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物傳人”風險有多大?病毒專家教你正确收快遞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11月9日,大陸地區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診病例39例,無症狀感染者25例。10月中旬以來,本輪疫情已波及21省,累計确診感染者超過1000例。
黑龍江黑河,目前本輪疫情的源頭仍不清晰。11月8日,黑河市發布關于新冠病毒溯源工作的通告:2021年10月1日以來有網絡代購進口商品的人員(重點是冷鍊食品),要立即對商品和包裝進行消殺,送市疾控中心進行病毒檢測檢驗;發現與确診病例接觸過的人、物、地等可疑傳播線索應立即報告,并主動提供相關物品、食品、包裝等檢材。
2020年7月下旬,在青島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鳕魚外包裝上成功分離出活病毒;今年7月南京疫情,保潔人員登機進行清潔時,暴露于攜帶病毒旅客污染的物體表面,短時間内即導緻進一步感染和傳播。
“物傳人”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如何進行防控?“醫學界”特邀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分析撰寫此文。
病毒的“物傳人”
流行病病原體傳播到人,大緻上可以分成三種途徑:環境傳人、物傳人、人傳人。
跨種傳播的流行病,比如禽流感、豬流感、埃博拉、SARS、新冠,綜合過往研究,這些病原體從自然宿主傳播到人,一般都需要中間宿主。
過去十多年來,越南幾乎每年都會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野生水禽等鳥類,并不常會直接和人接觸,那麼人是從哪裡感染的?一個最可能的猜測就是通過中間宿主,比如散養的雞和捕獲的野味。
即便中間宿主不直接和人接觸,但它們通過物理接觸或者排洩物,把病原體攜帶到一些物體表面,如動物屍體、獵物、野外擺放的食品盒、貨車車櫃......部分物品,特别是食品,是人非常容易接觸的。一旦接觸被感染,人就有可能發病。
對于越南來說,多次的禽流感緻死了人,卻并未造成大流行,原因是這些禽流感毒株人傳人的能力還很微弱,或者說沒有。研究表明,禽流感毒株“人傳人”的演化一直在進行中。理論上,通過進化,禽流感病毒是會演化出跨種傳播、在人間大流行的新毒株的。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就是由一種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科學家們通過挖掘在阿拉斯加死于那場流感的凍土墓地中的屍體,提取到了病毒RNA,盡管核酸不是完整的,但基因測序結果表明,和禽流感(A型流感)高度同源,而和人流感(B,C型流感)不同源。
跨種病毒演化出人傳人的能力後,依次通過中間宿主,“物傳人”、“人傳人”,造成人間大流行。雖然也存在直接從自然宿主傳給人的情況,但大量研究表明,這樣的傳播很容易失敗,稱為“跨種傳播失敗”。
一旦跨種傳播到人,在物種演化過程中,病毒“人傳人”能力逐漸增強是一定的,這是适者生存這一自然動力驅動的,我們觀察到的新冠變異株傳播力增強道理也是如此。
但變異株有着宿主适應性,一旦新宿主發展出群體免疫,就完全可能消滅這樣的變異株,也包括了自然宿主中的野生株,到了這時候,這個病毒種就可能被“滅門”。這也是強緻病(緻宿主死亡)病毒沒有多少,而大量的都是與宿主共存的病毒。
但在現代社會,人畜共患病原體的“物傳人”還有個作用,就是通過物,可以把不同地理區域跨種中“積累了人體适應性增強變異”的地方流行株彙集到一起,在地理上隔離很遠的同一個感染者身體裡“共感染”,這樣的共感染中會發生基因重組,增強人體适應性的重組病毒會保留下來,這就是自然選擇的力量。
最終的結果是,“物傳人”間接加強了跨種傳播的病原體在人間的傳播能力。
最早的英國變異株和南非變異株,最新的德爾塔-Y2,都有着逐漸增多的突變位點,而回溯曆史資料,這樣的位點都是最新在去年全球的不同大洲先後出現的,并非同時出現的,這其中,“物傳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去年4月到10月,全球人員流動大幅下降,但物品流動相對下降較少,結果11月份,德爾塔變異株最早在歐洲發現,迅速變成了全球性的流行株。從理論分析上,這次全球流行中,“物傳人”引起的“傳播力增強變異”有可能超過了“人傳人”引起的。
“物傳人”造成的疫情風險
在今年7月7日公布的新冠複蘇指數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5名。
此後四個月,新加坡逐步推進“與冠病共存”策略,同時新冠複蘇指數排名卻一落千丈。最近的排名,東南亞國家當中,印尼第41,柬埔寨第47,馬來西亞第50,越南、泰國同列第95,新加坡第100,可以說是“一落千丈”。
新加坡的食品自給率很低,據悉隻有5%,大量的食品來自進口。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巴刹(新加坡的集市),隔三差五就會關閉,進行大規模消殺。統計數據也表明,巴刹一直以來是該國感染人數最高的區域。
新加坡總人口的84%打了兩劑疫苗,感染者98.6%為無症狀及輕微。新加坡疫苗接種率已經很高了,居民的自我防控能力也很到位,但“全開放”後疫情還是難以回落(每天的死亡都在5-10人之間),感染率是巴刹地區最高,是人去巴刹後的集聚性感染還是“物傳人”造成的?據作者的調查,一直以來,在巴刹采樣的食品表面,都能核酸檢測到新冠病毒。
通過排除法分析,巴刹地區的物流作業,居民采購過程中,通過人手的接觸,新冠傳播給人,大概率是疫情控制難的重要原因。環境中病毒是很容易傳遞到物品中的,特别是食物。
另外,綜合考察美國、歐洲的野生、家養動物中的新冠檢測陽性報告,東南亞由于沒有采取嚴格的封控,新冠病毒通過人傳給伴侶動物,大概也發生了。
冬季防控需警惕“物傳人”
冬季氣溫低,我國大部分地區地處北半球,紫外線比其他季節要弱,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紙箱表面,24小時内還有活性,這都給“物傳人”的防控帶來了難度。
2021年11月4日,内蒙古二連浩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公告:二連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76号公告發布以來,5位市民先後向指揮部流調溯源組報告本人收到蒙古國代購商品,經市疾控中心核酸檢測,部分商品檢測結果呈陽性。
河北一家服飾公司11月3日前後有5名員工确診感染新冠病毒。他們都在這家公司負責産品打包、發貨。在他們“感染後又沒被發現”這段時間打包發貨的快遞,有沒有攜帶新冠病毒?

我們物流行業發展迅猛,據統計,每天有約2億個包裹在流通中。但雙11前後,流通中的包裹量将激增,考慮到現在全國已經有21省有疫情,雙11後,邊境陸路進口的貨物、現有疫情地區周邊發出的貨物都混雜在一起,它們将被多方經手,然後運輸至不同地方。
盡管“物傳人”在我國目前疫情控制的背景下是低概率事件,但是,回望過去一年多來,幾乎每次發現100個感染者左右的輸入性傳播,都是由一次低概率事件中的“單次突防”造成了一個城市或一個城區一個月左右的封控,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損失,“電商節”可能帶來的“物傳人”風險不得不防。
防控還是常規方法,比如收到包裹後,拆開前最好在陽光下晾曬一至二天,拆開後的包裝盒不要與日常用物品混放,拆開後一定要洗手或者用酒精消毒等等,最好的辦法是,“剁手”,少買或者不買,根據實際需要理性消費。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2021年冬季剛剛開始,新冠跨種傳播也即将迎來第三個冬季。疫情防控進入了深水區,溯源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過去三個冬季裡發生過的傳播事件做總結、歸納,在各個已經發生傳播的環節中,提前做防控,“物傳人”可以說是個不得不防的環節,小心駛得萬年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