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近年來,耿馬自治縣緊緊圍繞民族文化振興,加大黨建引領力度,不斷挖掘民族文化,傳承和推介非物質文化遺産,積極探索“全鍊條”傳承發展的新路子,讓民族文化向好向新向榮,最終使民族文化傳承“不掉鍊”。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辦好民族傳統節日,導向鍊上展風采。耿馬自治縣是以傣族、佤族為主的民族自治縣,境内有2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5.38%。以傣族文化和佤族文化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交相輝映,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境内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傣族“潑水節”和佤族“青苗節”,舉辦好民族傳統節日,可以充分展示各族文化的風采,也有利于加強對民族傳統節慶文化元素的挖掘,更有利于凝聚、團結各族群衆,增強群衆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時,将民族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積極開發水文化旅遊節,拉長文旅産業鍊,大力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人們在旅遊過程中充分感受耿馬的民族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挖掘民族文化人才,補充鍊上添活力。耿馬現有傣族協會和佤族協會2個,共有會員9.6萬餘人,為确保民族文化成果得以鞏固,耿馬廣泛在會員中挖掘寫作能力強、對民族文化風俗了解詳細的人對耿馬民族文化進行編撰,目前已挖掘民族文化人才20餘人,先後撰出《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傣族卷》《中國雲南耿馬傣文古籍編目》《耿馬傣族》《耿馬民族民間故事》等民族文化精品,少數民族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發展。

培育非遺文化傳承人,培養鍊上練本領。以培養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傳承人為重要抓手,積極挖掘、推薦、申報非遺文化傳承人,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代表性傳承人,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習活動,确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傳承。同時聘請民間老藝人,傣族、佤族協會專家,以“老帶新”“少帶多”的方式,做好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培育工作。目前,耿馬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41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8人,市級傳承人21人,縣級傳承人11人;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103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5項、市級30項、縣級66項。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用活非遺技藝,産業鍊上聚合力。孟定鎮芒團村依托傣族手工造紙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優勢,以孟定芒團傣影手工藝術有限公司和耿馬南汀河文化有限公司為平台,積極探索白棉造紙推進非遺文化傳承,以“黨支部+公司+手工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手工白棉造紙産業,有效帶動婦女就業,促進民族團結、繁榮民族經濟。2022年以來,芒團村共制作白棉紙、紙扇、紙燈、紙包、筆記本燈、筆記本等紙産品2萬餘件,産值達80餘萬元。勐撒鎮翁達村依托藤篾鼓凳非遺加工技藝,2021年投資654.6萬元建成翁達鼓凳廠,按照“一村一品”,有效發揮技藝傳承人才示範引領作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藤篾鼓凳加工産業,帶動群衆增收緻富。截至目前,共産出藤篾鼓凳、藤篾圓桌等省藤編織品2.6萬餘件,産值480餘萬元。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築牢邊疆文化陣地,團結鍊上放異彩。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壯大耿馬的民族文化事業,2012年耿馬組建了民族文化工作隊,主要承擔全縣的文藝創作、文藝演出、文藝輔導、文化交流等工作,每年進農村、進企業、進軍營、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演出70餘場。先後到上海、内蒙古、馬來西亞等地演出,進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以全縣非遺為題材創作的舞蹈舞劇《涞鐐•舞刀少年》《緊那羅》《涞階恩賽•女創拳》《勐相耿坎.傣拳師》《嘎朵》等原創民族文藝作品,先後榮獲省級、國家級文藝大獎。耿馬民族文化工作隊于2022年4月被中央宣傳部、文化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表彰為“全國基層文藝院團先進集體”。

耿馬:黨建引領“全鍊條”傳承民族文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