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真正的高手,善于打破“知識的詛咒”

2021-10-14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并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于他運用這些知識創造了多少的價值。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大部分的煩惱,其實都來自于别人的不理解。

你以為你表達了,你以為溝通清楚了,實際上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真正的意思,或者曲解了你的本意。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小心,你可能已經陷入了“知識的詛咒”。

01 被“知識詛咒”的管理者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這個概念得名于美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牛頓在斯坦福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

她設計了一個遊戲,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敲擊者”和“聽衆”。

每個“敲擊者”會拿到一張有25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單,例如《祝你生日快樂》《星條旗永不落》等,然後“敲擊者”需要從中挑選一首歌,通過敲擊桌子的方式把節奏敲給“聽衆”聽,讓對方猜歌曲名。

這個遊戲聽起來很簡單,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聽衆”們真正能夠猜對歌曲的人寥寥無幾。

結果顯示,“敲擊者”敲出了120首曲子的節奏,而“聽衆”僅猜出了裡面的3首。相當于40次敲擊中僅有1次才是正解。而在此前的預測中,“敲擊者”預測“聽衆”猜對的概率,為50%。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敲擊者”在敲擊的時候,腦海裡一直循環着自己選擇的那首歌的旋律。但對于“聽衆”來說,他們不知道這首歌是什麼,也聽不出曲調,他們唯一能聽到的是手指叩擊桌面的聲音:

哒,哒哒,哒哒哒……

作為“敲擊者”,他已經擁有了歌曲的詳細信息,所以他其實很難理解,為什麼自己敲擊的節奏那麼明顯,而“聽衆”卻聽不出來是什麼曲子。

這就是“知識的詛咒”。

在企業管理中,老闆、高管、中基層的管理者,以及一些長期的員工往往很容易陷入“知識的詛咒”。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知識體系,對所在圈層的東西非常熟悉了,沉浸于此,已經陷在裡,所以很難跳出來看。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簡單的事情,别人偏偏不理解。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時候老闆和下屬的矛盾,其實就集中在老闆看到的是大象全部,而下屬看到的可能隻是大象的腿。老闆從公司的整體戰略出發,看的是通盤,抓的是全局,而下屬由于還達不到老闆的高度,所以很多時候,其實很難理解老闆的決策的。在這種時候,其實老闆就會陷入“知識的詛咒”。

管理者也會如此,通常管理者下達任務的時候,是站在自身的知識背景、視野、角度和能力上去考慮的,但是員工作為執行層,其實他的知識背景,看問題的角度,甚至能力上可能和管理者并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當然就很容易就陷入“知識的詛咒”,埋怨下屬“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恨不得親自上陣。

02 “知識的詛咒”是如何産生的?

“知識的詛咒”是一種認知偏差,主要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由于每個人成長經曆不同,接觸的環境不同,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并且在溝通中,常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擁有的認知強加到他人身上,并産生“理所當然”的想法。信息不對稱,導緻了認知偏差的産生。

有這麼一個故事:早年,美國有一款叫舒利茲的啤酒,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啤酒賣得不好,因為沒有賣點,所以乏人問津。

有一天,舒利茲的老闆在火車上遇到了著名的廣告人,趕緊請教他公司啤酒沒有賣點怎麼辦,請霍普金斯給公司的啤酒寫一條廣告。

在聽完舒利茲老闆講解啤酒制作整個工藝流程之後,霍普金斯寫了一條廣告:“每一瓶舒利茲啤酒在罐裝之前,都要經過高溫的吹制,才能保證口感的清冽。”

舒利茲老闆覺得在開玩笑,因為霍普金斯寫的内容不過是啤酒生産流程中的一個普通的環節而已,所有的啤酒生産流程都是如此,都需要經過高溫純氧的吹制,不然啤酒就壞了。這怎麼能算得上是賣點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最後正是因為這句廣告詞,讓舒利茲啤酒大賣,成為啤酒中的暢銷品牌。

這正是認知偏差。舒利茲的老闆長年累月和啤酒打交道,對于啤酒的生産工藝,所以他覺得大家也都應該懂。但實際上,除了啤酒生産商外,基本上所有的消費者都是外行,并不知道啤酒高溫純氧吹制是标準工藝。

一個人對一件事越是熟悉,就越容易陷入“知識的詛咒”。為什麼很多程序員經常抱怨别人“連這麼簡單的操作都不會?”,就是因為他們在所在的專業領域裡非常擅長,而忽略了其他人對計算機理解程度。

在職場裡,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比皆是。就拿管理者和員工來說,管理者接觸到的信息,跟員工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作為管理者,你接觸的是戰略、行業、方向,你參與的是公司的重大決策,你看到的是全貌,是公司發展的全局,而員工則不一樣,他們每天接觸的就是自己部門的同事,層級都差不多,當然很難和管理者保持同頻了。

03 怎麼打破“知識的詛咒”?

不管你是管理者,或者是員工,都應該打破“知識的詛咒”,走出“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不對稱盲區。

那麼,如何打破“知識的詛咒”呢?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1.同理心

同理心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很強的同理心,對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所以,在溝通目标或者下達任務的時候,聰明的管理者不會自說自話,一味輸出讓别人被動接受,會首先換位思考,考慮在對方的知識體系下是否有這樣的認知。 如果對方理解不了,會進行及時調整,用更加容易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

2.準确表達

很多人之所以會陷入信息不對稱盲區,是因為一方表達不清晰。所以,在溝通時,一定要準确表達,盡量用最簡單的語言,準确的數字,讓對方明白你想表達什麼,你的意圖是什麼,别讓對方去猜。

準确表達的另一個層面是,一定要“說人話”,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進行溝通,而不是堆砌抽象的專業術語,讓人看不明白。

張一鳴在9周年年會上,特意念了一段他從字節跳動的材料裡摘出來的拼湊出來的一段話,以此來諷刺所謂的“互聯網黑話”。在這段話裡,不乏“生态閉環”“服務鍊路”“賦能”“場景價值”“價值鍊路”等詞彙。他最後告誡大家,很多重要決策并不需要那麼複雜的描述。

3.尋求反饋

知識的詛咒産生在“溝通視窗四象限”的“盲點象限”中。

随着工作年限越來越久,崗位越來越高,你身邊願意揭示你盲點象限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一個人站的位置越高就越孤獨?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和他說真話了。

因為沒有人指出你的缺陷,導緻你越來越無法及時獲得正确的認識。

所以,為了消除盲點象限,你一定要重視反饋,借由他人指出自己沒有注意或者未能發現的盲點,進而根據反饋調整自己。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渠道,多從上級和下級的反饋中獲知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當你的一些缺點能夠被團隊成員糾正的時候,不但是對你自身的糾正,也能給團隊帶來積極向上的氛圍。

4.重複重複再重複

打破“知識的詛咒”,還有一個方法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很多時候,在你的知識系統裡面,你認為是很簡單的道理或者事情,對于别人來說,也可能是一件根本就無法理解的事情。所以,你一定要不斷重複,減少雙方的信息偏差,最後觸發對方的行為。

很多品牌在廣告營銷上就是這麼幹的,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直到這個新觀念成為你思想的一部分。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腦白金的廣告。一句“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令腦白金成為衆多百姓過年送禮的不二之選。

對于管理者而言,不斷重複告知員工工作重點和進度,跟進員工的工作計劃,不斷追過程,才能确保員工執行有力,把工作落實到位。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并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于他運用這些知識創造了多少的價值。 對于管理者來說,也是如此,當你真正把管理的知識用到實處的時候,“知識的詛咒”又何嘗不是“知識的祝福”呢?

本文來自公衆号 ,作者:酵研院,36氪經授權發布。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