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髒六腑之間的關系,都在這,總結全了!點贊收藏
五髒:心、肝、脾、肺、腎。共同特點:能貯藏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各種精微物質,如精、氣、血、津液等。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共同特點是主管飲食的受納、傳導、變化和排洩。
【髒與髒之間的關系】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的活動,有賴于氣血循環的濡養。而血雖然由心所主,但需要
借助肺氣的推動。而積存于肺内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2.心與肝:中醫講:肝藏血,主筋。所以心血旺盛,那肝藏的血也就充盈。肝血足則筋脈有力。如果心血虧虛,導緻肝血不足,就會血不養筋,導緻手腳麻木,屈伸不利,手足抽筋等症。另外肝郁化火,也會上擾于心,導緻心神不甯,出現心煩失眠多夢等。
3.心與脾:脾運化出的精微,需要血液運行來輸布全身,而心血又需要脾運化的精微來濡養。另外,脾不僅可以生化氣血,使氣血充盈,還可統攝血液。如果脾虛,可導緻血不循經,氣血不足。
4.心與腎:心腎兩髒,水火互濟,以維持陰陽平衡。正常情況下,心陽下降溫暖腎水、腎陰上升制約心火,稱為“心腎相交”。如果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就會引起心陽偏亢。
5、肝與脾:肝藏血,脾生血。所以如果脾虛,生化血液不足,就會導緻肝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而且肝屬木,脾屬土,如果肝郁就會克脾土,導緻脾虛。
6.肝與肺:肝氣升發,肺氣肅降,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運行。如果肝氣上逆,導緻肺失肅降,就會引起胸悶喘促。另外如果肝陽上亢,就會灼燒肺部的津液,出現胸脅痛、幹咳或痰中帶血等。
7.肝與腎: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轉化,所以肝腎同源。如果長期腎精不足,就會導緻肝血虧虛。相反,肝血虧虛,會導緻腎精虧虛。
8.肺與脾:脾将水谷的精氣上輸于肺,與肺吸入的精氣相結合,而成宗氣(又稱肺氣)。所以肺氣的強弱與脾的運化精微有關。脾氣旺則肺氣充,脾氣虛則肺氣虛。
9. 脾與腎:脾的運化需要依靠腎陽的溫養。如果腎陽不足,就會導緻脾陽虛,運化失常,容易出現五更洩,五谷不化等。相反如果脾陽虛,也會導緻腎陽不足,出現腰膝冷痛、下肢水腫等。
10.肺與腎:肺主肅降,可以将上面髒腑運化的水液下降于腎中。在經過腎陽的蒸化,劃分清濁,清的上歸于肺。濁的通過膀胱排出。如果肺失肅降,容易導緻水液内停,出現濕氣重的情況。
并且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兩髒有協同維持人身氣機出入升降的功能。
【髒與腑之間的關系】
髒與腑相表裡,髒屬陰為裡,腑屬陽為表。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如果心經有熱,熱會下移小腸,出現小便發黃,量少,尿道澀痛等。
肝與膽互為表裡:膽汁來源于肝,如果肝的疏洩功能失常,會導緻膽汁正常排洩。比如黃疸、脅痛、口苦、眩暈等。
脾與胃互為表裡: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脾運化,胃收納。胃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為胃行其津液,主運化。二者燥濕相濟,升降協調,胃納脾化,互相為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傳輸。
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氣肅降,則大腸氣機得以通暢,以發揮傳導功能。相反,大腸保持傳導通暢,肺氣才能清肅下降。若肺失肅降,則大腸傳導阻滞,易出現便秘。相反,大腸傳導阻滞,也會引起肺失肅降,出現氣短咳喘。
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腎為水髒,胱為水腑,共同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腎陽蒸化,使濁液下滲到膀胱,膀肮又借腎陽排洩小便。
心包與三焦互為表裡:臨床上熱病中的濕熱合邪,稽留三焦,出現胸悶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氣分。如果未能制止其發展,溫熱病邪,便由氣分入營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現昏迷、谵語等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