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的孩子正在被悄悄分層了嗎?可能被分在哪一層?如果你的孩子被分在你不願意看到的那一層,你會怎麼幫助你的孩子?
今天抛出的這個話題對于部分家長來說,雖然有點沉重, 但值得很多家長重視并思考。
今年四月,我們學校舉行春遊活動,為了便于管理,我建議孩子們5-7人為一小組。當時有不少孩子提出建議,要求小組成員讓他們自由組合,不用我安排。我同意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建議還不錯,既可以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也能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可當分組名單交上來以後,我有點吃驚。我看到了成績優秀的,在班級表現活躍的,人緣關系好的被分到了一個小組;成績和各方表現處在中等的分在一個小組;不用說,成績不理想,平時表現不盡人意的被分在一個小組。為了照顧一部分孩子的感受,我對組員進行了一個調整,慶幸的是孩子們都接受了我的安排,整個春遊活動也非常圓滿。
除了春遊,平時課間活動,我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情形:和成人世界一樣,孩子在自己的圈子裡也面臨着被分層,隻是他們這種分層,沒有成人社會那麼的複雜。
在此我想先讨論孩子們分層的原因。英國心理學家John Turner在1982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對社會群體的重新定義》。文中論述道,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社會群體是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個體,人們之間有相互的互動,并享有相似的特質與特點,且有較高的統一性。簡單來說就是有相似的點的人們,是非常有可能聚集在一起,并成為一個集體。不論對小孩還是成人,這一理論都成立。在前文的描述中,成績好的孩子喜歡一個組,差的也被分在了一個組,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看到,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有相同成就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社會群體。
孩子們因為自己的成績,愛好、性格等原因被“分層”,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相同的特性使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個家長,您對這一問題有何看法?
我想您需要關注這一問題,說的現實一點,成績不夠優異,沒有突出特長,溝通能力欠缺的孩子家長,更應該關注這一點。
孩子如果從小被分層,且無法突破自己的分層,容易被其他群體的小孩排斥,導緻社交圈越來越狹窄。在小孩的主動分層可以看出,成績優異的孩子,他們會主動聚集到一起。那那些中等,甚至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呢,他們是否是那麼自願分到一個組,成為一個群體呢?我想不是的,在我将一些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分到成績優異的孩子的組時,我明顯可以看到他們眼中流露出了開心的神色。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的群體,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他們被迫聚集到一起,因為好的孩子都已經自行給自己分配好了組員,且不太願意接納各方面相對弱的孩子。在成人社會中,我們把這叫“排斥”。這種情況對一些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他們在一些活動中失去了選擇自己朋友和群體的權利,難免會産生自卑,沮喪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一個不小心,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面對這種日漸明顯的分層行為,家長和老師們需要行動起來,讓自己的孩子有選擇朋友和被不同群體接納的能力。
家長和老師可不可以對這種分層現象進行幹預呢?當然是可以的,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從入學第一天,我們就不斷地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要平等友愛,當一些孩子受到不公對待時,我們會及時給予幫助。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老師們會适當的将不同能力和成績的孩子混合分組,并有意識地讓成績好的孩子去幫助成績弱一點的孩子,取長補短,增強之間的交流;平時給相對弱一點的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看到他們有一點進步都會馬上加以表揚,從而激發他們内心中進步的動力,盡量幫助他們打破被分層。但随着孩子年齡增長,老師這種幹預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弱,真正要改變這種被“被動分層”的靠的是孩子自己和家長。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當您看到孩子被迫“分層”的時候,心情可能非常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和不開心。您可能改變不了其他孩子的選擇,但您可以改變自己的孩子和您自己。作為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是他們之間分層的一個重要評判标準,重視孩子學習,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努力去做的。除此之外,家長可以發展自己孩子的特長,鼓勵他們擁有更多的興趣愛好,拓寬孩子社交圈子,讓孩子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從而獲得自信和他人的尊重。還有就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的孩子成績并不優秀,也無什麼特長,但是豁達樂觀,愛幫助他人,不管在哪個群體都受到歡迎。如果家長能及時關注這些,可以大大增加自己孩子自由選擇和不被排斥的幾率。
面對孩子被分層,尤其是處在下遊的孩子,親愛的家長們,你們還有什麼妙招嗎?“小語滴答”期待你的分享。
下一篇
15天就波及16省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