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禮儀文化

禮儀文化

禮節

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熱情好客,待人以禮,是傳統美德。招待來客,慣用三個雞蛋一碗面,貴客則是四個雞蛋,出門途中問路,尊稱老公公、老婆婆或老鄉、老表、表嫂等。人們見面,多握手問好,或互相點頭施禮。親朋好友來家,在門口笑臉相迎,敬茶遞煙,或供瓜果品嘗,客去歡送,讓客先行出門,慣說“慢走’,“過幾日再來’,“歡迎常來玩”。宴席茶會,尊客讓座,吃菜請客人先下筷,并不斷指吃名貴菜。酌酒先酌上席。敬酒先敬來賓,先敬長輩。晚輩在長輩家用膳,晚輩不先進餐,民間手工藝有尊師愛徒的美俗。請木匠、篾匠、裁縫等除三餐正食外,上、下午還供以點心,有的煮雞蛋面。師徒同席用膳,徒弟給師傅盛好酒飯,讓師傅先下筷,葷菜都隻動一二下筷子;徒弟吃飽飯不能先放碗,将碗拿在手裡,待師傅吃飽後才—同放下起身,吃完飯後還給師傅點火吸煙。師傅真心傳藝,一絲不苟。

婚嫁酒筵十分講究禮儀。外甥結婚必請母舅赴宴,且一定要坐上席上位,有幾個母舅的由年齡最大的坐上首,再就是細母舅依次坐上,媒人坐上,尊長公坐上。如果母舅未到,席位要空着,别人不準坐。酒畢,母舅不起桌,其他人都不得起桌散席。

外甥分家必請母舅,否則,兄弟間的分歧難以決斷解決。外甥對父母不孝,打罵父母,母舅視情節輕重,要罵就罵,要打就打,要罰跪就得跪。

春節皆大歡喜,即使平日有隔閡不哇事的人家,見面時也笑臉相迎;夫妻不和睦、平常相罵打架的,也有講有哇,歡歡喜喜。隔壁鄰居,雖平日朝夕相見,春節亦以客禮相待。

女兒出嫁後第一個春節農曆正月初四(今正月初二)。嶽母家派人用布轎或土車,把女兒、女婿接回,俗稱“接新姑丈”。女婿給大家拜年,并送給近親每戶一個糕點包,俗稱“樣包”。各家請酒一席,都輪流請完酒了,除了将“樣包”給還外,每家還要送一二十個雞蛋,蛋殼上均塗上紅古硃,或送200點茶(糕點)。水北鄉丈母家送給姑丈油絞二至六千個不等,叫做“複壁”。有的村,女婿返家後的當日或次日,又把嶽母家請過酒的近親請去,每家去一兩人,吃“複壁酒”。

送禮

婚嫁禮,外甥結婚,外公或母舅必送賀聯。外孫女出嫁,外婆或母舅必送衣服或布料,或送錢由外孫女買稱心的衣、布,俗稱“上轎衣”。内弟結婚,姐夫要送衣或布料,或用錢折,俗稱“拜堂衣”。晚輩結婚,長輩送“紅包’,俗稱“拜見錢”。晚輩出嫁,長輩包“紅包”,俗稱“上轎禮”或“壓袋布錢”。

女兒出嫁後第三天,生父或生母必去看望,俗稱“鬧三’,并送兩隻火籠(烤火用)、兩罐油(擦頭發用)等物。女兒出嫁後滿一個月,娘家送六盤菜去,有雞有蛋。其中“荷包蛋”12個(表示一年12個月,每月一個),俗稱“滿月”,送去的萊,都要留一半作為回贈。女兒婚後有孕,娘家備一定數量的蛋、雞、墨魚、面條等,送到女婿家去,俗稱送嘎嘎(蛋)雞,女婿家以三餐一宿款待,男家的親朋好友也送雞、肉、面、蛋等,但數量少些,隻宴請一餐。男家要将送來的面煮好,送給全村各戶,俗稱“送喜面”。分娩前夕,娘家要送去墨魚和雞,叫做“催生”。胎兒剛剛出生,娘家和親友買肉2斤,煎豆腐10挂,給産婦吃,産婦家要辦酒回禮。

嬰兒出生第三天,親友送禮道賀,主家設宴待客,俗稱“三朝酒”,并抱着嬰兒說幾句吉祥話。嬰兒生下滿月後,剃去胎發,俗稱“剃頭腦”,要給理發師傅包“紅包”,吃一碗蛋面。親朋送禮,主家設宴。

送黃吉(黃道古口之意),以外婆、舅母為主客,也叫“接外婆”或“當外婆”。第一胎嬰兒生下數月(一般半歲左右),外婆要送去雞4至12隻(要退回一半),豬肉若幹斤,以及兒童睡覺的搖籃、小蚊帳、小被褥、玩具及鞋帽等禮物。富家還要送銀頸圈、手圈、腳圈、9個羅漢(帽子上用);最富人家有送金鎖、金圈的。

滿周歲,外孫滿周歲之日,外婆送10個以上蛋、2斤以上面以及寒暑衣服和一把銀鎖(上鑄“長命富貴”或“長生不老”字樣)。吃酒前,先放爆竹,外婆便慎重其事地将銀鎖挂在外孫的頸圈上,俗稱“上鎖”。意為從此不被妖魔所害,可以長命百歲。

送十歲,外孫滿10歲之日,外婆送雞蛋10個以上、粉絲2斤以上,一身衣服,以及鞋、襪、帽等。有的連褲腰帶都要送,從頭到腳一套,叫做“全新”。有的村,外孫滿20歲時,外婆送長褂子一件,氈帽一頂,叫做“弱冠”。

送節,每逢端陽、中秋、春節,民間送節之風盛行。當年定婚當年結婚的要“加節”,即定婚的當年,在結婚之前,男方要送女方端陽節和中秋節(水北一帶是加送端陽節和年節)。第二年,娘先送女的節(叫“鬧節”),女再送娘的節。第三年以後,就是每年女送娘的節了。端陽節,禮品中必有扇子。中秋節,禮品中必有月餅。娘給女送年節,叫“鬧年”,年節一般送雞、肉、糖片、慰勞片、麻糍、荔枝等禮品,女婿給嶽父家送節,必備兩斤名酒。一九四九年解放後,送年送節的禮品有所改變。除雞肉外,必備名酒名煙,送年有的用—兩百元折購禮物。

祝壽,又叫“滿生日”、“30不曉,40不知,60煮蛋又殺雞”。60歲稱“壽星”,60、70、80……都要祝壽。民間一般是“做九”,即59祝60壽,69祝70壽。79祝80壽……。女婿給嶽父母祝壽,要送豬肉2斤,雞一隻及紅燭、爆竹、壽餅,有的還送賀聯及衣、帽、鞋、襪等,嶽父母俱健在,鞋襪則備雙份。送紅壽被,以示添福添壽。一九四九年解放後,祝壽禮品主要送壽餅及高質布料或衣服,有的用錢折購。

過屋(喬遷)、做屋上梁及喪葬,親友也要送禮物。上梁時,要把親友送的糖果、餅幹之類的禮物,從屋頂向下抛擲撒發,看者争先搶拾,俗稱“抛梁”。近些年來,農村建新房,上梁請酒的排場,較前奢華。

喪葬送禮:已婚女兒必備“三牲”(雞一隻,魚一尾,豬頭一個)一副,壽被一件及香、紙、爆竹等祭品,還有送餅幹作祭品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