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傷寒論》治療心病的十三種方法

《傷寒論》心病治療十三法

心病是中醫臨床比較多見的病症,其症情複雜,治療難度較大。《傷寒論》對心病證治的論述頗詳,治法明晰,組方嚴謹,有法有方可循,對臨床有較大的指導作用。現根據論中有關條文内容,淺析歸納為十三法,供同道參。

一、溫心通陽法

用于心虛作悸之證。論中64條雲:“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太陽病,過發其汗,損及心陽,心失溫養而出現心悸欲按之證,當以桂枝甘草湯治之。方中取桂技溫通心陽,甘草益氣,二藥相合,辛甘化陽,心陽得複,則心悸自止。臨床上常以本方為基礎,适當加味,用于心髒神經官能症所緻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病。

二、溫化水飲法

用于水飲内停犯心作悸之證。如356條雲:“傷寒,厥而心下悸者……,當服茯苓甘草湯”。引起厥而心下悸的原因,是由于陽虛飲停心下,水氣上逆于心所緻。改用茯苓甘草湯溫胃化飲,則悸症可除。又67條雲:“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此為誤吐、誤下損傷心脾之陽,水濕運化失司,停聚中焦,上淩于心,治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溫脾化飲。82條雲:“太陽病,發汗.……心下悸……真武湯主之”。太陽病過汗,損傷心腎之陽,心腎陽虛,水氣不化,上逆淩心或心動悸,用真武湯溫腎化水,則悸症可除。臨床上此法常用于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屬水飲為患者。

三、平沖降逆法

用于陽虛欲作奔豚和心陽虛已發奔豚證。如65條:“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此因發汗過多,傷及心陽,心火不得下蟄于腎,腎水無以蒸化,水停下焦,有上逆淩心之勢,以緻欲作奔豚,治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溫心陽、平沖逆。又如117條:“燒針令其汗……,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枝二兩也”。此為過汗傷及心陽,複受外寒引動腎氣乘虛上沖發為奔豚。治用桂枝加桂湯平沖降逆。臨床上此法常用于胃腸神經官能症有上述見症者。

四、潛鎮攝納法

用于心虛所緻煩躁驚狂證。如118條雲:“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主之。”此為心陽受損,心神浮越所緻,治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潛鎮安神養心。又如112條:“傷寒……亡陽,必驚狂,卧起不得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主之。”此因火迫大汗出,心陽亡失,心氣散亂,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潛鎮安神,則驚狂之證可除。臨床上此法常用于癫痫、眩暈、失眠及神經官能症等。

五、和裡解外法

用于熱入血室擾亂心神證。如145條:“婦人傷寒,發熱.…,晝日明了,暮則谵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婦女經期來潮或适斷之時感受外邪,邪熱内陷血室,上擾心神,治用小柴胡湯和裡解外,則晝日明了,暮則谵語等症可愈。臨床上此法多用于婦女經期緊張症、神經官能症等。

六、活血化淤法

用于蓄血緻狂證。如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氣湯”及124條雲:“太陽病,六、七日……,其人發狂者……抵擋湯主之”。此因表邪之熱,循經深入下焦,邪熱與血淤相結,淤熱上擾心神所緻。至于治療,輕症用桃核承氣湯活血化淤,重症用抵擋湯或丸以破血化淤。此法常用于精神分裂症及神經官能症等病屬血淤者。

七、通裡攻下法

用于陽明腑實及燥熱上擾心神證。如212條:“傷寒……,不大便五六日……,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大承氣湯主之。”此因邪熱與腸道燥實内結,陰液耗損,濁氣上擾心神所緻。治用大承氣湯峻下火熱燥結,以救陰液,陰液得複,則上擾心神症自除。臨床上此法常用于熱病過程中出現高熱神昏驚厥或精神病屬陽明腑實者。

八、回陽教逆法

用于陽虛,虛陽内擾心神證。如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此為誤治,損傷陽氣,内耗陰液,陰陽俱虛,虛陽上擾神明,治用茯苓四逆湯益陰回陽,陰陽得複,則虛陽擾心之症自愈。臨床上此法常用于中毒性休克及脫水症緻厥逆心衰等病。

九、清宣郁熱法

用于汗吐下後,餘邪未盡,熱擾胸隔證。如76條:“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複颠倒,心中懊惱,栀子豉湯主之。”此因汗吐下後,餘熱留郁胸隔,上擾心神,治用栀子豉湯,清宣郁熱,驅其餘邪,則“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惱”可除。臨床上此法常用于熱病後期之煩熱失眠症。

十、辛寒瀉火法

用于陽明經熱盛,上擾神明證。如219條:“三陽合病……,谵語遺尿……白虎湯主之”,此系三陽合病,邪熱獨盛于陽明,上擾神明,用白虎湯以辛寒瀉火,折其邪熱,則谵語遺尿自除。臨床上此法常用于各種急性熱病高熱所緻的中毒性腦病。

十一、滋陰降火法

如303條:“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此即少陰熱化證,治用黃連阿膠湯滋陰清熱,交通心腎,則水火相濟,“心中煩”“不得卧”自除。臨床上常用于失眠症屬陰虛火旺者。

十二、育陰利水清熱法

論中319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卧者,豬苓湯主之。”此乃陰虛水氣不利證,用豬苓湯養陰清熱利水。臨床上常用于慢性病過程中失眠症屬陰虛兼水熱互結者。

十三、補益安髒法

用于心之氣血不足證。如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此為中陽不足,心失所養,用小建中湯溫中養心,調和氣血,氣血充,陰陽和,則悸而煩症可除。又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177條)”。此為陰陽兩虛,心失所養,用炙甘草湯通陽複脈,滋陰養血,則悸可甯而脈可複。臨床上此法常用于各種心律失常屬心之陰陽兩虛者。

shichengkaoshi

張仲景之《傷寒論》對于心病的治療,内容廣泛,立法精當,變化靈活,是其學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進一步深入研究,對于繼承仲景治療學思想,推動中醫臨床治療學的研究,将會有所裨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