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黃連芩,幹姜甘草與人參;
大棗合之治虛痞,法在降陽而和陰。
(一)半夏瀉心湯的組成與功效
半夏瀉心湯由半夏12克,人參、黃芩、幹姜、炙甘草各9克,黃連3克,大棗4枚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和胃降逆,寒熱平調,開結散痞之功效。是主治胃寒腸熱互結之痞證的首選方劑。
臨床應用以心下痞滿不痛,嘔吐瀉利(痞、滿.吐、利),苔膩微黃,脈弦數為其辨治之要點。但因氣滞或食積所緻的心下痞滿,則不宜使用。
凡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升降失常,證見痞滿嘔利之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神經性胃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贲門痙攣、上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膽囊炎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減方法
①痞證嘔甚而中氣不虛,或舌苔厚膩者,去人參、大棗,加枳實、生姜以理氣止嘔。②腹痛較甚者,加木香、烏藥.以行氣止痛。
(三)名中醫用方心悟
唐·孫思邈(唐代醫學家)
半夏瀉心湯,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腸中雷鳴,心下痞滿,于嘔不安。并治霍亂。若寒加附子1枚;若渴加瓜蒌根;嘔加橘皮;痛加當歸;客熱以生姜代幹姜(摘自《千金方·卷十三·心虛實第二》)。
宋·陳言(無擇)(宋代醫學家)
半夏瀉心湯治心實熱,心下痞滿,身黃發熱,幹嘔不安,溺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出,煩悶喘息(摘自《三因極一病症方論》)。
清·吳貞(坤安)(清代醫學家)
暑濕傷胃,身熱,中焦痞滿,不飲、不納、二便不爽,此暑熱傷中焦氣分,熱痰犯胃所緻。宜苦辛開洩,半夏瀉心湯去甘草、幹姜,加杏仁、枳實(摘自《傷寒指掌》)。
清·張璐(清代醫學家)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滿不痛(摘自《張氏醫通·卷十六》)。
清·張志聰(清代醫學家)
引錄“施氏續易簡方”生姜瀉心湯治大病新差,脾胃尚弱,谷氣未複,強食過多,停積不化,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腹中雷鳴,下利發熱,名曰食複,最宜服之(摘自《傷寒論集注·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陸淵雷(近代醫學家)
用于飲邪并結,緻嘔吐,或哕逆,或下利者,皆用半夏瀉心湯,有特效(摘自《傷寒論今釋》)。
周慶芳(名老中醫)
半夏瀉心湯治急性胃腸炎。若每日瀉5次以上者,黃連加重至6克,發熱重者加葛根9克,嘔吐或腹中冷痛明顯者加生姜5克,腹脹明顯加枳殼6克,煨木香9克【摘自《浙江中醫雜志》1985;(4):155】。
劉浩江(名老中醫)
以半夏瀉心湯加旋覆花、代赭石為主方,治療贲門痙攣。疼痛加桃仁、玄胡索;嘔吐加竹茹、茯苓;精神抑郁加柴胡、香附;陰虛去于姜、黨參,加南沙參、麥冬;便秘加大黃【摘自《浙江中醫雜志》1987;(2):61】。
黃導同(名老中醫)
以半夏瀉心湯治幽門梗阻。嘔吐頻繁加代赭石20克【摘自《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3;10(3):21】。
聶惠民(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臨床應用:胃脘痛(包括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腸郁積症等)、下利(包括慢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以及急慢性腸炎等)、慢性肝炎以及老年和小兒消化不良(包括疳積在内)等病。凡證見心下痞滿、時時嘔逆、腸鳴不适、大便稀溏、苔薄白或淡黃、脈沉弦,為使用本方的基本症狀。
加減方法:
①若兼痰熱内結者,加全栝樓,即有合人小陷胸湯之意。②若兼内熱便燥,加大黃,即有合人大黃黃連瀉心湯之意。③若兼氣郁,則加柴胡,又有小柴胡湯和解之妙。④若兼腹脹,消化不良者,加枳殼,神曲、麥芽消導行滞等。⑤若下利為甚,便稀日行三四次者,加炒薏仁、茯苓健脾利濕之品。⑥若嘔逆為重,加陳皮、竹茹、茯苓降逆止嘔。⑦若兼疼痛,加元胡、郁金開郁止痛。⑧若兼暑濕,加藿香、佩蘭葉化濕解暑(摘自《傷寒論與臨證》第249頁)。
呂靖中(河南中醫學院教授)
以半夏瀉心湯(黨參、半夏各15克,黃芩10克,黃連、幹姜各9克,甘草6克,大棗3個),加瓦楞子、烏賊骨各20克,枳殼10克,具有和胃降逆,開結除痞,調和陰陽之功效,是主治中虛寒熱錯雜,脾胃升降失調。呂教授多年來,用本方治療寒熱錯雜而緻的胃脘脹痛,嘈雜吐酸等症,每獲良效,尤其是淺表性胃炎,效果更佳(摘自《名醫名方錄)第3輯)。
樂文才(中醫專家)
半夏瀉心湯,加花蕊石、藕節、白及為主方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熱者加丹皮、青皮、栀子炭;氣血虛弱者加白術、黃芪、當歸;胃陰虧虛者加沙參、玉竹、生地黃。止血時間平均為4.3天【摘自《湖北中醫雜志》1987;(3):22_。易敏文(中醫專家)以半夏瀉心湯(半夏15克,黃連、甘草、黃芩各10克,幹姜6克,黨參20克,大棗6枚),随證加減,治療淺表性胃炎53例。治療結果:痊愈26例,顯效12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摘自《湖北中醫雜志》1990;(2):28】。
張耀泉(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加味(法半夏、枳實、黃芩、蒲公英各15克,幹姜、黨參、大棗、炙甘草、生大黃各10克,黃連、砂仁各5克),随證加減.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48例。治療結果:顯效30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9.6%【摘自《新中醫》1994;(9):23」。
李壽山(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随證加減,治療萎縮性胃炎49例。治療結果:顯效32例,有效16例,無效1例【摘自《新中醫》1988;(7):351。
姚越健(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加減(紅藤30克.蒲公英15克,半夏9克,黃芩6克,幹姜、川連、甘草各3克)治療糜爛性胃炎38例。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結果:痊愈28例,好轉7例,無效3例【摘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3;17(1):26_。王科先(中醫專家)以半夏瀉心湯(姜半夏12克,人參、黃芩、炙甘草、幹姜各10克,川連3克)加減,治療胃窦炎60例。治療結果:痊愈35例.好轉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6%【摘自《山東中醫雜志》1994;13(7):2961。
張平(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黨參、幹姜各10克,黃連、甘草各6克,大棗9枚)随證加減,治療胃腸功能紊亂42例。治療結果:痊愈33例,顯效6例,無效3例【摘自《北京中醫》1991;14(5):279】.
張可可(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半夏、人參、炙甘草各6克,黃芩10克,黃連5克,幹姜2克)加大黃12克,三七粉5克,白及15克為主方。随證加減,治療消化道出血24例。治療結果:痊愈22例,無效2例【摘自《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5;14(3):26J.
黃炳初(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加葛根、菝葜、白花蛇舌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腹痛甚者加金鈴子10克,玄胡索6克;腹瀉次數頻多者加煨诃子10克。經1~4個月治療慢性結腸炎15例。治療結果:痊愈12例,好轉3例【摘自《江西中醫藥》1985;(4):23王少龍(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半夏、黨參、炙甘草各10克,黃連、黃芩、幹姜各6克)加炒麥芽30克,玄胡索10克。加減治療十二指腸壅積症72例。治療結果:治愈53例,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7%【摘自《山東中醫雜志》1995;14(7):3071.
渠淩(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随證加減。治療胃脘痛48例,病程10天至15年。治療結果:48例全部臨床治愈(以胃脘疼痛、痞滿、嘈雜、泛酸、納差、口苦粘和惡心嘔吐等症狀消失為标準)【摘自《山東中醫雜志》1995;14(6):247」。
唐長金(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黃連、黨參各10克,幹姜8克,甘草5克,大棗4枚)加減,治療嗜酸性細胞增多症31例。治療結果:嗜酸性細胞恢複正常,平均用12.3天。腹痛消失時間平均用6.7天【摘自《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3;12(3):271.
楊瑞合(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清半夏、幹姜、黃連、甘草各10克,太子參15克,黃芩6克,大棗3枚)加炒白術10克,茯苓15克(即半夏瀉心湯合四君子湯之意)。治療消化道腫瘤術後腹瀉43例,全部治愈,随訪1個月無複發【摘自《河北中醫》1992;14(3):10】。
閣吉文(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加竹茹15克.治療妊娠惡阻13例。治療結果:服藥4~6劑全部治愈【摘自《黑龍江中醫藥》1988;(1):24_。
郭英民(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黨參各10克,黃連、甘草各6克,幹姜9克,大棗4枚)治療複發性口瘡43例。若口瘡周圍紅腫灼熱疼痛者加金銀花、蒲公英;納差者加麥芽、萊R子;便溏者加白術、扁豆;陰虛者加生地黃、玄參。治療結果:痊愈21例,顯著效果11例,一般效果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摘自《陝西中醫》1991;12(4):174】。
陳培建(名老中醫)
用半夏瀉心湯治療口腔黏膜潰瘍。一般服藥1劑,症狀即可減輕,3~5天内獲愈【摘自《浙江中醫雜志》1980;(11、12)(555)】.
于己百(中醫專家)
以半夏瀉心湯(黨參12克,半夏、黃芩各10克,黃連、幹姜各6克),加山楂、萊K子、炒麥芽、杭白芍各15克,枳實、莪術、炙甘草各10克。具有平調寒熱,消痞除脹之功效。主治萎縮性胃炎(摘自《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續集第86頁)。
日。吉益為則(東洞)(日本漢醫學家)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鞭,腹中雷鳴者。嘔而腸鳴,心下痞鞭者(摘自《方機》)。
日·大塚敬節(日本漢醫學家)
輕微胃擴張、胃部膨滿,壓重感,嘔吐,吞酸、嘈雜、嗳氣、有酸臭者,本方加茯苓,用之有效。
心下部有痞塞感,食後膨滿,吞酸、嘈雜(胃酸過多及溜飲症)者,觸診腹部時心下有抵抗,其他處較軟弱,用本方有效(摘自《中醫診療要覽》第66、71頁)。
半夏瀉心湯證,即心下痞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他覺得即心下部增加抵抗,常兼有胃内停水、腹中雷鳴、下痢、白舌苔等。在胃炎、腸炎時可應用之(摘自《漢方診療實際》)。
日·尾台元逸(日本醫學家)
凡患噫氣幹嘔,或嘈雜吞酸,或平日飲食每覺惡心煩悶,水飲升降于脅下者,其人多心下痞硬,或臍上有塊,長服此方,灸5椎至11椎及章門,日數百壯,兼用消塊丸、硝石大丸等,自然有效。.
痢疾腹痛,嘔而心下痞硬,或便膿血者,及飲食湯藥下腹,每辘有聲而轉洩者,可選用本方,或甘草瀉心湯及生姜瀉心湯,每有著效。
半夏瀉心湯主治疝瘕積聚,痛侵心胸,心下痞硬,惡心嘔吐,腸鳴或下利者(摘自《類聚方廣義》第122頁)。
日·淺田惟常(宗伯)(日本漢醫學家)
半夏瀉心湯,主治飲邪并結,心下痞鞭者。故飲邪或澼飲之痞鞭者不效。因飲邪并結緻嘔吐,或哕逆,或下利者皆運用之,有特效。《千金翼》加附子,即附子瀉心湯之意,乃溫散飲邪之成法也(摘自《勿誤藥室方函口訣》)
上一篇
補陽為什麼要還五
下一篇
從桔子皮進化到陳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