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來了一個患者,脊柱向前屈就覺得胃部脹滿,前屈度數越大,胃部脹滿越嚴重。直立時無任何表現,此症狀持續已經一年 ;曾在多家醫院檢查,胃部無任何異常,内服藥物一年無任何療效。有人推薦他找我看看。我一聽患者的症狀描述,當即就推斷患者胸十二可能後凸并偏歪。查體,腰部生理弧度變直,胸腰結合部兩側肌肉僵緊, 胸十二後凸并向右側偏歪 右側痞根區域有一個1*1的筋結,壓痛明顯;當時我思考很簡單 ,胃脹,胃的問題,必然和胃腧穴有關系;為什麼我會推斷胸十二有偏歪呢?十二胸椎旁邊就是胃腧 ,說明胃腧穴位受到牽拉,就會産生胃的症狀。臨床發現這胸十一、十二棘突後凸的患者胃口差,這區域前凸胃口好 ;而胸十一、十二旁邊的腧穴是脾俞和胃俞,這兩個椎體如果偏歪,必然會牽拉到脾俞胃俞,胃俞受到牽拉必然就會有胃脘部脹滿的情況出現。這個患者我就予以松解胸腰區域兩側,重點松解痞根,然後手法糾正胸十二的錯縫;因為患者病情已經一年有餘,一次不能完全歸位;第一次調整後患者當即感覺彎腰弧度要大點胃部才有脹滿的感覺 ;隔日調整一次,三次症狀消失 。
如果我們按現代醫學來解釋 ,患者胃脹,體位性的胃脹 。我們就要考慮一下是什麼原因所緻 。胃脹,為什麼會胃脹? 一般來說,東西吃多了,或者有氣體進入胃部,引起胃蠕動減慢才會胃脹。 但這種胃脹,不是飲食所緻 ;體位性的說明一個問題, 胃的下口,在彎腰的時候被堵了。 胃的下口是那裡呢?十二指腸 。胃的排空主要取決于幽門兩側(胃内和十二指腸内)的壓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過程中引起胃運動,從而産生胃内壓。當胃内壓大于十二指腸内壓時,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腸内容物對胃運動的抑制則減慢胃的排空。 這種體位性的胃脹,說明在這個體位,十二指腸會受到抑制。 因為胸十二椎體錯縫,在彎腰體位就會刺激交感神經的腹腔神經節,腹腔神經節受到刺激,就會導緻腸蠕動減慢 腸蠕動減慢,胃内容物就不能正常下降,進而形成胃脹 。那麼,治療還是解決這個胸十二錯位的問題,問題解決症狀自然就消失了。
胸十二棘突錯縫,會刺激我們人體的哪一個穴位呢?我們的脊中就位于胸十一棘突下,胸十二棘突錯縫也必然會導緻我們的脊中扭曲,刺激到脊中。脊中脊中,脊柱之中點也;這個“中”字,大家需要注意。中醫是一門和自然相結合的醫學,“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是中醫的一個核心思想。中醫離不開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中有一個三才;在我們中醫中也有三才,傳統三才天,人,地,中醫三才上,中,下三焦;在中焦疾病中有一個證叫痞證,“ 痞”,什麼叫痞?天地不交謂之痞。自然中天地之氣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 這叫泰。如果地氣不升,或者天氣不降,就是痞。在卦象上叫否卦,在人體就是痞證。我們人體是如何輸轉這個升降的呢?就靠我們這個“中”,在我們人體前面有一個穴位叫中脘,這中脘可以治療胃皖脹滿,這胃皖脹滿也叫心下痞。在我們人體後面有一個脊中,也有一個痞根。人體帶有“中”字的穴位大家需要感悟感悟, 這些穴位可以調節我們人體上下的氣機,有輸轉我們氣機升降之功效。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人中”, 可以治療我們的暈厥,當人突然暈倒昏迷不醒的時候,我們常常掐掐人中,患者就醒過來了;這“人中”有點意思哈,它在我們嘴巴上面鼻子下面, 嘴巴上面我們的竅(眼、耳、鼻)都是雙竅, 嘴巴下面的竅(口、前陰、後陰)都是單竅;在易經的卦象中,雙爻為陰,單爻為陽,人體眼、耳、鼻、口、前陰、後陰這九竅的排列就是一個泰卦;也就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卦。天地之氣不交,就會出現人的暈厥(厥者,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或者胃皖痞滿,或者腰部脹!。這都是我們的“中”出現了問題;中醫叫中醫,注重的也是這個中。中醫注重的是人體的一個平衡,人體平衡就注重一個“中”字,偏陰偏陰則為病;不偏陰偏陽是一個什麼狀态?也是一個中的狀态,一個自然平衡的狀态,人體陰陽平衡就是康。
脊中,它為什麼叫脊中?而不叫其他名字?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穴位在我們人體中非常非常重要。這個脊中,我對它的第一個感悟是治療腰痛連腹,也就是腰部疼痛伴随腹部脹滿或者腹部疼痛的情況;在我寫的《杏林心語》一書中曾經有一篇文章叫《腰痛連腹關元求》;當時我發現很多腰痛牽扯腹部疼痛的患者在關元部位都有明顯的筋結,予點按關元部位的筋結,有的患者腰痛和腹部症狀就會消失。 後來臨床發現腰痛伴腹部拘急性疼痛的關元效果非常滿意,因為腹部拘急性疼痛的患者本身就是下焦虛寒,關元部位冷結所緻。 此類患者如果扭傷腰部,新痛牽引舊疾故出現腰部疼痛伴随腹部拘急性疼痛,予點按關元後大都會立即想大便,拉完肚子後腹痛和腰痛均會明顯減輕或者消失,此寒邪從大便而解之故。 而臨床中常常有腰部疼痛伴随腹部隐痛或者腹部脹滿者,此類患者取關元有的有一定效果,有的效果不明顯, 在我沒有感悟到脊中治療腰痛連腹之前此類患者我大都内服外敷中藥為主治療。雖然我在傷科疾病的治療中注重“骨錯縫和筋出槽”,但我臨床中偏重于筋, 對于脊柱小關節錯縫的重視源于廣西中醫學院的韋貴康教授的《脊柱相關疾病學》,我在網上認識韋貴康教授的弟子徐波很多年,之前隻知道他的網名叫梵谷正脊推拿。2015年年初他建了一個QQ群(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QQ會員群),建立這個群的目的是公益推廣手法,當時我也參與群裡的互動并講課,這個公益課我們一直堅持了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公益講課有100多次。其中有很多老師都講的是正脊的理念,其中徐波老師的講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脊柱的錯縫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重視。
先說一個案例, 2016年4月份的一天,有一個姓郭的男性患者,70歲;每天仍堅持鍛煉,這天他沒有做熱身運動就舉啞鈴,在上舉啞鈴時忽然感到腰部咯噔一聲,繼而出現腰痛伴随上腹部脹痛,急來我院求治; 當時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腰骶部疼痛,上腹部脹滿,我查體下腰段肌肉比較柔軟,無明顯壓痛,患者上腹部脹滿,我仔細檢查了脊柱的胸腰結合部,發現胸十二棘突向右側偏移,且胸十一棘突處壓痛非常明顯, 胸十一、十二棘突兩側肌肉比較僵硬,我予輕柔手法放松了一下這個區域,然後定點旋搬胸十二,患者腰骶部的疼痛感覺和上腹部的脹滿症狀立即消失,我複讓患者做了幾次下蹲運動促進氣血的恢複。
這患者處理後讓我進入了一個思考,腰痛伴随腹部脹滿,患者的腰痛表現在腰骶部,而腰骶部肌肉反而柔軟,胸十一棘突部位壓痛明顯,這胸十一棘突部位剛好就是脊中穴, 這個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胸十二椎體錯縫刺激肋下神經,但其為什麼疼痛的主要表現不是胸腰部而是腰骶部呢?因為我一直多從中醫的角度考慮,結合我陽氣下達理路,在上出現問題其筋經的下段就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對于下腰痛的表現我沒有過多的思考,我隻是從下找上的理路去找背部或者頸部的筋結點;而是這個脊中穴我進一步查閱了一些資料, 查找資料才發現這個脊中穴可以治療運動性胃腸道綜合征、運動性腹痛、痛經、胃腸痙攣、急慢性胃炎、細菌性痢疾、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等腹部疼痛病症。資料顯示針刺脊中就可以治療運動性腹痛, 也就是在體育運動中出現的腹部疼痛。我又查閱了針灸的一些典籍,發現古人用這個穴位治療腹痛還是很多的,隻是以前我忽略了, 在《針灸大成》中記載脊中穴“主風痫癫邪,黃疸,腹滿不能食,五痔便血,溫病,積聚,下利,小兒脫肛”;《針灸甲乙經》中記載“腹滿不能食,刺脊中”。腹滿的情況可以取脊中穴針刺治療,這是古人的記載。于是在後來腰部疼痛伴随腹部脹痛的患者中我都會仔細查看脊中這個部位,發現很多患者都有胸十二棘突偏移,胸十一棘突下壓痛明顯;治療均予調整胸十二椎體大都取到顯著的療效。
再舉一個案例,2016年3月20日,門診來了一個患者,女性,32歲;其一直從事伏案工作,兩月前出現腰骶部疼痛,并感覺腰骶部斜向兩側下腹部各有一根筋牽扯下腹部隐隐做痛,曾經CT檢查腰4/5椎間盤突出,腹部彩超附件五異常;在其他醫院予腰部牽引、針灸,内服舒筋活血藥物治療,腰痛有明顯減輕,但腹部牽扯感一直沒有消失。來診時自覺腰骶部酸脹,久坐加重,腰骶部連下腹部有牽扯感。我檢查發現腰骶部肌肉柔軟而胸腰結合部位肌肉反而僵硬,胸十二棘突輕度向左側偏移,脊中壓痛明顯。予手法定點旋轉調整胸十二,患者當即感覺腰骶部脹痛及腹部牽拉感消失,予腰部外敷強筋健骨的中藥。囑患者多做下蹲起立鍛煉,複鞏固治療三次痊愈。
我2018年11月曾經遇到一個患者,女性,44歲,下腹部疼痛2月來診。這個腹痛有一點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運動,大便後腹痛緩解,休息加重,月經已經兩月沒來。去年3月起由于其父親去世,憂思過度,繼而出現月經周期不規律。其舌淡紅而邊有凸起,脈象沉有緩象。當時斷言其胸十二椎體有錯縫。查之,果如我言,胸十二棘突右偏。雙側肝俞到胃俞一線僵緊,右側肝俞和脾俞有明顯壓痛。這個患者是靜息時疼痛,運動後緩解。其運動後腰背部僵緊的地方松解,胸十二椎體就不會受到局部組織的牽拉,其就不會出現腹部疼痛。而當靜息時,局部組織牽拉,胸十二椎體就會受到刺激,而引起腹部疼痛。予以調整胸十二錯縫後患者腹部疼痛改善,複針脊中,肝俞,胃俞。針後患者腹部疼痛大減。予以内服逍遙散合痛瀉要方化裁。
為什麼用這個方子呢?腹部疼痛,大便後會緩解,這是一個肝脾不調的情況。而運動後緩解,也是一個肝氣不舒之象。故而方藥疏肝解郁為主。
北柴胡20g(無) 當歸15g 白芍30g黃芩20g 白術45g
炙甘草15g威靈仙20g 燀桃仁12g薄荷12g(後下)
防風10g
患者治療兩次,吃藥五劑,下腹部脹痛消失,月經至。
《一謙閣》創始人王家祥老師的坐診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慧忠北裡105号樓A座106北京勝永祥中醫診所
上一篇
夏季喝茶養生秘笈十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