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看第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太陽病應當發汗,瀉下,是一種錯誤的治療。瀉下以後,邪氣陷于胸中,肺氣不利,出現了輕微的喘。這是個什麼證候呢?是個新感、新喘。新感,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
由于中風誤下,風邪陷于胸中,使肺氣不利,出現新喘。肺氣不利,你可用厚樸、杏子以寬胸、利肺、降氣,同時也能夠治這個新喘,所以它才說“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所謂“主之”,就是這個病用這個方子是最恰當的。“主者,當也。”主和當,在古漢語裡,音是接近的。我們現代漢語讀起來,主和當聲音完全沒有關系,在古音裡,它的音是相近的。主就是當的意思,就是應當的意思。
這個證候,新感引發新喘,風邪壅肺所造成的這個新喘,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新感可以得到治愈,新的喘也可得到治愈,所以它才說最适當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才說“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可見這兩條即第18條和第43條,它的證候不一樣,新感引發宿喘的,用桂枝湯加上厚樸、杏子,比不加厚樸、杏子要好。所以說“加厚樸杏子佳”。
而第43條,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既可治療新感,也可以治療新喘,所以它說“主之”。可見仲景在運用文字上很嚴謹的,應當說,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今天在臨床上用的不是太多,我們學校有個體育老師,這個體育老師的一個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感冒咳嗽、喘,到了醫院就說是肺炎,每一次都說是肺炎,反複發作。
兒童醫院總是給清肺一号、清肺二号,那就是麻杏石甘湯的加減方,總是按肺熱來治。确實用完這個方子以後,發燒退了,喘暫時緩解,但沒過幾天她又發。那個時候任應秋老師在世,我說:“請任老師看看吧?”任老師一看:“你用的什麼方子呀?”
“用的兒童醫院的清肺一号、清肺二号。”
“一号二号是什麼藥物組成?”
“麻杏石甘湯基本方,加銀花、連翹、蘆根、白茅根、黛葛散組成。”
“你看這孩子的臉色,這麼淡白,舌象這麼淡白,不能再用清熱藥了,改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就這樣這個孩子吃了一個星期的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說來也怪,從此她的咳喘發燒沒有再犯過了,這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個發燒、喘的病人的時候,如果他是舌質淡的,沒有更多裡熱的征象,我們不一定想到了那個麻杏石甘湯,我們要想到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好,這是第二個加減方,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在太陽病篇有四個治喘的方子,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後面我們遇到後三個的時候,一定會回來和我們現在遇到的第一個方子,即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的适應證相鑒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