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李冠傑講康平本傷寒論》之第一百三十一條

下邊解讀一下:

這條論述的是造成結胸證的一個常見的因素——“下的太早”。肯定這不是唯一的因素,中醫裡有“下不厭遲”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下法都屬于攻伐的治法,對于人體它都有一定的損耗,如果方劑與症狀能恰好相對應,這是為了治愈疾病而必須為之,比如大承氣湯證,他裡邊結的厲害,再不讓他吃就不行了;大陷胸湯本身就是一個峻下劑,你再不讓他吃,怕攻伐他的正氣,人很可能就要不行了。但是要吃了像有一些巴豆劑之類的,讓“糜粥自養”這是為什麼?就是下過以後人虛了,要有一個恢複的過程,所以說下法對人體都有一定的損耗,隻是說方證相應的情況下對人體的損耗要小一些,因為人體本身就有這種偏差,對人體的副作用要小一些。但是“下之過早”的實質是什麼?就是結實的程度還不夠,換句話說就是方與證還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所以叫“下之過早”,它就容易引起其它類型的疾病,結胸證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要如果全面的看,前邊還有其它的論述,還有比如說太陽病誤下了以後,反倒太陽病好了,也沒有發生别的病,這種情況也有,第58條論述的就是這種。像這個我們都得客觀的看,這隻是可能造成這類疾病的原因之一,它有多大的必然性,誰都不能給它定一個量,這裡邊隐藏着好多像生理、醫理、病理的一些道理,剛才咱們整個的解讀過程就是想說明這麼一個事。為什麼陽性證下了以後會出現結胸?其中有一個必須得肯定的一個因素,就是絕對不能是可下之證,下了肯定是誤治,這是其一;另外還有其它的因素存在,到第134條裡就看的很明顯了,它不是一般的太陽病,太陽病裡邊有了别的因素存在,才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

做個小結:結胸證常是由下法使用過早而造成的。

第131 條的第三部分:

《李冠傑講康平本傷寒論》之第一百三十一條

這一條裡有好多需要我們弄清的問題。首先,在《宋本》裡條文的後邊有大陷胸丸的方劑及方後注。這條也是降一字格的條文,這三條應該是出自同一個作者之手,但是《宋本》後邊有大陷胸丸的方劑和方後注,可是《康平本》沒有。這一類的情況,如果是比較版本的話,你會發現多處存在這種情況。《康平本》的一個特點是什麼?除了有些方劑沒有以外,比如桂枝加桂湯和新加湯,它直接就沒有方劑,而且它把這個方劑隐含在方名裡邊,或者加個簡單的說明,其它的地方所有的方劑隻出現一次,這就明顯的看出《傷寒論》的原貌是一個非常精簡的。但是到了《宋本》這個時候這也應該說是一種進步,為了便于閱讀使用,在很多重要的條文後邊又重複添加了方劑,比如小柴胡湯,有關小柴胡湯的條文有好多,在《康平本》裡隻在一條後邊附有小柴胡湯方劑,到了《宋本》裡就在好幾個條文後邊附有小柴胡湯方劑,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它就會比較省事,使用、查閱起來也比較方便。

但是這個地方卻不簡單是這個問題,這兒出了什麼問題呢?實際上這個地方的方劑是在第134條的後邊,就是說《康平本》對應的第134條大陷胸丸本身是在那個地方的,他把那個地方大陷胸丸給删掉了,删掉了以後移到了這個地方。這一移裡邊隐藏了很多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個重點。它這一改,把整個一個大陷胸丸方劑給糟蹋了,咱們慢慢的一點一點再去理順。這一改以後,就第131條的第三部分這個條文在整個書裡成了唯一一個大陷胸丸證的論述了,這影響非常大。實際上這個條文應該說并不複雜,這條實際上是對頂格條文關于結胸證中大陷胸丸證的一個補充,本身這個條文不是正文,或者說本身不是論述大陷胸丸的,它不是原來的專門來論述大陷胸丸證的。原始的條文在第134條的後邊,這個地方是感覺到那個地方論述的還不夠全面,換句話說,這個作者感覺我在臨床中還遇到過這類的情況,就做了一個補充,實際上是這麼來的一個條文。但是要改成《宋本》以後,就把第134條之後那個方劑挪到這個地方來,把那個地方的方劑給删掉了,而且把條文裡的方名也給删掉了,這樣整個書就成了這一條是論述大陷胸丸證的唯一條文了。真正的原文對大陷胸丸證的論述,也就說最原始的論述反倒是成了沒有結胸證的一種黃疸病,等學了第134條你會更清楚一些。

我們從文字内容上來看,這個條文論述的是大陷胸丸證,而且所列舉的這些症狀,并不是大陷胸丸證的主症,是補充的,等我們學到第134條大家就很清楚了。按說這一類的條文是補充的第134條,它應該排在第134條之後才合乎邏輯,因為它是對那條的補充嘛。為什麼它會排在第134條之前呢?大家看一看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兒還有下一條基本上都不是頂格的條文,換句話說要按照皇甫谧的說法:張仲景論廣湯液!頂格條文大概就是《湯液經》的内容,這些降一字格和降兩字格排版的條文,分别就是張仲景論廣和王叔和論廣,它本身就是對正文的一個解釋性的補充,尤其這個條文是最明顯的。但是解釋性的為什麼要排在正文的前邊呢?我們學的是太陽病的第三篇——下篇。我們現在看的書都是紙質的,這個書在漢朝的時候它是寫在竹簡上的,其實像太陽篇的上篇、中篇和下篇,包括後邊這一篇,每一篇形象的說都是單獨的一部書,就是單獨的連在一起的一捆竹簡。假設我們現在拿到一個完整的竹簡,你想往中間加東西的話,竹簡和竹簡之間都是用繩子連起來的,想往中間加東西你得往竹簡的邊上寫東西,寫小字,這叫旁注;但是如果加内容的話,就得把它拆開了,然後再把寫了内容的竹簡再加進去,這恐怕是一個很麻煩的事。

從這個意義上,再回過頭來看看《傷寒論》,書裡好多條文都是在某一卷、某一篇的頭部和尾部,常常都有添加的内容。在頭部和尾部添加内容就非常容易了,因為它本身很容易拆。這是我自己在想啊,如果不做這樣的解釋,你做不出其它的解釋來。它為什麼不是正文,反倒是解釋排在正文之前?這是沒有道理的。另外古人它講究整體閱讀,出現這一類颠倒的排版也不算一個什麼大的原則問題,所以就出現了這一類的情況。這是我自己的觀點,是不是這樣子呢?大家如果從史料上找到些依據那就更好了。

我們解讀一下:

“結胸者”,指的就是有結胸證的基本特征,才能稱之為結胸者,應該後邊的條文裡對結胸有明确的論述,這個地方就從略了,所以說這個條文重點是補充結胸者還可能出現哪一類的症狀。

出現什麼症狀?“項亦強、如柔痙狀”,它就是指的在結胸證的基礎上如果出現後頸部僵直不适的症狀,同時又有近似于“柔痙”的這種表現(“柔痙”在“痙病”裡邊有專門的論述),就是有汗出的那種痙病。這個地方想說什麼呢?就是說如果在結胸證的基礎上有這兩個症狀,也屬于大陷胸丸證的症狀範疇,所以後邊說“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做個小結:症狀似結胸證,同時又有項強并且如柔痙的樣子,可以用下法治療,亦用大陷胸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