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奕詝,也就是鹹豐帝,他是清朝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他自出生以來,就深受父母的疼愛,他的父親道光帝不僅經常親自督教,而且按照培養幼君和皇子的慣例,讓他6歲就開始入學讀書。學習的課程很多,除了要學習蒙古族和滿族的語言文字,并按照滿族的習俗練習騎射技能外,還要學習儒家的經典、曆代治術、聖訓、列朝實錄等等。奕詝的生母病死的時候,他還不到10歲,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打擊,給他的童年也留下了一絲陰影。他的母親孝全成皇後死後,他便由靜貴妃來撫養。值得慶幸的是,靜貴妃見小奕詝過早地失去了母愛,便十分愛憐他,所以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奕䜣一樣,處處關心和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小奕詝很懂事,見靜貴妃對自己這樣好,也十分感激和尊敬靜貴妃。奕詝和奕䜣年齡相仿,兄弟倆同在書房讀書,共同練武,兩小無猜,關系十分融洽。雖然他倆是異母同父的兄弟,但兩人的性格卻迥然不同,奕詝好靜,奕䜣好動;奕詝性渾樸,奕䜣性機敏;奕詝謙恭溫和,奕䜣争強好勝。在道光帝晚年期間,為了建儲傳位的事費了不少的腦筋和心思。道光帝覺得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䜣都是很好的人才,都很喜歡,兩人雖各有千秋,但卻都有繼位的資格。奕詝是正宮皇後所生,而且年長,按照一般的慣例和傳統,理應奕詝繼位;而奕䜣呢,生性聰明,才華出衆,尤其是相貌和平時的行為都很像道光帝,所以雖然是庶出而且年少,卻受到道光帝格外的器重和垂青。道光帝雖想早些立下儲位,以減少一件心事,但是卻猶豫不決,一直也拿不定主意。
随着年齡的增長奕詝和奕䜣也逐漸懂事了,兩人雖然一起長大,都希望自己能繼承皇位。所以弟兄兩人彼此開始或明或暗地展開了競争,兩小無猜的關系就這樣一去不複返了。經過幾次反複考察,道光帝逐漸認為奕詝更适合繼承帝位,于是決定了儲位的問題。但他不想委屈了六兒子奕䜣,于是道光帝親筆朱谕:“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䜣封為親王,世襲罔替。”并按照清王朝的立諸家法,藏在太和殿正大光明匾之後。道光帝病死後,20歲的奕詝正式即位,并改年号為鹹豐。鹹豐帝即位以後,展現在他面前的清王朝是政治混亂,财政匮乏,軍隊腐敗,民不聊生的蕭條景象,面對這種局面,年僅20歲的鹹豐帝年少氣盛,血氣方剛,頗有點進取的精神。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整對内對外的政策,整頓吏治,治理财政,任賢用能,對清王朝的統治政策進行了全面的修整。
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之後,英法聯軍入侵,他帶了一批大臣和妃嫔們逃到了避暑山莊,到了熱河後,鹹豐帝明顯感到體力不支,健康狀況更加惡化,經常痛瀉嘔血。而他又在肅順等人的放縱下,仍然整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以酒色取樂。最終,鹹豐帝在憂慮和淫樂中死去,終年31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