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公司,就是一個主要生意都在東印度的公司。當時世界上分兩個印度,東印度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印度,西印度就是加勒比海那附近。最有名的東印度公司要屬 荷蘭東印度公司了。
他們是最早經營香料貿易的,他們把香料從東南亞售賣到西歐。1594年,荷蘭人組織了荷蘭的第一次航海,289個人4條船去東印度群島買香料,損失慘重,隻回來了89個人3條船。但是他們獲得了超高的利潤。當時荷蘭人一看利潤這麼高,就湧現出很多航海小公司。但是這麼多小公司要面臨競争激烈、風險承受力差等問題。于是,1602年的時候,荷蘭14家公司聯合組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是所有國家的東印度公司中,貿易量最大的,現代股份制公司的鼻祖,主要活躍于17、18世紀,荷蘭也因東印度公司的出色貿易活動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它在本國荷蘭沒有總部,而依靠其在亞洲的貿易基地統籌亞洲海域内的貿易活動,本國設立公司分部,共同選出董事會,統領全局。
公司在亞洲海域沿岸很多地方設有商館與要塞,值得一提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唯一在日本建立過商館的東印度公司,公司曾先後在日本的平戶與長崎建立據點,作為對中國與東南亞貿易的跳闆。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曆史上第一家股份公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也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很多國家層面的職能,比如可以向其他國家發動戰争,可以和國家簽條約,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币,可以有自己的殖民地......荷蘭東印度公司大約存續了200年。在1799年(?)的時候,荷英戰争失敗,國内損耗巨大。且法國大革命占領荷蘭等原因,荷蘭東印度公司就解散了。
此外,荷蘭東印度公司曾在台灣建立了兩個要塞,作為對中國貿易據點,17世紀中葉鄭成功帶着二萬五千名士兵登陸台灣後,攻下了要塞,将荷蘭東印度公司逐出台灣。荷蘭東印度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大約能達到7.9萬億美金,能頂現在七八個微軟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EIC)成立最早,結束的最晚,總部位于倫敦,作為貿易公司活躍于17、18世紀的亞洲海域(主要據點有印度東南海岸的馬德拉斯,西亞的阿巴斯港以及孟加拉地區)。18世紀末随着歐洲民族國家意識覺醒,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發展以及英國國内對自由貿易的呼籲。英國東印度公司這類壟斷型企業逐漸勢微,開始轉變為英國政府殖民亞洲的先鋒。公司在印度及孟加拉地區大量種植鴉片,輸入中國,替代英國白銀等作為交易中國茶的工具,并在英國政府的許可下挑起鴉片戰争。
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和英國王室有很大關系,英國王室通過東印度公司的發展使得自己獲利,這是他們願意給他們特許權利的原因。但公司逐漸從經濟體向殖民體變化,反而使得他的成本開始增加,表面上的輝煌實際上是成本增加收入減少的過程。在國王勢力衰落後,新的體系就自然看東印度公司不爽,最終導緻了他反而一步步被剝奪了權利,最終崩潰。19世紀50年代結束一切活動,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另外,18世紀末美國獨立革命伊始,點燃導火索的波士頓茶黨事件(波士頓傾茶案)中,殖民地獨立激進派山缪亞當斯等人襲擊了三艘船,并将船上342箱茶葉倒入海中,這三艘船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隻。
法國東印度公司成立較晚,較之上兩家公司最大的特點是開創了國家直接經營東印度公司的先河(英國與荷蘭都是拿到政府特許的民間經營),即法國國王政府直接任命公司負責人,因此它更接近于一個國營企業。法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據點主要有印度東南部科羅曼德爾海岸的本地治裡,波斯的阿巴斯港等。公司在18世紀初與法國西印度公司(主要面向美洲新大陸)整合,成立新的東印度公司。之後在七年戰争中由于英法兩國的對立,兩國不僅在歐洲與美洲殖民地,兩國的東印度公司也在亞洲的印度與孟加拉地區等地展開激烈的對抗。由于是政府直接出資,18世紀末深陷法國大革命的法國政府沒有經濟能力保障公司的運營,公司最終走向衰亡。
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是影響力最大也最有名氣的東印度公司。此外,北歐的丹麥和瑞典兩國也擁有東印度公司,不過其規模與貿易量均無法與以上三國的東印度公司相提并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