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記叙文的立意、語言和技巧

記叙文的立意、語言和技巧 記叙文的立意、語言和技巧

李斯漢

立意和語言是寫好記叙文的兩大關鍵。

立意是記叙文靈魂之所在,意高文自勝。立意要深刻新穎。

記叙文寫作在立意上經常出現問題。主要表現:一是老生常談。人雲亦雲,了無新意。寫美德、愛心的話題,總是寫一些陳舊的文字,比如媽媽冒雨送自己去醫院、幫盲人引路、老師為自己補課等。這些事寫多了,即使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你身上也很難寫出新意。二是立意膚淺。不能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觀神地審察事物,不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透過表象看到真相,由問題揭示原因,由形式洞察内涵。這樣一來,看問題就隻能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刻的思想。三是貪多求全。堆砌材料,不能集中在某一個主題上,不懂得取舍材料,信馬由缰,缺乏立意意識,結果是思緒混亂,讓人讀後如在雲裡霧裡,不知所雲。

怎樣針對這些問題來升格立意呢?我總結出“先、明、深、真、新”五字要訣:

“先”即“意在筆先” 文論大家劉熙載在《藝概》中這樣說:“古人意在筆先,故舉止閑暇;後人意在筆後,故手忙腳亂。”就是說想好了再寫就會從容不迫,寫起來再想就會顧此失彼。因此,在構思作文時應先想好自己要選的素材想表達怎樣的主題,這樣在寫作時才能根據主題取舍材料,确定詳略。

“明”即“主旨明确” 法國著名學者狄德羅說:“作品必須簡單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閑散的形象,無謂的點綴,主題隻應是一個。”說的就是主題必須集中。所謂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一篇文章一般隻能是一個中心。不能指望一篇隻有幾百字的文章能表現好幾個中心,那樣做隻能造成“面面俱到”卻“面面都不到”的結果。

“真”即“真情實感” 冰心說:“你的感情隻要有一點兒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抒發真情實感是要求在寫作中能自然表達真情實感,是感情的流露能夠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記叙文不能隻有空洞的口号,必須選取真實可感的生活畫面展開描寫,才能讓文章血肉豐滿。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于它的真情實感,大愛無言,大味至淡。難怪有人說情感是作文的靈魂與生命。要想寫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要熱愛生活,做有情的人;二要觀察生活,做有心的人;三要感悟生活,做善悟的人。

“深”即“以小見大” 魯迅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将一點瑣屑沒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開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題要深。如課文《散步》寫一家三代之間的真摯、深沉的愛,借“散步”這日常常見的事,由淺入深,由尊老愛幼深化到人生責任。“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點題使得本文平中見奇。

“新”即“角度新穎” 主題新穎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時代氣息、獨創性。或提出别人沒有提出過的真知灼見,或是解決了别人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在某一點上有超過别人的認識,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發現等。但這些要求一般學生很難做到,其實新穎也可在在語言上出新,隻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寫作中模仿,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記叙文的語言首先要準确嚴密、簡潔凝練、通俗易懂。在此基礎上盡量做到形象生動、清新優美、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語言是學生基本功的直接體現,沒有好的語言,就不會有好的文章。

語言訓練首先通過閱讀學習模仿,在寫作實踐中加深理解,學會運用。傳承是在模仿中進行的,創新是在發展中獲得的。例如閱讀汪曾祺《端午的鴨蛋》,能夠學習“文白夾雜”的語言特色。我引導在習作中模仿,學生領悟很快,在習作中寫道:“獨坐書房,柔和的燈下,桌一、椅一、書一,足矣!夫複何求?”這種“文白夾雜”的語言運用,使文中讀書意境耐人品味,立意新穎。又如學《愛蓮說》、《陋室銘》中“骈散結合”的語言特色,我也教學生模仿。有學生在習作中這樣運用:

開飯動筷之後,那是最美好的時光。

開飯動筷之後,夾一塊菜放入嘴中,清香爽口,激起了更強的食欲。

開飯動筷之後,我和父母都說“好吃!好吃!”

開飯動筷之後,我的筷子在飯碗和盤子間不定的舞動。

開飯動筷之後,我也總是在搜尋那“綠樹叢中一點白”。

開飯動筷之後,母親聽着我們的誇獎,臉上一直露着微笑。經過一陣“運動”,菜被我們一掃而空,留下的隻是空碗空盤。

學生很好地模仿并創造性運用了這種“骈散結合”的語言,整句并列,散句過渡,通過普通的“爆炒腌菜花”表現家庭和睦,人物鮮活!立意在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中顯得新穎,情感也得到得升華。

寫文章需要技巧,寫記叙文亦然。學一點技巧對于提高記叙文的水平很有用處。

技巧之一:在記叙類文章中寫好“感動點” 感動點并非一定是揪心的痛、血腥的禍、悲慘的死,而重在富含“情味”;矯揉做作、誇張失實的情節反而令人見之生厭、讀之無味,也許一個普通的但常常會被人忽視的瞬間,卻能讓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如課文《台階》、《我的母親》、《背影》。

技巧之二:進行合理的想象虛構 若胸無真料,又要寫真情,不妨借助聯想和想象進行合理虛構:(1)自己經曆過某件事,當時觀察不細緻,或時間久了記不清,可以根據回憶的大概情況,想象其中的細節并加以描繪,适當放大最富情味的那一部分,力求“真實的再現”;(2)可以把自己經曆過的若幹件事進行合理改造,将它們編織到一起來寫;(3)可以把發生在幾個人身上的事集中到某一個人身上寫;(4)可以添加合情合理的環境、景物描寫,渲染情感氣氛,烘托人物和事件。技巧是在寫作實踐中慢慢形成的。我常常在批改學生作文時進行評點,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技巧。

例如習作《春天的記憶》,我這樣進行評點;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執起筆端,望向窗外一片蔥綠。南京的四月已脫去春意朦胧的外套,換上繁花似錦的绮繡。一小片綠地在陽光下肆意閃光,把我喚進回憶。

記不清是幾年前了,每每此時,媽媽總會領我去踏青。那時的我們住在鄉村,鹽城的一隅。走出家門越到一條泥濘小路,踏過就有一片輝煌的油菜花地映入眼簾。媽媽抱着我,身上簡單地穿着洗得雪白的白衣裳,領着我穿梭在油菜花的沁香裡。金黃,不是生硬的金黃,是翠黃,對,就是翠黃!才褪去青澀,黃中攜綠的菜花在暖洋洋的春風中擺着晃着,可愛得讓人不忍踐踏。(點評:生動的環境描寫渲染美好溫馨的氣氛。)

走了幾裡,媽媽就放我下來,讓我切身體驗春意。肥胖的黃蜂萦繞着我,五色斑斓的蝴蝶在媽媽白色的幕布上翩翩起舞,媽媽真美啊!陽光下的菜花襯得媽媽也暖洋洋的,絲綢般的黑色秀發拂過枝枝綠葉,像愛麗絲步入仙境,遠處一騰袅袅的青煙夾帶着我的浮想升入雲天。媽媽在前頭走着,我在後面跟着,小鳥在天上掠過,叫着,是多麼溫馨呀!(點評:有情味的想象營造出感動的畫面,體現兒子對母親的情真意切。)

媽媽始終有着濃郁母性,不時回頭望望我走丢了沒。有時我會被齊身高的花叢包圍,媽媽就靈巧地撥開花,把我攬在懷裡,撣去頭上的花瓣,含着蜜人的笑說:“瞧你美的,都成小女娃娃了!” (點評:生動的細節描寫營造感動的畫面,體現母親對兒子的情真意切。)

我傻傻地手舞足蹈,捏着媽媽水潤的臉。母子的笑便一陣繞進花中,在花中傳遞,進入這春天美麗的記憶裡去了。(點評:意味深長的結尾體現母子間的情真意切。)

行文如做人。我引導學生一要熱愛生活,做有情的人;二要觀察生活,做有心的人;三要感悟生活,做善悟的人。因為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除了教學生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