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學,男,1938年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首批名老中醫,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甘肅省中醫院首席專家,甘肅省文史館館員。
他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餘載,學驗俱豐,擅長治療腫瘤、肝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疑難雜症;提出“西醫診斷,中醫辨證,中藥為主,西藥為輔”的中西醫結合十六字方針已成為當前發展中醫的重要途徑之一。出版《中西醫結合實用内科學》《血證論評釋》《裴正學醫話醫案集》《裴正學醫學筆記》等18部醫學論著,發表80餘篇醫學論文。
參芪三黃湯
組成:黨參15克,黃芪20克,大黃6克,黃連6克,黃芩10克,白術10克,白蒺藜20克,制乳沒各6克,甘草6克。
功能:補氣攝血、清熱瀉火、化瘀止血、調肝甯血。
主治: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辨證屬氣虛血熱者。
用法:每日1劑,加水适量,頭煎30分鐘,二煎40分鐘,2次煎液混勻,分早晚兩次,飯後服用。
方解: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ITP)是一種免疫介導的血小闆減少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内髒出血及外周血血小闆減少,同時伴有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及成熟障礙。此病屬中醫“血證”、“發斑”、“肌衄”等範疇。
裴正學認為本虛标實為其病機特點,脾虛氣弱、氣虛不攝為本,郁熱在裡、迫血妄行為标,肝失調攝、瘀血留滞為其久治難愈的重要因素;治以健脾益氣攝血,清熱瀉火止血為大法,兼以調肝化瘀,相得益彰。
參芪三黃湯用黨參、白術、黃芪、甘草健脾益氣以收補氣攝血之效。唐容川謂:“血證氣盛火旺者十居八九”,“瀉心即是瀉火,瀉火即是止血”。故用三黃瀉心湯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肝藏血,主疏洩,肝失疏洩,藏血失司,或肝郁化火,熱迫血行,則易出血發斑。
唐容川亦雲:“肝藏血,即一切血證,總不外理肝也。”故以白蒺藜疏肝清熱、調肝甯血。氣虛不運,氣滞血瘀,離經之血,亦可留而成瘀,緻使出血反複難愈。瘀血不去,新血難生,制乳沒化瘀生新,又無耗氣之弊,用之較為适宜。此方溶“止血、消瘀、甯血、補虛”四法于一體,補瀉兼施,标本兼顧,誠斯病之良方也。
加減:久病及腎、脾腎兩虛者加北沙參15克,太子參15克,人參須15克,生地12克,山茱萸30克;精血虧虛者加龜闆膠10克(烊化),鹿角膠10克(烊化)、雞血藤30克,仙鶴草30克,并将白蒺藜加至30克;陰虛火旺者加玉竹10克,黃精20克,土大黃15克,生地12克,連翹15克,龜闆15克;病久入絡者加僵蠶6克,全蠍6克,蜈蚣1條,地鼈蟲6克;出血較多、斑紅密布者加白茅根30克,仙鶴草30克,藕節炭20克,紫草15克,旱蓮草15克;鼻衄者加大黃炭10克,丹皮炭10克,陳棕炭10克,薄荷炭10克;牙龈出血者合用玉女煎;大便出血者合用黃土湯;熱毒傷陰者合用宛項臣治血小闆減少性紫癜方。
(甘肅中醫學院王鑫甘肅省腫瘤醫院馮永笑甘肅中醫學院白麗君整理)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名醫名方專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