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裡,民俗是我們經常不能回避的。在逢年過節、穿衣吃飯、婚喪嫁娶、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要自覺不自覺地依照一些約定俗成的方式去做。民俗像是不成文的規矩,讓我們離不開它,并且遵循它。然而,在現實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遇到和見到的卻是許多傳統民俗在不斷地變遷,有的傳統民俗已經消失和瀕臨消失,有的雖有保留卻有所改變,有的則變了味,我們似乎難有一個穩定的可以依從的民俗。這就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民俗的傳承與變遷,傳統民俗是否有保護發揚的必要。特别是能夠作為我們民族、地方标志性的民俗,比如春節應該怎麼過、舉行什麼樣的婚禮,這樣的許多傳統良風益俗是不是應當繼續傳承和發揚呢。
一、如何認識民俗的傳承與變遷
民俗是民衆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文化,這種活生生的文化有傳承性,也具有變遷性。許多民俗事項形成于很早的年代,是在世代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經過傳承、變遷和發展留傳到今的,傳承到今的傳統民俗也在面臨着變遷。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曆史潮流使一些傳統民俗的社會生活基礎發生了變化;文化交流、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政治變革促使傳統民俗文化逐漸變遷,甚至引起傳統民俗的劇變。現在,傳統民俗及其變遷基本上具有三種狀态:(一)未經大的變遷,比較完好地保留着的傳統民俗,可以稱之為原生态民俗。蒙古族的祭敖包民俗在牧區仍比較完整地保存到今。還有一些節慶、飲食等民俗也保持了古老的形态。這些原生态民俗蘊藏着人們早期的文化信息,是難能可貴的。(二)傳統民俗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變遷中的民俗,可以稱之為複合态民俗。現在,傳統民俗都不同程度地和現代生活相結合。如:在婚禮上,請樂隊伴奏,請專業歌手唱歌的多了,民間歌手展示的少了;先穿婚紗和西服,再穿本民族服飾,這種衣着方式體現了婚禮中傳統和現代的相融合。雖然過着傳統節日春節,但是人們過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人家已不再為年夜飯而忙碌,在飯店定一桌飯菜,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随着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之間見面拜年的少了,電話拜年的多了。這是變遷的具體表現,能看得出傳統春節也已經和現代生活相結合。傳承到今的傳統民俗文化,很少能見到原汁原味的樣子,大部分已經與現代生活相融合。(三)完全變遷的、被其他民俗文化取代的民俗,可以稱之為再生态民俗。如:在傳統婚禮中訂婚、納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現在在城市裡的婚俗中很少見。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被磚瓦房取代;情人節和聖誕節是西方節日習俗,現在在一些人當中很受歡迎。民俗的傳承、變遷以及被取代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态,傳統民俗生存、發展的空間逐漸縮小,特别是傳統民俗的消失和瀕臨消失,對于傳承有價值的民俗是個極大沖擊,我們在接受現代化生活的同時有必要傳承、保留和弘揚那些有價值的傳統民俗。
二、民俗的價值體現
民俗變遷速度之快,變遷規模之大,無論是對于我們的社會生活,還是對于我們的民俗文化心理,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傳統民俗價值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的表現在儀式中,有的表現在人們的交往中,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種表現:直觀價值體現和間接價值體現。直觀價值是能看得見、摸得着的,如:瓷器、陶器、服飾、各種用具等日用品、工藝品。蒙古族的各種銅制器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族的桦樹皮制品,不單可以使用于生産生活當中,而且其中凝聚了人們的智慧和技藝,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間接價值,是需要人們用理性來理解和感受的,如:蒙古族的祭敖包,這是牧民們為了水草豐美,畜牧興旺,平安吉祥而做的祈禱儀式,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人們一種精神寄托和凝聚力。各民族習俗中傳統美德的價值更是有口皆碑。尊老、愛幼、以禮相待,逢年過節向長輩磕頭或鞠躬拜年,這比起電話拜年,不僅能感受到春節的氣氛,更是傳統禮儀的活态表現。見面畢恭畢敬地向長輩請安,道一聲:“您好”,蒙古族獻上吉祥的哈達問候,都無形中體現了傳統美德的價值所在。傳統民俗價值體現在增強人們的群體凝聚力,弘揚傳統美德,規範行為等諸多方面。傳統民俗的價值還在于,它是民族的象征,如果我們失去了自己民族許多優秀的民俗文化,以什麼來作為民族認同和展示我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風采和魅力。
三、保護傳統民俗文化
傳統民俗正在無意間從我們身邊流失,在這種情況下隻靠自然傳承的方式已經無法實現優秀傳統民俗的保護與發展,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不僅要保護物質民俗,還要保護精神民俗。現在,各地建了很多民俗博物館,但展示的大部分是物質民俗的内容,應增加精神民俗的内容,這樣才能更全面、更系統地展示傳統民俗。比如從傳統手工藝來說,不僅要保護手工藝品,也要保護民間藝人,傳承老一輩藝人們的技藝及其蘊涵着的豐富文化内涵,隻有這樣才能起到傳承和保護手工技藝這種民俗文化的作用。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對各民族傳統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和态度。在我國,全國人大正在醞釀制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法》,雲南、貴州兩省已經率先頒布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這說明了保護傳統文化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以法律手段保護傳統文化,必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揚産生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采取更多的實際有效的措施,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加大保護力度。
保護傳統民俗有深遠的意義。首先,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民俗來說,保護是傳承的前提,保護是傳承的保障。保護傳統美德、傳統歌舞、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等優秀傳統民俗是傳統民俗在現代生活中傳承發展的基礎。其次,對于弘揚民族文化來說,優秀傳統民俗是精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資源。我國56個民族的民風、民俗各具特色,多彩多姿,弘揚、發揚民族文化,無論對于當代還是後人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都有重要意義。再次,保護民俗文化對經濟文化産業的開發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各民族各具特色的物質民俗,豐富多彩的精神民俗,應當成為開發經濟文化産業的重要資源。
總之,我們正确認識傳統民俗文化面臨的傳承與變遷中的問題,更要充分認識傳統民俗的價值所在,在傳統民俗的生存環境逐漸縮小的情況下,采取措施保護傳統民俗,使之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于弘揚、發揚中華文明發揮應有的作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