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一眨眼的功夫
就過去了
大家都調整好狀态了不?
兔年開工這幾天
小編提醒:
大家除了要克服節後綜合症之外
還要打起精神來
關!注!冷!空!氣!
必究還是“數九”天
冷空氣将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明天(1月31日)起,冷空氣來襲,我國大部地區将自西向東出現降溫,長江以北地區并伴有大風天氣。
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31日至2月2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将下降4~6℃,青海、吉林、河南、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左右,并伴有4~5級風,局地陣風達8~10級。
在降水方面,預計今天( 1月30日),西藏西南部有小到中雪,普蘭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明後兩天,西北地區東南部、内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等地将有小雪或雨夾雪,局地有中到大雪。
目前正值春運期間
低溫雨雪冰凍等天氣
帶來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因此做好安全防範措施十分有必要
每年冬季,時常能聽到人們提起“數九寒天”,以及“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進入了“五九”第四天
俗話說“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意思是,五九以後
大地逐漸回春,天氣轉暖
有些地方的柳樹已經開始抽芽了
我們已經挨過
最難熬的三九、四九天
迎來了春意萌動的“五九”天啦!
春天,你還遠嗎?
五九是冬至開始的第五個九天。五九一般是1月份到2月份之間的幾天。五九是我國數九當中的中間的一個節氣,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什麼才是“數九”?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民俗學者介紹,“數九”不是節氣,可算作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時方式,同時還衍生出“九九消寒圖”等娛樂方式,借以計算、消磨漫長的冬季。
每到冬天,常能聽到“數九寒天”的說法,那麼,什麼是“數九”呢?一般認為,那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氣,又叫“冬九九”,從冬至開始計數,稱為“交九”,此後每9天為一個單位,叫做“九”,等過了9個“九”,加起來是81天,謂之“出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數九習俗起源于何時,至今并沒有一個準确的說法。但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梁代宗懔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文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曾有人好奇,為啥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八”等數字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着陰氣的逐漸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着寒去暖來。
為何會有“數九”出現?
可能是因為古代取暖條件比較落後,對他們來說,寒冬對生存很大的威脅,人們希望它能很快過去,而且農耕社會,進入冬季後基本已經沒有農活,所以古人慢慢發明“數九”的計時方式,同時還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活動,用以打發時間。
比如在民間流傳已久的“九九歌”(即“九九消寒歌”),不止吟誦起來合轍押韻,還形象地描述了從冬至到第二年春分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甚至農業上一些耕種規律都有所體現,如同北方很多地區流傳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于各地物候不同,所以每一地的“九九歌”也會有所差别。
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圖”,分為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比較有趣的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顔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計算時間,又能當做一種精美裝飾品。
現在的禦寒方式、條件比古代有了很大改變,但冬天的物候、氣候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數九’以及‘九九歌’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參考價值,已經成為一種民俗傳統。
視頻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參考資料:
中央氣象台、國家應急廣播、央廣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