,那就是芍藥甘草湯的腹直肌證。
患者怕風,無汗,身體疼痛,所以予以葛根苓連湯和葛根湯的合方,因為患者的腹直肌痙攣,故用芍藥甘草湯,且芍藥的量加重。先服6劑。
事先告訴患者,服藥後可能腰會更疼。果然,不到3天,他就打電話說,腰痛得不得了。我告訴他,可以吃止痛藥,這個方藥是止痛、止瀉的。那為什麼反而會痛呢?我給患者解釋說,這是瞑眩現象,是病和人的抗病力量在鬥争。
第7天,患者來複診,腰痛比最嚴重的時候要好點,也能出汗了,也不惡風了,但腰部還是痛,痛之外還加上熱,局部皮膚燙燙的,大便溏薄黏臭,小便黃且很臭。脈象由浮滑轉為滑數。腹肌還是緊張,這就符合黃芩湯證的症狀,即大便黏臭、次數多,整個腹肌痙攣,痙攣的肌肉壓下去很硬,是中度以上的底力,按心下稍微有點痞。而他的這種疼痛,就是芍藥甘草湯所适應的,所以就投黃芩湯。
黃芩20g,白芍30g,生甘草20g,紅棗10枚(比較大一點的),6劑。
6天以後,腰痛明顯減輕,局部熱的感覺也沒了。讓他再吃6天,這個病就基本上痊愈了。
這個病例就告訴我們,因為黃芩湯的構成裡有芍藥甘草湯,所以它對骨骼肌疼痛也有作用。
芍藥甘草湯除了心髒的疼痛和胸痛以外,對于腸道這一類平滑肌,以及全身的骨骼肌,也都能夠松解痙攣而止痛。所以,該病例用這個方,也是方證對應的。《一方一針解傷寒》
黃元禦醫學研究 讀《傷寒論》學古中醫,每天分享三條提綱,研究黃元禦學術理論,為每一個想學習《傷寒論+金匮要略》學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36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23伏熱腰痛——黃煌醫案Z老妪,年近七十,腰椎間盤手術後近一個月,但依然腰痛如折,牽扯下肢酸麻脹痛,腰部灼熱,足部冰冷。我見其人體豐腴,膚色白,精神飽滿,脈象滑數,舌紅苔幹。斷為内有伏熱。方用黃芩湯加黃柏方:黃芩20g,白芍30g,生甘草20g,紅棗20g,黃柏15g,每天1劑,先吃3天。今天,其子電話告訴我:其母疼痛明顯減輕,局部熱感減,下肢轉為溫熱。囑其原方繼續服用3天。
用黃芩湯治療伏熱腰痛,是我近幾年摸索到的經驗。先前曾經介紹過,s女,23歲,骶尾骨及左下肢牽扯疼痛,檢查發現抗'0'.C反應蛋白、血沉均很高,但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西醫莫名其病。其人膚白、唇紅,詢得也有痛經,并有痔瘡、肛裂、便血。我用黃湯原方。1個月後複診,腰骶疼痛消失,化驗指标也恢複正常。今年清明節後,原有腰椎病的老母親腰酸楚不适,起床時更為艱難,左下肢牽扯感,自己用艾灸膏藥無效反劇。我母體質素健,嗓音大,脈大有力。2年前腰椎手術後椎間隙感染,我曾用瀉心湯、越婢加術湯等治療而安。此次腰痛,也作為熱證治,用黃芩湯原方。2劑後減輕,5天後就複原如初。那天見Z老妪如此這般,心中有底,不假思索,便處黃芩湯。加黃柏,是因為其局部灼熱。
黃芩湯中的白芍、甘草,是張仲景治療腳攣急的重要組合,兩藥等量使用,就是千古名方-芍藥甘草湯,治療“腳攣急”的效果如神,古代還有“去杖湯”之雅稱。如其人陽虛寒重,可加附子、烏頭;如其人内有伏熱,當加黃芩、黃柏。臨床上,寒濕腰痛多見,熱痛亦不少見,前面所提及的3則案例,就是屬于伏熱腰痛。伏熱腰痛的識别,一看其人多精神飽滿,膚白、唇紅、舌紅;二問其身熱多汗、易汗,其大便或幹結或黏臭,肛門灼熱,或有肛裂;三看其關節處紅腫發熱;四是摸脈見滑數者多。
黃芩湯藥僅4味,然起效甚捷,而其藥價,一天不會超過10元。如此藥方,如此看病,老百姓誰不說俺中醫好?2016-07-18《黃煌經方醫案》
24痛經——黃煌醫案近來接到幾位痛經患者的反饋,黃芩湯有效。
w女士,37歲,體态豐腴,頭發烏黑油亮,面潤唇紅。痛經4年,每次劇痛,在床上打滾,甚至暈厥,經常使用止痛栓劑,最多一次經期用12片。診斷為子宮腺肌症。去年11月下旬來診。詢得其月經量大,煩躁怕熱,入睡難,夜間盜汗一夜更衣數次,痔瘡常發。斷為熱性痛經。處方:黃芩20g,白芍20g,生甘草5g,紅棗20g,水煎服,每周服5劑。此方間斷服用至今年3月,疼痛明顯緩解,無須止痛栓。
T女士,46歲,中等身材,臉頰雖有少量色斑,但明眸紅唇,風韻猶存。去年11月來診,訴經來腹痛劇烈,并下肢抽筋。檢查雌二醇674pmo/L(卵泡期),查子宮肌瘤36mm /4mm。用黃芩湯:黃芩15g,生白芍20g,生甘草5g,紅棗20g,20劑。每周服5劑。
今年3月初複診:告知痛經消失,查雌二醇降至168pmol/L(卵泡期),子宮肌瘤30mm?5mm痛經是婦科常見病,中醫認為的原因很多,寒凝、氣滞、濕熱、血虛、瘀血等均有可能,用方也很多,黃芩湯适用的僅僅是一種熱性痛經。其病大多痛勢劇烈,常常翻滾慘叫,或依賴止痛劑;月經量大,有血塊,經血黏稠色深紅。檢查多見子宮增大,或有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其人大多唇紅舌紅,與黃芩湯。”後世多用黃芩湯治療熱利,如痢疾、腸炎等。為何能治痛經?這與黃芩湯的主治有關。黃芩湯方用黃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全方可以看作黃芩與芍藥甘草湯的組合。芍藥甘草湯專治“腳攣急”,而痛經本身就是一種子宮平滑肌的攣急狀态。臨床所見,适用黃芩湯的痛經患者,常常伴有腹肌拘攣,或腹痛,便秘、腹瀉交替,或腰痛腿痛,或頭痛,或乳房疼痛,特别是下肢易于抽筋,黃芩專治伏熱。黃土湯治“下血'“先便後血”瀉心湯治“吐血衄血”,兩方均有黃芩,是因黃芩能清血熱。黃芩湯治'自下利”,葛根黃芩黃連湯治“利遂不止,脈促者',是黃芩清腸熱。三物黃芩湯除“四肢苦煩熱”,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等治“心下痞”,是因黃芩既能除熱痹,也能除熱。可見,黃芩能清裡熱,專清深伏血分及腸道之熱,如配芍藥、甘草則熱痛是其主治目标。
其實,黃芩湯不僅能治熱性腹瀉及熱性痛經,許多以疼痛、出血、關節腫痛為表現的腸道、生殖道、關節的炎症及充血性疾病也有應用的機會。試舉一例:S女,23歲。骶尾骨及左下肢牽扯疼痛,檢查發現抗'0',C反應蛋白、血沉均很高,但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西醫莫名其病。其人膚白唇紅,詢得也有痛經,并有痔瘡、肛裂、便血。我用黃芩湯原方。1個月後複診,腰部疼痛消失,化驗指标也恢複正常。
順便說一下,黃芩過用恐有食欲下降、惡心等不良反應,但是,黃芩湯是複方,隻要方證相應,不僅湯液不苦口,還不會傷肝敗胃。
不過,方中有大棗12枚,請不要忽略。2016-04-14《黃煌經方醫話》
25漏下——黃煌醫案G女士,37歲。2014年11月底藥物流産後,反複陰道出血2個月。婦科先疑似胚囊殘留,後又診斷為子宮内膜炎,服用過丹七軟膠囊、複方益母草片、少腹逐瘀湯加減、易黃湯、下瘀血湯、失笑散、桂枝茯苓丸、産康複顆粒等,均無效。1月22日B超描述:子宮前位,宮體長徑54mm,前後徑44mm,橫徑48mm;子宮邊緣光滑,肌層光點回聲均勻;宮腔反射居中,内膜厚18mm,回聲雜亂不均勻。醫生均主張清宮。1月底,患者家屬網上發來照片求方。
我用黃芩湯合栀子柏皮湯:黃芩15g,白芍15g,生甘草5g,黃柏10g,栀子10g,紅棗15g。水煎服。2月1日服藥,當日血止;2月5日月經來潮,藥停,出血量比以往多,有血塊流出,還見一小塊肉色東西流出;2月13日B超描述:子宮前位,宮體大小形态正常,實質回聲尚均勻,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内膜線清晰居中;雙側卵巢未見明顯異常。
為何産後漏下用活血化瘀方無效?原因很簡單,G女士沒有瘀血證。她身高156mm,體重54kg,皮膚白皙,胃口正常,大小便正常,無腰酸,無腹痛,平時身有熱氣;嘴唇偏紅且幹,臉上皮膚有點幹燥脫皮,是熱證而非瘀血證。有瘀血者,多有唇舌暗紫、肌膚甲錯或黃暗,或有腰痛、腹痛,或有便秘。易黃湯清利濕熱,本可治療婦科炎症,此患者為何無效?易黃湯是傳統的止帶方,方中雖然有黃柏清熱,但還有健脾的熒實、山藥,澀帶的白果,利濕的車前子,食療有餘,藥治不足,病情較輕的陰道炎、宮頸炎尚可,而患者這種反複出血的子宮内膜炎就不太适合了。
患者雖然有炎症,但表現不是白帶多,而是出血。黃芩湯能治療血痢和崩漏,栀子柏皮湯也可治療尿血和血痢,兩方相合,清的是伏熱,清的是血熱。此方對那些膚白幹瘦、唇紅舌紅之人的便血崩漏、血精,最為有效。
開方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好多人認為,中醫用一丁點樹皮、草根,如何能治病?豈不知,我們的祖先在生活實踐中已經掌握了天然藥物應用的訣竅,那就是方證相應、藥證相應,而且對應得越精準越有效。每張方都有證,每味藥也有證,差一點,方就不顯效。同是清熱藥,黃連、黃芩、黃柏,栀子、石膏、知母,其藥證各不相同;同是活血方,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湯、血府逐瘀湯、抵當湯,其方證也各不相同。這些方證、藥證,在臨床上具體的病人身上,往往變得非常模糊而且隐蔽,再加上幹擾信息多,不細心甄别,難免忽視。常熟名醫曹仁伯先生在《琉球百問》中曾說:“學醫當學眼光,眼光到處,自有(的)對之方,此有說不盡之妙;倘拘泥于格理,便呆鈍不靈。”他還說:“凡看病須要格分寸。諒病之分寸,而定藥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減一味不得。”先生寥寥數語,其味無窮啊!2015-02-20《黃煌經方醫話》
26痢疾——楊志一醫案患者女性,22歲。1954年9月21日初診。妊娠兩個多月。昨晨忽腹痛頻頻,下痢紅白黏液,紅多白少,日二三十次,裡急後重頗劇,少腹脹墜,有如欲産情形。形瘦神疲,按腹呻吟。脈稍沉弱,每分鐘76至。舌質淡苔白。體溫37.9℃,大便檢出阿米巴原蟲。方用:黃芩3克,白芍10克,甘草4.5克,香連丸3克。服兩劑。藥後腹痛裡急後重已除,下痢次數大減,日僅二三次;并帶有黃色稀糞,體溫正常,食欲漸啟。原方再進一劑,下痢紅白全除,大便正常。起床行走則頭暈,調理數天。檢大便兩次無阿米巴原蟲,出院。[楊志一,經方實驗錄.江西中醫藥,1954,(10):49]《聶氏傷寒學》
購書學習,進群,請加好友(微商—勿擾)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禦,學古中醫
自學中醫,隻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自學仲景,隻讀黃師,四聖一脈,醫家準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