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方子,巧治膝蓋滑囊炎!消痰、消腫、消痛,得來不易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患者,年紀40歲。
這個人,早在兩個月之前,右側膝關節就有所腫脹了。她在一次勞動過程中,不慎挫傷了右側膝蓋。由于當時的傷情并不嚴重,所以患者并沒在意,也沒去治療。
從那以後,她的膝蓋就日漸不舒服,出現腫脹、疼痛、活動不便。尤其是在她上廁所下蹲的時候,膝蓋和腘窩部位的痛苦讓人難以言表。
刻診,見患者右側膝蓋按上去有波動感。很快,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白芥子、薏苡仁、蒼術、白芷、茯苓、當歸、土鼈蟲、益母草、川牛膝、甘草。
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煎剩下的藥渣,要外敷于膝蓋,包紮固定好。
另外,膝關節不能過度活動,但也不能完全靜止。
就這樣,過去大概半個月,患者的右側膝關節消腫了,疼痛也消失了,功能基本恢複正常。
這個醫案故事最早見于1998年的《中醫雜志》。我覺得特别好,于是及時收錄了,今天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實,中醫上根本沒有“滑囊”一詞。中醫甚至不理解膝蓋的構成。但是,中醫用整體觀的視角,能将此病的根給挖出來。
你看,患者最初由于膝蓋挫傷,未能及時醫治,留下了頑疾。這個病在中醫看來叫“血瘀”。
淤血阻滞于内,影響到氣血津液的正常輸布,這就讓津液聚而成“痰”。痰飲流注關節,形成了關節的腫脹、疼痛、不适。
方中,當歸、土鼈蟲、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化瘀而通經。白芥子、薏苡仁、蒼術、白芷和茯苓,能祛濕消痰。兩隊藥,職責分明,層次清晰。
尤其是白芥子,曆來是消“皮裡膜外”之痰的要藥。膝關節滑囊炎,是白芥子的主要适應症之一。
就這樣,等患者膝蓋裡頭的痰濁被徹底清理了,淤血也被徹底化解了,她的膝蓋疼痛,也就可以宣告解除了。
注意: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