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午後發熱一月餘,仲景經方三劑除

摘自 胡希恕經方醫學

作者:劉相愛

單位:臨沂市沂南縣大王莊衛生院

2021年10月26日下午,門診接診了一位患者,以午後發熱一月餘來診。老年男性,有40餘年的吸煙史,平時活動後易乏力、短氣。

2月前,因胸悶到沂水某三甲醫院檢查後,當地醫師建議心髒放置支架治療。患者家屬及子女聽後對病情十分重視,遂接至北京,在某醫院進行系統檢查及治療。經檢查後,醫生告知患者及家屬血管狹窄确實存在,但現在仍可進行藥物治療,不必急于放置心髒支架。患者遂未放置支架而歸家。

1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于下午4點左右出現發熱不适症狀,自測體溫多在37.5℃~38℃之間。多次新冠核酸檢查無異常。服感冒藥後可緩解,但明日仍會繼續發熱,每日如此。在發熱期間曾找中醫進行治療,服之10餘劑而無效。餘查看處方,多為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滋陰清熱之方藥。

追問得知,發熱時不出汗,會有輕微怕冷。望舌,診脈後,遂處方: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記錄如下:

主訴:下午4點左右發熱,怕冷。

刻下:平時偶有憋喘,活動後加重。

舌紅、苔薄黃;左脈浮略弱,右脈浮,沉取略滑。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厚樸15g苦杏仁15g生姜三片,大棗四枚(擘)

3付。囑服藥時,頭煎在下午2點左右溫服,着厚衣,取微汗,忌生冷。

患者服完兩劑後電話告知,服第一劑時,下午發熱即覺減輕,身體舒适。服完兩劑已無發熱,問剩餘一劑是否還要服用?餘囑繼續服用。

11月1日,患者前來複診,訴藥後已無發熱,并欣喜訴說平日之咳喘短氣亦見減輕。現欲再服中藥,調理平日咳喘。

病案分析:

患者發熱,伴有怕冷,辨為表證;雖然不汗出,但脈浮弱,而無表實之象,亦無明顯入陰之表現,且有《傷寒論》54條“時發熱”之症,故辨為太陽表虛之桂枝湯方證。又根據《傷寒論》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最終選方,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思考:

一、單純的桂枝湯證,在應用桂枝湯時必須要重視“取微似汗”。

二、對于“時發熱”之疾病,若可适用桂枝湯時,必須重視“先其時發汗”。胡老謂一時就是一個時辰,即現在的2個小時。

三、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胡老講座中雖有“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的論述,但胡老實指是通過有汗、無汗的描述來闡述表虛、表實的病機。有汗,提示津液有所亡失;無汗,提示津液充實。故使用桂枝湯的依據應是太陽表虛。因為在臨床實踐當中也會出現無津做汗的情況。就如此案,雖然表現無汗,但因長期服用感冒藥及脈象浮弱考慮津液有所亡失,故辨為表虛,從而應用桂枝湯。

四、新邪與舊疾。當身體素有某類疾病,或是某種明顯的體質時,若發生新病,無論有無引起或加重原有疾病(或體質),在治療方向上沒有明顯沖突時,可适當兼顧原有疾病(或體質)。

五、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的歸經。馮老在黃皮書中曾将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暫時試歸于太陽太陰合病。因為馮老認為“喘家”多有裡飲為患,而在本案中,患者脈象右側略見沉滑,亦似有裡飲表現。但是《傷寒論》43條論述“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則表示此方亦可适用于氣上沖的微喘之症。故餘認為雖然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證多見于太陽太陰合病,但還是應以桂枝湯的太陽表虛為根本,即胡老謂“桂枝湯證而兼見咳逆喘滿者”。

六、午後發熱與長期低熱。午後發熱不可執着于陰虛潮熱、陽明潮熱、濕溫潮熱等分型。長期低熱亦不可執着于氣虛發熱、陰虛發熱、氣郁發熱等分型。前醫中藥無效即是誤于仰仗理論,而又于細處鑒别缺失。同時,較之以《内經》為根據的對疾病的中醫分型,不如胡老根據《傷寒論》解讀出的六經八綱分型對疾病的鑒别診斷更為實用、有效。

患者一月之疾,竟得三日即解,實是仲景之功,亦是胡老、馮老傳授之功。一則小醫案,分享于關注胡馮經方體系的各位同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