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觀止》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原文】婦人宿有癥病[1],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2]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3]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4]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妊娠:2)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芍藥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5],加至三丸。
注釋:
[1]宿有癥病:指胞宮素有癥 [zhēng]病[腹内結塊的病]。宿有,即素有。
[2]漏下:非經期漏下淋瀝不斷。
[3]癥痼:即癥病。
[4]衃:是癥痼互詞。
[5]不知:指服藥後病情無變化。
【功效配伍】
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方中桂枝通行血脈之陽氣,芍藥滋陰養血和營氣;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茯苓消痰濁,利水濕,益脾氣,安心神,與桂枝為伍可增強化痰利水。諸藥合用,化瘀結,消痰濁,通血脈,痰瘀并治,以緩消癥積。
上五味藥,煉蜜和丸以緩和藥性,并做成如兔屎大小,每日僅服一丸,若無效,可加至三丸。或作湯劑,水煎服。
【方證論治辨析】
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癥病,痰濁瘀阻證。症見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3個月,漏下不止,并自覺臍上似有胎動感。
婦人宿有癥病,即婦人素有癥病存在,癥痼害即癥積痼疾,多為痰濁瘀血所緻。一般妊娠前3個月經水正常,孕後胞宮按月逐漸增大,6個月小腹有胎動感,屬正常妊娠。而此妊娠之前,小腹已宿有瘀血癥積,受孕前3個月,經水也不正常,孕後3個月忽見前陰漏下瘀血不止,臍上似有胎動樣感疑似症,即瘀血癥積之患,是因血脈之氣運行阻滞不暢,并非真正胎動,孕後3個月不會有胎動,亦不會越臍而動。
婦人素有癥病而妊娠者,由于癥積不去,漏下即不止,故治療隻有消除癥積,才能達到止漏保胎,方用桂枝茯苓丸。本方藥味平和,非峻劑破血之品,且煉蜜和丸,服量極小,以圖緩消瘀血,尚不緻有墜胎之過。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論本義》雲:“下癥全無猛厲之品,其投鼠忌器之謂乎?明此,則凡有胎而兼患積聚之邪者,可以推用其法也。”對妊娠宿有癥病的治療,應禁用峻猛藥劑,亦勿窮其病根,否則必損及胎元。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雲: “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無殒,亦無殒也……大積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有人認為本條原文是論癥病與正常妊娠的鑒别,即據月經變化以推斷是癥是胎,是癥病者用桂枝茯苓丸治之。
【用方思路】
桂枝茯苓丸将活血化瘀與化痰利水之品融于一方,凡痰瘀導緻的癥積皆可用本方随證化裁治療。婦人宿有癥病,癥病包括現代醫學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婦人患有癥病者受孕率較低,孕後可用桂枝茯苓丸治療,控制癥積發展,以達保胎之目的。桂枝茯苓丸臨證可變丸為湯,靈活加減應用。治療子宮肌瘤,可加鼈甲、三棱、莪術;合并出血者,加茜草、三七粉、焦地榆等;治療卵巢囊腫,加半夏、昆布、海藻等;治療輸卵管不通或積水,加川楝子、紅藤、忍冬藤、王不留行、益母草、澤蘭等。臨床用本方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輸卵管不通、輸卵管不通伴積水、宮外孕、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直腸窩積液、盆腔瘀血綜合征、急慢性盆腔炎、前列腺增生、缺血性心髒病、腦梗死等疾病。
【醫案舉例】
(1)班秀文醫案:
謝某,女,39歲。1992年12 月12日初診。檢查發現子宮肌瘤1年餘。月經周期尚規律,經将行則小腹疼痛,經行時則小腹疼痛加劇,不能堅持工作,持續兩天方能緩解,月經量多,血暗紅,夾瘀塊,5天幹淨,末次月經1992 年12月7日。平素帶下一般,飲食、睡眠均可,二便如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1990年5月13日某醫學院B超檢查報告:子宮左後壁内子宮肌瘤并腺肌症可能。中醫辨證屬瘀血内停,結而成癥。治宜軟堅散結,破積消癥。仿桂枝茯苓丸加味治之。黃芪20g,雞血藤20g,桂枝6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山楂10g,益母草10g,延胡索10g,莪術10g,紅棗10g。每日1劑,水煎内服。
上方增減連服4個月,經行腹痛消失。1993年4月15日B超複查,子宮肌瘤消失。
[盧慧玲.班秀文治療子宮肌瘤的經驗.湖北中醫雜志,1994,16(2):4-5.]
(2)何任醫案:
陳某,女,61歲,某廠工程師。1992年5月27日初診。患肝多發性囊腫9年,久治未果,逐年增大。近月來右腹部脹痛加重,納谷日減,形體消瘦,疲乏,惡心,口幹燥,舌苔薄,舌色暗,脈弦澀。體檢:上腹部有局限性隆起,可觸及15cm×18cm大小囊性腫塊,活動,表面光滑,有囊腫感,無腹水,鞏膜無黃染,鎖骨上淋巴(-)。B超檢查示:肝髒明顯增大,形态失常,肝表面不光滑,肝内被多個巨大囊性暗區占據,最大一個16cm×17.5cm,囊腫邊界下達臍下,其餘為2~3cm2。膽囊顯示不清。提示:①肝多發性巨大囊腫;②肝多發性囊腫,腹腔巨大囊腫。綜合四診,何老謂:此癥瘕之為病。氣滞血瘀,積久而成腫。治宜活血化瘀,消癥散積。《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9g,茯苓15g,牡丹皮9g,赤芍15g,白芍15g,桃仁15g,八月劄9g,制香附9g,花槟榔9g,炙鼈甲12g(先煎),炙甘草6g。水煎,日1劑。
上方服21劑,脹痛消失,惡心已無,去槟榔,加黨參15g,續服。
1992年8月3日複診:自感日益好轉,平卧時腫塊觸摸已不明顯。B超複查示:整個肝較前縮小,多個小囊腫已消失,最大者9mm×7mm。原方制成丸劑緩圖。繼服4個月,B超複查示:肝髒基本正常。
[金國樑.學崇仲景獨有建樹,善用經方屢起沉疴.中醫教育,1994,13(4):31-33.]
(3)張建榮醫案:
耿某,女,71歲,彬縣人,農婦。2011 年5月14日初診。右半身肢體痿軟2年餘(2009年2月發病)。現右腿走路軟弱無力,向前邁步極度困難,每次向前移步約寸餘,但頻率較快。服某醫院“抗栓丸”,療效不明顯。現症:流涎較多,記憶力差,頭不暈,飲食、二便正常。檢查:精神一般,語言流暢,思維正常,口眼㖞(wāi)斜不明顯,舌體胖大苔薄,舌下絡脈青紫結塊,脈沉弦。右手握力極差。心率90次/分,血壓:150/100mmHg。2011年4月8日西安某醫院CT檢查示:雙側基底節區及側腦室體旁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左側基底節區軟化竈;雙側半卵圓中心區側腦室體旁缺血性改變;腦萎縮。診斷:①腦梗死;②高血壓。中醫辨證:痰瘀互結顱腦。處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5g,桃仁10g,牡丹皮10g,川芎10g,丹參15g,石菖蒲20g,澤瀉15g,草決明12g,地龍15g,牛膝15g,鈎藤15g(後下)。7劑,水煎服。
2011年5月22日二診:服上藥症狀無明顯改變。血壓:110/70mmHg。舌同前,脈沉弦細略數。處方:續用上方去鈎藤,加黃芪15g,7劑。
2011年5月29日三診:服上藥症狀明顯好轉,流涎減少,行走步态略能邁大。舌淡苔白,脈沉弦細。血壓:122/80mmHg。已停服西藥降壓藥兩天。處方:續用前方加僵蠶10g,7劑。
2011年6月6日四診:服上藥步态較前邁之更大,右腿較前走路輕而不沉,右手握力與左手相等有力。舌淡苔白,脈沉弦細。血壓:130/90mmHg。處方:續用前方加鈎藤15g(後下),7劑。
2011年6月13日五診:服上藥病情基本好轉。舌淡苔薄滑,脈沉細弱。患者要求多帶藥回老家服用。處方繼用2011年6月6日方,續服20劑,以鞏固療效。(編者驗案)
(4)張建榮醫案:
樊某,男,62歲,幹部。2012年6月1日初診。患腎囊腫、腎結石,于2012年5月23~25日行碎石術,2012 年5月31日彩色多普勒複查提示:雙腎囊腫、雙腎結石伴積水。現腰腹疼痛較甚,呈脹痛樣,飲食及二便正常。舌淡苔中略膩,脈沉略滑。雙腎區叩擊痛。患者要求用中藥治療,處以活血利水行氣之法治之,方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0g,赤芍15g,丹參20g,木通10g,滑石30g(包煎),益母草15g,澤瀉15g,木香15g,枳殼15g,延胡索15g,半夏10g,薏苡仁30g。7劑,水煎服。
2012年6月9日複診:服上方3劑,腰腹脹痛好轉,現基本無症狀。舌淡薄水滑,脈沉略弦。治療續用前方去益母草,加金錢草30g,海金沙15g(包煎),雞内金10g。10劑。
2012年6月27日三診:腰腹已無不适,但勞累後自覺下肢發軟。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續用前方去木通、半夏,加杜仲15g,續斷15g。10劑,以作善後處理。1年後回訪,病未再犯。(編者驗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