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用量不同,功效差異很大
6-9g 升陽舉陷
12-15g 疏肝解郁
18g 發表解肌 柴胡
柴胡屬少陽引經藥、有寬葉、狹葉之分,狹葉産南方,一般不收采入籠。山東所用大柴胡,即闊葉者,就地取材,比較馴良。與常山(或其幼苗蜀漆)并用,能治瘧疾。老朽被譽為“善治傷寒”,實際由柴胡引路起家。
1.品種來源柴胡屬植物在我國約30 多個品種,很多種都可入藥。現臨床應用柴胡的來源主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習稱北柴胡)和狹葉柴胡(習稱南柴胡) ,或其同屬數種的幹燥根或根莖。但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柴胡之分是據其性狀分的,與産地無關,如南柴胡主産于湖北、四川、江蘇、安徽、吉林、黑龍江等地,南北皆産。
2.退熱柴胡有良好的退熱作用,隻要配伍得宜,臨床可用于各種“發熱”之證。對外感發熱,有透表洩熱之功,可伍金銀花、連翹、薄荷、桔梗、黃芩、青蒿、闆藍根等清熱解毒,散風宣肺之藥;對内傷肝郁發熱,有疏肝解熱之功,方如丹栀逍遙散;若素體陰虛病肝郁發熱,或肝郁發熱日久傷陰者,應同時合用滋養肝腎藥,方如滋水清肝飲;對風勞病骨蒸潮熱,或熱痹證,與秦艽配伍,功可散熱驅風,前者方如秦艽鼈甲散,後者可與忍冬藤、絡石藤、地龍、赤芍、丹參、漢防己、木通、土茯苓等清熱祛風、活血通絡藥同用。
3.和解少陽我們習慣說柴胡功能和解少陽,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傷寒邪在少陽,病位在半表半裡,而柴胡入氣分疏表,不達于半表半裡,現統編《中藥學》教材,俱把柴胡列入解表藥中,是有其實際用意的。或問仲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何也?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是柴胡與黃芩配伍之功。柴胡疏表、黃芩達裡,上通下達,合而和解少陽,分則無此功,此不可不知。治療淋證(急性泌尿系感染) ,邪熱郁蒸,本證除小便赤澀熱痛外,常有寒熱往來之症,藥用柴胡15g,黃芩15g, 木通9g,公英30g,穿心蓮15g,白花蛇舌草30g,苦參12g,生地黃30g,扁蓄12g, 瞿麥12g,大黃6g,金錢草30g,炙甘草9g。水煎服。功能利尿通淋,解毒消炎,和解退熱,對淋證急性者, 每能獲佳效。但本證極易反複,在症狀消失後,宜斟酌調理半月左右,以防其複發或轉為慢性。
4.解郁《局方》逍遙散,為調和肝脾的名方,但現學術界有“肝郁緻血虛,還是血虛緻肝郁”之争,即以柴胡疏肝解郁為主,還是以當歸養血柔肝為主的問題。其實,此争大可不必,舉例如四物湯,公認以熟地黃補血為君,但圓機活法,臨床應用時,補血以熟地黃為君,養陰以芍藥為君,活血以川芎為君,和血以當歸為君。當然,涼血可重用生地黃易熟地黃,血熱可用芩連四物,沖任虛寒可用膠艾四物等。逍遙散在《局方》以柴胡為主,治肝郁血虛證。但因婦女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且肝郁可緻血虛,血虛可緻肝郁,治婦科血虛肝郁所緻諸疾時,何嘗不可重用當歸為主,以養血柔肝,既補肝體,又助肝陰,此證合肝髒體陰而用陽的生理,況柴胡又有劫肝陰之弊,歸芍可起制約作用。
5.劫肝陰柴胡劫肝陰由張司華《治景全書》首先提出,倡導于溫病學者,但近人多有異議。其實,此說是與肝髒的生理功能分不開的,因肝為剛髒,體陰而用陽,肝的疏洩功能是以肝内貯藏一定血量為前提的,但肝陰肝血易虧,肝氣肝陽易亢。柴胡具升發之性,意味着肝陰肝血之用。若肝陰肝血虧虛不能制約肝氣肝陽,可緻肝氣上逆的病變,損傷肝髒的功能,故柴胡劫肝陰說原不可廢。據中醫配伍理論,柴胡與芍藥伍用可防此弊,芍藥善養肝陰肝血,且味酸能斂,剛好補充陰血,制約柴胡的升發之性,禀肝生理之用,在疾病情況下,更能促進肝髒功能的恢複。但芍藥力弱,非大量不效,一般以等量或大于柴胡為宜。
6.升陽柴胡功能升清陽之氣而舉陷,用于氣虛下陷之證。據脾升胃降、肝升肺降的生理,針對補中益氣湯多益氣之品,而虛者因脾胃功能損傷多不受補,實者又毋需補的臨床實際,另外開一端診治胃下垂,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藥用: 柴胡、升麻各3g,枳殼45g,肉桂6g,五倍子9g,制何首烏9g,炙甘草6g。水煎服。本方順氣機升降之自然,以大劑枳殼理氣而不傷氣,輔以小量升柴因勢利導,升發脾胃清陽之氣,使清升濁降,脾胃調和;複用辛熱剛烈之桂助肝升發之氣,且有健胃作用,配五倍子味酸性斂,助肺肅降,亦斂胃下降,且有良好的抗炎、收斂、保護胃粘膜作用,對胃下垂兼有慢性胃炎者應重用,升降有節使全身氣機調暢;炙甘草益氣和中,制何首烏兼養胃陰,再以五谷養之,無有不效。本證柴胡以小量為宜,若用量過大,升發達過,不利于脾胃氣機調和,病亦難複,故謂小劑柴胡升氣升陽。
7.應用劑量柴胡有小劑升氣升陽,中劑疏肝解郁,大劑清熱之說,但就此說本身而言,無截然的區分。一般以3~9g 為小量,15~30g為中劑,45~100g 以上為大劑。柴胡不同劑量有不同的功用是根據其配伍、所治的具體病證而言的。大劑應用同樣升,且極易緻嘔惡等副反應。1994 年診鄰居高某,男,43 歲,工人,突發高熱,體溫持續在40℃以上,服用其素備的多種治感冒藥不效,采自濟南千佛山上的狹葉柴胡幹品全草約100 多克,水煎頓服。服後不久即覺嘔惡, 吐後疲乏異常,沉沉睡去,醒後熱退而愈。雖隻1 例,亦應引起重視,張子和倡汗、吐、下三法,今人多不敢輕試,誠是可惜。“吐法”有很多地方值得繼承和發揚。又考仲景用柴胡諸方,常與白芍、黃芩、大黃、龍骨、牡蛎等伍用,可參此法并宜作深入研究。
8.治療高血壓目前,較為一緻的觀點是單味柴胡應用能升壓;在複方中應用,發揮其相反相成的作用,反能降壓。用治肝氣郁結的高血壓早期,表現為情志異常和氣血失調,方如柴胡疏肝散。出現脾胃症狀的,可用逍遙散;若氣郁化火者,肝脾同病,可用丹栀逍遙散。肝陽上亢的頑固性高血壓(肝陽上亢不能與高血壓劃等号,雖然二者都有眩暈耳鳴等證。肝陽上亢者,血壓不一定就高,高血壓者,所表現的證就更為複雜) ,反複使用各種降壓藥,特别是重鎮潛陽藥,其效不顯。因肝為剛髒,越壓越亢,易成上下頂牛之勢。此時,當因勢利導,疏通條達肝氣,洩其逆氣為治。有一老醫舉一典型例子: 言鲧治洪水,填堵阻塞,大水泛濫;大禹治水,疏通決導,洪水頓消,造福百姓。藥用仙靈脾12 g,柴胡15g,白術15g,澤瀉35g,桑葉9g,菊花18g,大黃6g,槐米15g,炒棗仁18g。水煎服。本方柴胡涼散清透,舒暢肝氣,疏利肝膽,洩其逆氣,其用量以中劑為宜;仙靈脾雖為補腎助陽之品,但其性輕清,輕可去實,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有降壓之功,對老年性高血壓尤宜。桑葉、菊花、槐米配柴胡疏達肝氣;大黃配柴胡,疏通肝膽,内洩肝膽之氣;澤瀉白術名澤瀉湯,為仲景治眩專方,對降舒張壓有效。炒棗仁安定神志,方證甚恰,用之确有實效。但高血壓病病情極為複雜,臨證當據《易》之變動不居之理,靈活斟酌使用,不可拘泥。
然應注意,柴胡久用,活血通經,婦女月經超前或經量過多者,皆忌服。
下一篇
中醫的忌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