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關于中醫劑量,仝老師論述過,理發方藥,是一個基本程序,中醫診療體

關于中醫劑量,仝老師論述過,理發方藥,是一個基本程序,中醫診療體系還沒有完結,還沒有形成閉環,還需要加一個量字才能達到重劑起沉疴之目的。

就拿急病和慢病來說一說量:

嶽美中先生提出,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急性病用藥品種不宜多,但量要重。比如退熱,柴胡大量可以用,可達30克以上,攻下大黃可用20克以上,上海的焦大黃用大黃基本上在200克以上。清代溫病學家餘師愚治療瘟疫,石膏達數斤。用藥量大,但中病即止。但是,對于慢性病的治療,用藥量不宜大,宜小量常服。

所以經方治病,既有峻劑,也有緩方,其峻急如閃電雷暴,其和緩似和風細雨。白虎湯、大承氣湯駿猛攻下,而甘麥大棗湯、桂枝湯、炙甘草湯、黃芪建中湯則是緩方柔中帶鋼。
在經方中,沒有一成不變的輕方或重方。有的時候,同樣的方藥,由于劑量的不同,也可演變成不同的快慢節奏。比如,小柴胡湯治療急症發熱,柴胡達30克,黃芩20克,一服大汗而熱退。但用于慢性肝炎,則柴胡僅6克,黃芩6克,半夏6克,甘草3克,肝功能改善較快。
總的來說,這些經方或重投或輕取,都是根據病情而定,方證相應是基本原則,而有療有效才是守王道和稱霸之大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