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六字訣不傳之秘

六字訣養生法在我國古代已經流傳一千六百多年,屬于吐納法的一種,是我國古代對呼吸導引養生法論述最廣泛最久遠的功法。最著名的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刻意》篇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和同時代“行氣玉佩銘”所記載的導引法全文,可以認為是其早期産生的源頭,秦漢的《呂氏春秋》也有關于用導引呼吸治病的論述。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六字訣養生法,主要來源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晉時代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第四》所記載(王家葵校注,2014年9月第1版,中華書局出版)。

在《服氣療病篇第四》中,作者主要講了養生操作途徑:

《元陽經》曰:常以鼻納氣,含而漱滿,舌料脣齒,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當少飲食,多則氣逆百脈閉,百脈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生病。

《玄示》曰:志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血。因輕而止之,無過失,突複而還之,其狀若咽,正體端形,志意專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閉,神週形骸,調暢四溢,修守關元,滿而足實。因之而衆邪自出。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需少食自節、勿過暴食,鼓漱生津,活動身體,平和氣血,閉守關竅,行氣全身,内氣充足,自會衆邪自出。

彭祖曰:常閉氣内息,從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體,舐脣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髒、四肢,至于發端,皆令所在,覺其氣雲行體中,起于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真神,不須針藥灸刺。

凡行氣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辄週身則解矣。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養生即是修身養性,需要日日操作。早晨至中午乃是陽氣旺盛的階段,撫摸全身,攪海生津,深呼吸近百次,再進入工作生活狀态。偶有不适,可以專注于患處,先取按摩,閉氣導引,疏通瘀堵。昏沉者當練至氣雲行全身,神清氣爽;寒冷者當練至汗出,冷痛自解。

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又宜空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滞,不得空流,或緻發瘡,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魚、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以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學行氣,皆當以漸。

劉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謂鼻納氣為生,口吐氣為死也。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習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納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

《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神者,精也,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者,血脈之川流,守骨之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務寶其精。從夜半到日中為生氣,從日中後至夜半為死氣,當以生氣時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閉氣不息,于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髒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息,華蓋明。華蓋明則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也。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養生治病學習氣功導引,“學功當先明理,行功當知禁忌。”吐故納新深呼吸功夫是一切動靜功的總要求,靜功鍛煉先活動肢體,不可飽食,要若有若無,不可着相。深呼吸練法,可在上午仰面卧床,閉目握拳,平息一口氣,閉息數數,日漸增長,待一息至二百,至二百五十,則體内會出現頭腦清空、耳聰目明的現象,這些都要日日操練,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滞,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率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經。

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之路。若天露惡風、猛寒大熱時,勿取氣。

《明醫論》雲:疾之所起,自生五勞,五勞既用,二藏先損,心腎受邪,腑髒俱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精極,六曰髓極。六極即為七傷,七傷故變為七痛,七痛為病,令人邪氣多正氣少,忽忽喜忘,悲傷不樂飲食,不生肌膚,顔色無澤,發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風偏枯筋縮,四肢拘急攣縮,百關隔塞,羸瘦短氣,腰腳疼痛。此由早娶,用精過差,血氣不足,極勞之所緻也。

凡病之來,不離于五髒,事須識根,不識者,勿為之耳。心藏病者,體有冷熱,呼吹二氣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脹滿,噓氣出之;脾藏病者,體上遊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已上十二種調氣法,但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須恭敬用心為之,無有不差,此即愈病長生要術也。

也就是告訴我們養生者:有了腹式呼吸的訓練基礎,再來掌握六字訣吐納法,這才是原原本本的練功途徑。六字訣養生法産生于南北朝,晚于《黃帝内經》出世時期,因而“風、熱、煩、滞、下氣、解極”都有中醫學的特殊定義和使用條件。治病尤需辨識根源,不可盲目操作。陶弘景六字訣“吹、呼、嘻、呵、噓、呬”都是單獨對應症狀,而不是對應髒器的病症,與今人所練習六字訣有很大不同。

另十二調氣法原書沒有記載,今王家葵轉引《千金要方·七十二調氣法》即: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當令聲相逐,呼字而吐之。熱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細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當使字氣聲似字。肺病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細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細唏十遍。腎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細呬三十遍。

此十二種調氣法,若有病根據此法恭敬用心,無有不差,皆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然後乃為之。

從以上引用論述可以看出,六字訣養生法曆史悠久,早期功法系統完整,内容編排有修養身心,肢體運動,閉氣導引,習練禁忌,辨識病由,腹式呼吸訓練,吐納髒腑濁氣等方法。通過日積月累的習練,能調理五髒六腑的氣血,使髒腑功能旺盛。它可以治病,又可以養生防病,是我國傳統醫學養生寶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