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是什麼成就了廣州的一線地位?迷底終于找到

有什麼國家級政策資源,是北京、上海、深圳都沒有,唯獨廣州才有的?

廣交會,絕對算一個。

10月19日,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順利閉幕,這是疫情影響下,全球率先恢複的最大規模線下展會。

回顧廣交會與廣州發展的對照史可以發現,它給廣州帶來的絕非隻是會展經濟那麼簡單,更大的貢獻在于,它在很早的時候就把廣州推向世界一流舞台,以最高标準要求自己、建設自己,很早就以“中國南大門”的身份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放眼全球,有幾個非首都城市能有這樣的機會?

這是眼光、格局與胸懷的修煉,千金不換。廣州能始終穩居中國一線城市,始終淡定從容,也離不開廣交會在這座城市浸潤出的深厚底蘊。

這篇文章,就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這個“中國第一展”與“祖國南大門”的相互成就史。

圖片來自:攝影師/Hobin

01


廣交會為什麼在廣州?

回顧廣交會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這個展會離不開一位偉人的關心,因為沒有他,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廣交會。

廣交會是由他推動成立的:

66年前的8月,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一份由國家外貿部上報的請示送到了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周總理閱後批準同意。

後來才有了在廣州舉辦的全國出口商品展覽會,也就是現在廣交會的前身。

廣交會也是由他命名的:

1957年4月,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原名)開幕,周總理接見當時外經貿主管部門有關負責同志,聽到“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全稱時,表示這一名稱太長了,既然在廣州舉行,幹脆簡稱為“廣交會”。

于是,“廣交會”這一稱呼便流傳開來,到現在享譽海内外。(廣交會“百屆輝煌”紀念叢書披露)

廣交會還是他看着長大的:

據報道,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來廣州有10多次,其中8次和廣交會有關。大到批準落地、擴建展館,小到會見外商、解決食宿出行問題,周總理一直護持着廣交會發展壯大。

最讓其他城市羨慕的是,這個“中國第一展”成立至今,風雨無阻走過了六十餘年,成功舉辦了130屆,始終在廣州舉辦,從未出走外地,給廣州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财富效應。

想必很多城市都想問一句,廣州憑什麼?

先說一句不怕拍磚的話,當年的廣州,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最佳選址,沒有之一。

為啥這麼說?大家知道,廣交會的開辦初衷是打破封鎖、發展國際貿易、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彙。

這就要求有一個城市對外貿易便捷,最好還臨近港澳,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為國家貢獻外彙最多的就是港商。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出席廣交會時,就說道:

“廣交會對香港來說很重要。香港和廣東的關系很密切,我記得小時候總是聽别人說去春交會、秋交會,因為我們都知道,香港以前是一個制造業中心,有很多東西要賣給别人,後來很多廠北上搬到了廣東,在内陸生産後出口。
無論商品的進口還是出口,對港商來說都很重要。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對他們來說是做生意的關鍵點。”

放眼全國,與香港最近的就是廣東,但彼時的深圳還是個小漁村,佛山、東莞都是小城鎮,隻有省城廣州有足夠的噸位去承擔這個任務。

而且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美譽,自古就有“廣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外貿傳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一直很高,由廣州來舉辦這個國家級展會,可以節省很多推廣成本。

位于廣州海珠區的廣交會場館

更重要的是,廣州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的背後是珠三角這個世界工廠,在舉辦出口交易會上有着得天獨厚的貨源優勢。

廣東省是我國的制造業重地,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堅持制造業立省,從紡織、食品、小家電起步,打造出了完備的工業體系,規上工業增加值領先各省,多年穩坐“我國工業第一省”寶座。

這樣一群中國制造最強的“供貨商”,對外商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廣交會設在廣州,便利了“供貨商們”參會帶貨,順帶也提高了外商參會下單的熱情。

地處世界工廠,也方便外商看展後參觀工廠,加快敲定合作。

有參展商說:“有些客戶就是我們預約在展會上見面洽談的客戶,比如也門、印度、馬達加斯加客戶,去廣交會之前就預約好并在展位上見面和洽談細節的,洽談好後就會來工廠考察然後後續下單。”

在廣交會情定廣州的同時,這座城市也用優秀成績證明了自己值得被偏愛。

1957年,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創收現彙總額的20%。

1958、1959、1960年,廣交會的成交額占當時全國對外出口額的1/3,為國家建設換得了寶貴的外彙。

到了1972年、1973年,廣交會的成交額均占當年全國對外出口總額的50%以上!

據南方都市報統計,從1957年到2019年,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超過1.4萬億美元。我國連續多年穩坐外彙儲備第一大國的寶座,廣交會功不可沒。

據報道,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布什、英國前首相希思等多國高層都曾親臨廣交會,讓“中國第一展”的名頭享譽世界。

與廣交會一起突飛猛進的,還有我國的外貿事業。1957年—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了3000多倍,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02


與廣交會有關的那些趣事

但廣交會也有幸福的煩惱。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廣交會的展位非常緊張,一位難求,誕生了很多“廣交會外擺地攤”的坊間趣事。

1989年的廣交會上,方太集團創始人茅理翔沒有展位,隻好待在會場外,雙手各持一把點火槍,一邊點火一邊吆喝,這讓他做成了人生中第一筆外貿生意,并在四五年後成為我國“點火槍大王”,産品銷量一度占了全球市場50%以上。

相比茅理翔,前縫紉機大王邱繼寶的運氣就差一點,他帶上自己制造的“飛躍”縫紉機也來了同屆廣交會,但他選擇翻牆進入展會,結果被保安逮個正着,交了50元罰款,還罰站半小時。

很多企業,最初在廣交會分到的攤位都小得可憐。海爾在1988年的廣交會上隻有半個冰箱攤位,不足5平方米,格蘭仕的攤位隻有9平方米,但通過廣交會這一窗口,他們都成功走向世界,成為家電頭部企業。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展位需求,廣交會創辦以來共“搬家”四次,展館建築面積由最初的1.8萬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110萬平方米。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插曲。你知道麼,廣交會曾一度想出走廣州。

那是1993年,廣交會還在流花路展館舉辦,但國家外經貿部提出将廣交會展館遷址重建,辦成規模更宏大、設施更先進的世界級博覽會,并在國内幾個城市之間進行比較,再确定新址。

這意味着,當時已在廣州舉辦近四十年的廣交會,有可能旁落其他城市。一時間,國内的主要城市競相角逐,紛紛開出優厚條件“招攬”。

廣州當然着急,也非常重視。1997年,廣州開出“進一步”優惠的條件,特别提出提前興建通往廣交會的地鐵線路。經過兩年的左右搖擺,直到1999年6月,外經貿部終于表态,“不反對”地方建新館。

早在此前,廣州已經在對新展館進行方案比選,決定選址琶洲。得到國家部委回複後,廣州馬上行動,1999年12月,廣州展開琶洲會展建築設計方案國際邀請賽,向全球尋找最佳設計。

然後就是2008年10月,第104屆廣交會全部移師琶洲展館,這是廣交會曆史上第四次整體搬遷。最新的琶洲展館,位于廣州珠江南岸,目前總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是當時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

但琶洲展館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的會展綜合體”。去年底,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動工建設。據介紹,建成後,廣交會展館功能将更加完善,展館的總建築面積将高達161.5萬平方米,足夠廣交會很長一段時間的展位需求了。

03


廣交會改變了廣州什麼?

廣州托起了廣交會,廣交會也改變了廣州。

首先,廣交會催生了廣州一大批現代基礎設施的誕生。

據廣州文史記載,在廣交會初期,廣州接待外賓最高規格的酒店,是珠江邊的愛群大廈。但随着廣交會來穗客商逐年增加,每當廣交會開幕,客房就供不應求,經常要将客人送到佛山、番禺、從化等地過夜。

于是,新建一批涉外賓館的想法應運而生,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1968年,廣州賓館建成,樓高84米,取代上海國際飯店,成為當時國内最高建築。

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整個中國城市建設基本“停擺”,唯獨廣州在大興土木,為啥?為了廣交會!

據廣州日報報道,為了擴大對外貿易,适應交易會的需要,在周總理的關心和過問下,“廣州外貿工程”立項,國家撥專款6000萬元。

于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州興建了廣交會流花路展館、東方賓館新樓、流花賓館、廣州火車站、電視台、廣州市汽車站和白雲賓館,崛起了一片巍峨的建築群,廣州也一度成了内陸五星級酒店最多的城市。

廣州的老牌五星級賓館——白雲賓館,就是因廣交會而生、因廣交會而興。

“我們白雲賓館是周總理指示建立的”,見證白雲賓館從籌備至今40多年的總經理賈廣建說道。

1976年,白雲賓館完工開業,樓高120米,建築面積5.86萬平方米,擁有客房718間,為當時中國内陸的第一高樓,也是全國時尚代名詞。

開業之初,白雲賓館專門負責服務廣交會外賓,不對群衆開放,開業當天賓館沒有搞慶祝活動,靜悄悄的就開業了。

當年服務廣交會的員工回憶說,接待外賓規矩比較多,例如要和外賓講普通話、不準收小費、不準和客人外出、不準接受客人的禮物,在穿着要求上,服務員都是穿着白襯衫、藍褲子、“熊貓鞋”(一種黑色絨面的布鞋),紮着兩條長辮子。

有趣的是,1976年10月,廣交會開幕期間,當時白雲賓館的總統套房每晚隻需要5元,而當時酒店還擔心客人住不起。

一直到1983年,白雲賓館才對公衆開放。但白雲賓館作為廣交會配套酒店,聲名遠播,來自中國香港的很多客商,以及日本客商等因為商務長期在此租住,白雲賓館也從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一路蝶變。

此外,為了迎接首屆廣交會、接送客商,1956年,廣州市政府組建了廣州市汽車公司,這是繼北京首都汽車公司之後,國内最早經營出租汽車的公司之一; 為了服務流花路展館,1974年,建成了廣州火車站; 為了挽留廣交會,1997年廣州提出,興建通往廣交會的地鐵線路;

而且,廣州的外國領事館數量在全國僅次于上海,白雲機場國際航線密度穩居前三,這些雖然沒有直接證明是受到廣交會影響,但顯然是有很大關系的。

不止如此,廣交會,還會帶動展館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讓周邊商貿、食宿、交通等産業煥然一新。

原本一片空曠的流花橋,因為辦了廣交會,高級賓館、廣州火車站、廣州電視台順勢都來了,加上五六公裡車程之外的舊白雲機場,流花地區一度成為廣州的對外交通樞紐、對外貿易中心。在廣州80年代的規劃中,更強調流花地區是廣州市的窗口。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廣交會選擇遷到琶洲,也有通過廣交會改變廣州發展大格局的考慮,是廣州城市規劃的一步“先手棋”。

“上世紀90年代末的廣州出現了很多發展上的瓶頸,那時建設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決策是廣州在醞釀的大格局轉變。”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說道。(據羊城晚報)

更不用說,廣交會給了廣州獨一無一的世界名片,區别于其他一線城市的核心名片。

甚至可以說,就是廣交會把廣州直接或間接地拉入到一線城市的陣營,要不然,今天的廣州,很可能隻是一個普通省會城市而已。

04


廣交會的未來

今年以來,廣交會正在強勢複蘇。

第130屆廣交會,共有來自228個國家和地區的、37.8萬名采購商線上注冊觀展、約2.6萬家中外企業參展,采購商數量穩步增長,來源地再創新高,提高了廣交會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水平。

所以,在廣交會舉辦期間,廣州就開會官宣了一個城市大事:

将以廣交會為引領促進會展之都建設,形成10個左右亞洲乃至全球規模第一展會;

此外,廣州還将充分利用廣交會平台,促進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廣交會和廣州,用了六十多年時間,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共同成長、互相成就的美好故事。

與此同時,正是廣交會的科普效應,中國城市很早就明白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各大城市紛紛拿出城市最顯要的位置建設大型會議展館,讓會展經濟成為一個争相搶奪的香饽饽。

如今,深圳的高交會、文博會,上海的進博會,北京的服貿會,也都辦得非常好,中國會展經濟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廣交會也很難再像過去那樣獨美了。

但是這也沒什麼不好,在會展經濟這個賽道上,廣州扮演的其實就是“先行示範區”的角色,既然辦成功了,理應推廣到全國。

千年商都,從未掉隊,從未褪色,曆久彌新,相信廣州還會創造出更多、更大的輝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