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學講人體内髒結構和功能(下)

三、髒腑之間的關系
内髒器官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相互密切聯系、協調。某一生理活動的完成,會有多髒器參與,而一個髒器又有多方面效能。内髒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内髒生理活動的整體體現。因此,内髒發生病變以後也可以相互影響。

(一)髒與髒
1、心與肺心與肺之間,是氣和血的關系。血的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而氣的輸送需要血來運載。心主血,肺主氣,肺氣旺盛,使心氣作用有好發揮,推動血液正常運行。肺氣的輸送也需血為載體,貫注于心脈之中而運行全身,故有肺朝百脈(《素問.經脈别論》)之說。心肺之間的密切配合,保證了氣血的正常運行。反映在病理方面,肺氣不足或肺失宣肅,均可影響血運失常;心氣不足、瘀阻心脈引起血行異常,會影響肺氣的宣肅,出現咳嗽、胸悶、氣急等症。
2、心與脾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兩個方面。心血的來源要靠脾的化生,血的正常運行須賴脾氣的統攝協助。因此,脾氣旺盛,則使心血充盈,心有所主,血在脈中正常循環。若脾氣虛弱,血源不充,或脾不統血,失血過多,均可導緻心血不足,而形成心脾兩虛,出現心悸、眩暈、失眠、食少、便溏等症;反之,心血衰少,亦可影響脾的運化。
3、心與肝體現在血液的運行和血量的調節方面。心血充足,則肝也有所藏;而肝的正常疏洩,可使血氣和順,血行暢通,有助于心之行血。病理上心血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虛;肝血衰少,心血也可因之而不足所以臨床上心肝血虛常同時出現。此外,在精神情志活動方面,心與肝之間也有聯系,例如:熱盛動風而出現的神昏、抽搐,亦為肝病影響及心的例證。
4、心與腎常體現為心腎相交。心屬陽,居于上,性屬火;腎屬陰,居于下,性屬水。心的陽氣下降于腎,資助腎陽,使腎水不寒;而腎的陰液上濟于心,滋養心陰,使心火不緻過亢。這樣的陰陽相交、水火相濟的關系,叫水火即濟心腎相交。若這種平衡協調關系遭到破壞,就會出現心悸、心煩、失眠等心腎不交的證候。
5、脾與肺表現在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方面。肺所吸入的清氣和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是組成氣的物質基礎,因此氣的生成與脾肺的功能相關。脾氣散津,充盈于肺,使肺氣得以旺盛;而肺氣強壯,又可促進脾氣的健運,脾肺氣旺,對于完成水液代謝起主要作用。若脾氣虛弱,可導緻肺氣不足;肺氣虛弱,也常引起脾氣虛弱,造成脾肺兩虛之證。在水液代謝方面,脾不健運,聚濕而為痰飲,可影響肺氣的宣降,而見喘咳、痰多等症,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說法。
6、肝與肺反映在氣機的升降流通方面。肝氣升發,肺氣肅降,互相配合協調,是機體生理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對維持人體氣機正常的升降運動有重要意義。病理若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時,會出現咳逆上氣,甚則咯血等肝火犯肺症狀。
7、腎與肺在水液代謝和完成整個呼吸運動方面關系密切。肺通調水道,腎調節水液,兩髒對于水液的輸送和排洩起重要作用。當肺失宣肅,通調失司,或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時,均可導緻水液代謝的失常,并互相影響,從而出現咳逆喘息不得卧、水腫、尿少等症。在呼吸上,肺的呼吸需要腎的納氣來配合,才能保持正常,所以《類證治裁.喘症》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若腎的精氣不足,或肺病久虛及腎,均可導緻腎不納氣。
8、肝與脾在氣機的協調和血的運行兩方面。肝氣正常疏洩,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洩,更能調暢氣機,推動脾胃的升降之機,協助消化;而脾氣強盛,氣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氣舒暢順達。肝藏血,脾統血,以維持血的正常運行。若肝失疏洩,常阻脾的運化,而引起脾不調的病症;脾虛化源不充,或脾不統血,失血過多,肝失血養,可出現肝脾兩虛之證。此外,脾失健運,濕熱郁蒸,影響肝的疏洩之機,膽熱液洩,則可形成黃疸。
9、脾與腎是先後天的重要關系。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需要腎陽的溫煦維系;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腎髒精氣有賴水谷精微的滋養。因此,脾腎之間相互資助和促進,在人體活動中占重要地位。病理上兩者也常互相影響,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脾陽久虛,多損及腎陽,最終均可形成脾腎陽虛之證。
10、肝與腎體現了肝腎同源的密切關系。肝藏血,腎藏精,肝的陰血要依靠腎精滋養,腎精也不斷得到肝幫助,肝、腎之間關系密切。在病理上,腎陰虧虛可導緻肝陰不足,而引起肝陽上亢;反之,肝火熾盛或肝陽化火,可下動腎陰,形成腎陰不足。肝主疏洩,腎主封藏,兩者相付相成主要表現在女子的月經和男子洩精的生理功能。

(二)髒與腑
腑屬陽,陽主表;髒屬陰,陰主裡。髒腑之間主要是陰陽表裡相合的關系,即心、肝、脾、肺、腎分别與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裡相互配合。這種聯系,主要是通過經脈的絡屬來實現的。
1、心與小腸在經絡上互相聯系,即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之間通過經絡構成表裡絡屬關系。在病理上,如心火旺而下移小腸時,除口舌生瘡等心經的熱象外,可有小便熱赤、疼痛等小腸實熱症。
2、肺與大腸也通過經絡聯系,而構成表裡關系。肺氣肅降,大腸轉導功能正常,糞便排出通暢;也利于肺氣的肅降。所以肺氣虛弱可引起排便艱澀;肺氣閉塞,失于清肅,亦可見大便閉結。反之,大腸實熱,腑氣不通,則可影響肺氣肅降,而見胸滿、喘咳等症。
3、脾與胃通過經脈絡屬形成表裡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送。胃氣宜降,脾氣宜升。胃氣降,飲食水谷才能不斷地受納下行而繼續消化;脾氣升,水谷精微得以上輸以營養全身。胃屬陽,喜潤惡燥,潤則胃中陰液充足,功能正常;脾屬陰,喜燥惡濕,燥則水濕,燥則水濕不停,脾氣健運。這樣,脾與胃陰陽相合,燥濕相濟,升降協調,以維持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在病理上,脾胃間亦相互影響,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可妨礙胃的受納和降,而見納呆、惡心、嘔吐、脘腹脹滿等症;若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要影響脾的升清運化,而見腹脹、洩瀉等症。
脾胃的消化功能是決定人體營養狀況的關鍵,所以合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學概之為胃氣。臨床上無論診斷、治療,以及判斷預後都十分重視胃氣的盛衰;在防病和養生方面,也很注重保養胃氣,認為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4、肝與膽通過經脈的聯系而構成表裡關系。膽附着肝葉間,所藏膽汁由肝分泌而來,而膽汁的分泌和排洩;膽的功能失常,膽汁郁滞不通,也會殃及到肝,所以臨床上往往肝膽同病,如肝膽火旺、肝膽濕熱等。
5、腎與膀胱之間通過經脈的聯系表裡。膀胱貯藏和排洩尿液的生理功能,主要靠腎氣的作用。由于腎氣的開合,能控制着尿液下注膀胱貯存而不外流,當貯存到一定量時會及時排出。膀胱的排尿功能正常,有利于腎對水液的調節。若腎氣不足,膀胱氣化不利,開合失度,就會出現尿閉、尿少或尿多、小便失禁等症。


腑的功能與過程

腑與腑之間的生理功能雖各有異,但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津液的輸布、廢物的排洩等一系列代謝過程中,是密切聯系、互相配合的。飲食入胃,經過胃的腐熟,下移小腸進一步消化,通過泌别清濁,其清者為精微物質,以養全身,剩餘的水液滲入膀胱為尿液而排洩;濁者為糟粕,下注于大腸,經轉導變化為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在這過程中,膽腑排洩膽汁入腸中,以助消化;三焦則聯系各部分的功能,總司氣化,推動水谷的轉化和津液的運行。六腑的主要功能特點是轉化物而不藏(《素問.五藏别論》),綜合其作用,如《靈樞、本藏》所說:六腑者,所以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總之,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統一體,内髒之間的聯系,是廣泛的,它們之間都有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例如:脾的主要功能主運化,以為全身的營養來源;但皮的運化,除胃為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氣的疏洩,肺氣的輸布,心血的滋養,腎陽的溫煦,膽亦參予其間。所以,内髒之間的這種相互關系,構成了人體生理活動的整體性,使得各種生理功能更為和諧協調,這對于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保持健康有重要意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