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你和真正的高手之間,差的或許隻是一個思維模型越早明白越好

  談思維模型之前,先問個問題:你會還價嗎?

  就算不會,你也應該知道怎麼還價吧。就像這樣:

  “老闆,這衣服多少錢?”

  “800!”

  “便宜點兒,300賣不?”

  “你開玩笑呢,最低750!”

  “别這麼高,350最多,我馬上交錢。”

  “成本都不夠,700。”

  “我身上就400塊錢,不行的話,我就走了。”

  “回來,回來,400給你了,真是一分錢都賺不到你的啊!”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可不可以,用這種“還價”的方法,來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其它問題呢——就好比,面試時談薪資!

  有人可能要說了:“這不扯淡嘛,又不是市場買菜,難道跟HR讨價還價嗎?”

  這裡,就要說到思維模型了!

  什麼叫思維模型?

  用查理芒格的話來說,就是“所有能夠持續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都可以稱為思維模型”。

  這句話裡有兩個關鍵詞:“持續有效”和“解決問題!”

  就拿還價的例子來說,它解決了“我們以便宜的價格買到衣服”的問題。但是,它卻不是持續有效的,隻能用來還價,換個場景就不管用了。

  那是因為,你隻理解了表面的現象,沒有找到深層次的思維模型。

  “還價”這個事情,再深挖一下,你就會發現,它其實是錨定效應在起作用。

  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

  繼續說回還價,老闆開始的報價是800,這就在買家心裡放了一個錨,買家可以還300,但肯定不敢還3塊或者30,因為太離譜了,無形中受到了800這個數字的影響;而買家一開始報了300,也在賣家心裡放了一個錨,心裡其實已經接受了這個價位,接下來他隻是要想辦法多賺點而已。

  搞明白了錨定效應,這時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用“還價”的方式來跟HR談薪資了,就像這樣——

  “我在上一家公司的工資是8000左右,老闆本來準備給我加薪到10000的,隻是我覺得貴公司更有發展前途,于是就選擇了來這裡。”

  這樣一來,你就在HR的心裡定了一個區間的錨,最低8000,最高10000,而且原公司願意給你這個工資,說明你是值這個價的。

  像這樣說,絕對要比自己傻傻報價要好,不是嗎?

  很明顯,錨定效應要比“還價”更高級一點,可以勉強稱之為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說白了,就是用熟悉的事物(還價)去類比我們陌生的領域(面試談薪資),找到相似的地方,從而解決問題。而一旦思維模型成型時,它是可以應用到各種地方的。

  就拿錨定效應來說吧,它的重點是要有一個錨——這個錨不一定要是數字或者金額,也可以是别的任意一個東西,隻要能夠起到“比較”的作用就行。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真功夫了——早年,真功夫的選址都是挨着麥當勞和肯德基,而且裝修的風格和色系也跟這兩家很像。麥當勞和肯德基是大品牌,就像是一個錨在人們心裡定位了,于是真功夫也就随着被大家“誤解”為大品牌了。

  那麼,換個生活中的場景就可以是這樣——

  假如很多人都覺得小王的設計水平很牛逼,如果你在适當的時候說一句,“在設計領域,我就服兩個人,一個是小王,一個是小李”。你沒有說小李牛逼,你隻是把他與小王放在了一起,别人就會莫名覺得小李應該也挺牛逼的,會想去關注他認識他。

  現在,你應該懂了思維模型了,也應該明白思維模型是何其強大了。思維模型,是理解到了事物的本質,讓你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直接抓住要害,從而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

  就像《教父》裡的那句名言一樣:“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懂思維模型的人,就是比一般人要牛逼很多倍。

  你和真正的高手之間,差的或許就是一個思維模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