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為心、肝、脾、肺、腎。六腑為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
三焦屬六腑中的一腑,“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髒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
正如明代醫學家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确有一腑,蓋髒腑之外,軀殼之内,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是指從咽喉到胸膈部分,括心、肺);中焦(指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營養生化的來源。);下焦(是指腹腔臍以下部位,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位,包括腎和膀胱及大小腸、女子胞、精室)。溫病學将肝、膽歸納在下焦也是有道理的,可能與河圖洛書有關,東方三、八春季肝木,中央五、十長夏脾土,五是平衡數居中央中和。這裡就不扯遠了,回到三焦。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可使各個髒腑間相互協調、步調一緻,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
《黃帝内經》曰:“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可見三焦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功用。
三焦不通,水液運化不通暢,身體濕氣重。大緻又可分濕熱和寒濕,寒濕以前的文章說過,在上及肺,在中及脾胃,在下及腎膀胱,都可用苓桂術甘湯,做基礎方,加減化裁。今天重點說濕熱,濕大于熱,清朝吳鞠通《溫病條辨》,有一名方是治療濕熱内蘊、三焦不利和濕溫初起的鼻祖處方,三仁湯。
三仁是指的是苦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三仁湯組方共有八味藥組成。
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葉6克,厚樸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煎服法]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氣,肺氣宣發,可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有“提壺揭蓋”之義;
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調中。
生薏仁,甘淡,滲利下焦濕熱,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暢中、滲下而具清利濕熱,宣暢三焦氣機之功。
半夏、厚樸,辛開苦降,化濕行氣,散滿消痞。
滑石、竹葉、通草,甘寒淡滲,利濕清熱。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協同,故能宣上、暢中、滲下,使濕熱之邪從三焦分消,寓啟上閘,開支河,導水下行之理,可使氣暢濕行,脾運複健,三焦通暢,諸證自除。
現代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現代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滞,出現上火,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産後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症狀。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腎虛、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症以及婦科炎症等各種婦科雜症。
本方主治濕大于熱,以行水去濕為主藥,清熱為輔。如果身體熱大于濕不适宜用本方。
三仁湯不單清利三焦濕熱,而是能很好地宣暢三焦氣機,使邪氣外出。《中藏經》謂:“三焦通則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寒濕和濕熱區别;寒濕的病人脾氣淡漠,濕熱的病人易暴易怒。這是二者區别。濕熱的症狀一般為脾胃、肝膽、下焦。濕熱病人的脾氣一般更容易暴躁易怒,而寒濕病人卻與之相反,淡漠,不願講話。寒濕的症狀多為怕冷,手腳發涼,臉色蒼白,腿部出現水腫,關節還會疼痛,特别是着涼後,疼痛會加劇。
濕溫病濕重于熱證的發生,多因内外合邪所緻。正如薛生白所雲:“太陰内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濕熱”及“濕熱病屬陽明太陰經者居多,中氣實則病在明陽,中氣虛則在太陰。
三仁湯,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臨床常用于治療腸傷寒、胃腸炎、腎盂腎炎、布氏杆菌病、腎小球腎炎以及關節炎等屬濕重于熱者。
禁忌人群:一般舌苔黃膩、熱重于濕、體質虛寒、陰虛的人群,以及對中藥成分過敏的人群都不适合服用,以免影響病情或誘發過敏反應。
上一篇
腰痛的簡易針灸療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