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3歲登基,39歲統一六國,卻一生未娶。他後宮有六國美女,生了30多個孩子,卻一直到死都沒立皇後。
原因有很多:童年陰影、政治考量……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古代,《禮記·内則》有雲:“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也就是說,隻有正妻可以用“娶”,妾室隻配用“納”,即所謂的娶妻納妾。
根據陝西省份考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秦始皇兒子至少20多個,女兒至少10個,但的确一生未娶任何女子為正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自诩“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皇帝,同時,他還規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後。
他的後宮,嫔妃無數,有六國美女,可是直到去世,秦始皇也沒能為皇後之位找個人選。
有人分析,秦始皇之所以始終不立皇後,是因為母親趙姬和嫪毐的事,給了他極大的心理陰影。
01
秦始皇的童年陰影
秦始皇的父親,是安國君的庶出兒子嬴異人。
秦昭襄王時期,秦趙兩國發生沖突,為了平息趙國的怒火,秦國就把嬴異人送到趙國當質子。
嬴異人母親不受安國君待見,自己又是個庶子,在秦國本就不過不好,到了趙國當質子,日子更是凄慘。
就在嬴異人窮困潦倒的時候,他認識了大好人呂不韋。
呂不韋不僅為給嬴異人錢财,讓他過上富貴生活,還把自己的姬妾趙姬送給了嬴異人。
并且,他還牽線搭橋,花重金讓嬴異人認華陽夫人為母。(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寵妃)
此後,嬴異人就改名為子楚。
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子楚和趙姬的孩子在趙國邯鄲出生,他就是嬴政。
後來安國君繼位,加冕三天就去世了。
華陽夫人扶持子楚繼位,嬴政成為太子。
三年後,35歲的子楚也去世了,13歲的嬴政成了秦王。
短短三年,嬴政從一個沒人搭理的落魄王子,變成秦王,呂不韋功不可沒。
可能因為功績太大了,不少人還猜測,嬴政可能是呂不韋的孩子,否則解釋不了為何他如此盡心盡力。
嬴政繼位後,尊呂不韋為“仲父”,母親趙姬為太後。
13歲的嬴政,還沒有能力統攝天下,因此,秦國國政被“仲父”呂不韋把持。
當時也沒有女人不能幹政的說法,嬴政的後宮也都成了太後趙姬的天下。
趙姬原本就是呂不韋的姬妾,兩人時常當着嬴政的面調笑,而當年的事也成了公開的秘密。
嬴政年齡雖小,但也不是傻子。
母親和呂不韋的來往,讓他一直耿耿于懷,隻可惜,當時他手中沒有權利,隻能隐忍不發。
作為最精明的商人,呂不韋可能發現了嬴政的異樣,于是,他開始漸漸疏遠趙姬。
當然,趙姬正處中年,需求旺盛,呂不韋想疏遠她,她便拿出太後的威嚴,要求他進宮。
無奈之下,呂不韋就想了個損招——給趙姬送門客。
他找到一個長相清秀的門口,拔掉他的胡須,對他施以假腐刑,送到了太後趙姬身邊。
這個人,就是嫪毐。
嫪毐長得比呂不韋好看,而且擅長甜言蜜語,還頂着宦官的名号,可以自由出入趙姬的寝殿。
趙姬心花怒放,也就不纏着呂不韋了。
據說,嫪毐的床上功夫很強,趙姬對他越來越滿意,後來還說服嬴政,封了嫪毐為長信侯,并且偷偷給他生了2個孩子。
太後為自己生孩子?對于嫪毐而言,這是非常得意的事情。
雖然他不敢大張旗鼓炫耀,但心裡早就不把嬴政當回事了,一喝酒,他就開始胡言亂語,說自己是嬴政的“假父”。
後來,嫪毐更是膽大妄為,還鼓動趙姬發動政變,把嬴政殺死,讓自己的孩子當皇帝。
但是,他小瞧了嬴政,這個後來能成為千古一帝的男人,怎麼可能沒有任何準備?
說不定,他的所有計謀,都是嬴政的圈套。
嬴政早早就埋伏了三千精兵,直接打了嫪毐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嫪毐被車裂,他和趙姬的兩個孩子也被當場摔死。
相比嫪毐,呂不韋的結局就稍微好一點。
始皇帝十年,呂不韋被罷免丞相之位,放逐巴蜀那種鬼地方,後來,他更是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讀完信的呂不韋,當場選擇了自盡。
羽翼豐滿的嬴政,再也沒有什麼“仲父”“假父”來威脅他的皇位。
他也解決了母親的風流事,隻是,自小埋下的心理陰影,并沒有那麼好愈合。
不過,如果說秦始皇就因為母親的風流事,才不立皇後,其實也說不過去。
第一,嬴政的後宮嫔妃無數,孩子生了30多個,應該沒有什麼“厭女症”。
第二,秦朝民風開放,女子喪夫後再嫁也是常事。早些年秦國的宣太後,也和下屬義渠君生下了兩個孩子。
可以說,在當時,太後豢養面首,根本不是奇聞。
隻是,和宣太後相比,趙姬也太胡鬧了,居然想着謀權篡位,還給嫪毐勢力,幫着他造自己兒子的反,簡直一個戀愛腦。
02
千古一帝秦始皇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自诩“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不少人認為,大概是秦始皇過于自負,認為無女子可與他比肩,不配為皇後,所以才不立後,但這種說法,其實也站不住腳。
秦始皇,是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雖略有些自負,但是,作為最高統治者,他絕對是一個理智的人。
第一,守法。
衆人都諷刺秦朝法律嚴苛,可嚴苛的背後,還有一個法度嚴明的特點。
因為商鞅,秦朝法紀嚴明,因為秦始皇,秦朝子民守法程度空前提高。
即便是皇親貴族,也不敢輕易違反。
第二,任人唯賢,敢于納谏。
秦始皇在位時,有意控制家族勢力,任用賢臣能人,堅持以軍功賞賜。
蒙家兄弟、李斯等人就是在這種風氣下得到了重用。
盡管當時一招“焚書坑儒”激烈了一些,但對于當時的秦國來說,卻是推行中央集權制度的一種必要手段。
而且,已經有不少人指出,當時焚燒的書籍,并不是儒家經典,而是術,也就是迷信之類的東西。
此外,秦始皇的功績也可以看得到,修馳道、統一度量衡、車同軌、修長城……
這樣理智納谏的秦始皇,絕對不至于因為自負,放棄冊立皇後。
還有人提出,秦始皇不立後,是因為事業心太強,忽視男女之事。
這種說法,同樣有站不住腳的地方。
秦始皇為自己更名,自稱為“始皇帝”之時,就是希望子孫後代,可以二世、三世、四世……子子孫孫無窮盡。
有這樣期待的人,難道不知道繁衍後代的重要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任何一個當權者,都會擔心基業無人繼承。
更何況,從秦始皇的行為來看,他絲毫不像一個忽略男女之事的人。
征戰六國期間,他納進後宮的美女無數,有些他連名字都不知道。
那些亡國了的妃嫔、公主,基本都成了秦朝宮人。正如《阿房宮賦》中所說:“辭樓下殿,辇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為了好好管理後宮衆多的妃嫔,秦朝在皇後之下設置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一系列稱号。
美人和事業隻能選其一,那是大多數普通男人的說法。
對于秦始皇來說,從來都是兩不耽誤,在前朝是絕對的王者,在後宮更是。
03
那麼,嬴政到底為何不立皇後呢?我推測,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秦始皇對女人有成見。
因為母親趙姬的緣故,秦始皇對女人應該是有成見的。
倒也不是因為女人不忠,養面首,或者給自己戴綠帽子之類的,而是他覺得大多數女人沒腦子,怕她們影響秦王朝的基業。
皇後位高權重,立後要慎重,如果沒遇上絕對安全的,甯缺毋濫。
第二,後宮安甯,沒有出任何亂子,沒有立後的必要。
秦始皇雖然沒有冊立皇後,但他的後宮一直很安甯,妃嫔們按部就班,也生出了30多個孩子,孩子裡還有扶蘇這種能繼承大統的人。
秦始皇35年時,扶蘇直谏秦始皇不要對儒生下狠手,被秦始皇發配去北方修長城、抵禦匈奴。
從名義上來看,扶蘇雖然是被發配,但是實質上,也是秦始皇對他委以重任。
秦人尚武,但扶蘇偏向文治,少了些武治,去北方邊境對他也是一種曆練,更何況,北方還有大将軍蒙恬。
與其說,扶蘇是被貶,倒不如說去學習去了。
從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來看,他完全是在拿扶蘇當接班人培養,隻是他沒料到自己的意外去世,否則,秦朝是否二世而亡,還真的不好說。
不過,秦始皇如果想要立接班人,就更不能随便立皇後了。
那麼為什麼不冊立扶蘇的母親為皇後呢?
其一,扶蘇的母親鄭夫人,是楚國人,當時有“亡秦必楚”的說法,秦始皇不得不忌憚一下。
其二,鄭夫人是華陽太後舉薦的人,冊立她為皇後,難免會給華陽太後造勢。
可以說,秦始皇不立皇後,母親趙姬是影響因素,真正不立後,是因為他覺得沒必要。
隻可惜,秦始皇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自己身亡後,扶蘇會被胡亥和趙高合謀害死,皇位最後落到了不學無術的胡亥手中。
秦沒有延續千秋萬代,僅二世而亡。
“亡秦必楚”沒有實現,亡秦者乃胡也。
如果早知道結果是這樣,秦始皇會不會冊立鄭夫人當皇後呢?
或許會的吧,至少在關鍵時刻,當上皇後的鄭夫人,也能為扶蘇保駕護航。
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