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
司馬穰苴又稱田穰苴(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軍事家。齊景公時,齊國遭晉、燕兩國軍侵伐,穰苴以“文能附衆,武能威敵”之才,受大夫晏嬰推薦,出任将軍,統兵抗禦晉、燕之師。相傳其出征前閱兵,申明約束,而受命監軍的景公寵臣莊賈不遵約束,誤期而至,穰苴乃令執法官将其斬首示衆。繼而景公遣使馳入軍中以救莊賈,穰苴又斬使者的仆人,全軍為之肅然。為将體恤士卒,親問飲食疾病,與士卒平分口糧,使全軍将士鬥志高昂,争相赴戰,病者皆求行。及晉、燕軍聞風而退,乘勢追擊獲勝,盡複齊國失地,因功升任大司馬,故有“司馬穰苴”之稱。後遭鮑氏、高氏、國氏之谮,失寵,發疾而死。
司馬穰苴對春秋以前古兵法有深刻研究和論述,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把穰苴對古兵法的闡發之辭附于其中,曰《司馬穰苴兵法》,一稱《司馬法》,以此名于後世。殘存至今的《司馬法》五篇,部分反映出穰苴的軍事思想。主張“以仁為本”“以戰止戰”,強調治軍與治國有别,治軍應以“義”“武”“法”為準繩,将戰争中的諸因素抽象為“輕”“重”的關系,用“籌以輕重”闡明各項軍事原則,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晏嬰對其評價道:“其人文能附衆,武能威敵”。
司馬穰苴兵法共六章,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第五章------用衆
凡戰之道,用寡固,用衆治。寡利煩,衆利正。用衆進止,用寡進退。衆以合寡,則遠裹而厥之。若分而叠擊,寡以待衆,若衆疑之,則自用之。擅利,則釋旗迎而反之;敵若衆,則相衆而受裹;敵若寡若畏,則避之開之。
凡戰:背風背高,右高左險,曆沛曆圮,兼舍環龜。
凡戰:設而觀其作,視敵而舉,待則循而勿鼓,待衆之作攻則屯而伺之。
凡戰:衆寡以觀其變,寬而觀其慮,進退以觀其固,危而觀其懼,靜而觀其怠,動而觀其疑,襲而觀其治。擊其疑,加其卒,緻其屈,襲其規,因其不避,阻其圖,奪其慮,乘其懼。
凡從奔勿息,敵人或止于路,則慮之。
凡進敵都,必有進路。退,必有反慮。
凡戰:先則弊,後則懾,息則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懾。
書親絕,是謂絕顧之慮;選良次兵,是謂益人之強;棄任節食,是謂開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注釋】 ①寡利煩:兵力寡少利于戰術變化而出奇制勝。煩,多,這裡指戰術變化頻繁,出奇制勝。 ②擅利:敵方已占據主動。 ③兼舍環龜:晝夜兼程進占。環龜,指四周有險可守。 ④選良次兵:選拔人才,配備兵器。次,排比,引申為安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