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職場上,“利己主義”的五個層次,不要盲目提倡或排斥

人性是自私的,也無私的。因為我們看到可憐人,會生出同情之心,也想伸出援手,可再看一下自己現狀,于是打起了退堂鼓。

比如,貧困地區缺高水平的教師,有人在支教;老人摔倒,依然會有人去扶起……,太多行為都展現了人性中的無私。

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也不能忽略,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受損的時候,無私的行為就會減少,比如,支教的人少數,而這些少數的人中有一些還是為給自己履曆增光添彩;老人摔倒哪怕有心去扶,也會因為不可控的事情發生而成為了旁觀者。

同理,職場中應該辯證地看待“利己主義”,并不是所有的利己都是有害的,也不是所有的無私都是有利的。把“利己主義”分為五個層次來看,更容易分辨“利己”的優劣。

最底層:損人又損己

“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必然是處在“利己主義”的最底層,或許目的是“利己”但行為卻是損人又不利己。

舉一個誇張的例子,為了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足夠努力,所有的事情都搶着做,工作時間是5+2,白+黑,不分晝夜,就是要竭盡全力的表現自己,這類人被稱之為“内卷狗”也不為過。

可是身邊的同事是什麼感覺呢?老闆暫時覺得是好事,可是會逐漸發現,這類人是逐漸加劇内耗的種子,人總是不争則已,一争一搶,就容易六親不認,不擇手段,結果就是損己也損人。

所有的事情都會争搶,就是為了争微不足道的面子,都會出口傷人甚至出手傷人,赢了也是輸了,輸了更是輸了。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會理性的權衡利弊,計較得失,這類人雖然少,但也存在。

第二層:損人但利己

“利己主義”最典型的就是“損人利己”,不惜損害别人的利益,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這類人被大家稱之為“小人”也比較貼切。

損害他人利益,獲取自己的利益,從長遠看,必然也會遭到反噬。有句話說得好“打人一拳,防人一腳”,沒人願意白白吃虧,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當下“踢一腳”的能力,但關鍵時候,必然會起到負面作用。

比如,一個撈回扣的采購,或許當下與領導“一條心”,因為他們是暫時的利益共同體,損公肥私,損人利己。但随着人的欲望不斷提升,利益分配的不均衡,這個所謂的利益共同體很容易被瓦解。

更何況沒有不透風的牆,無論是經手的人,還是供應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裂痕,會越來越大,最終反噬都會體現在具體的某個人身上。

利己是人性,但損人隻是實現利己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所以也處在較低的層次不可取。

第三層:利己不損人

職場上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要影響自己的利益,就已經十分難得。“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态。

每個人的職位不同、分工不同、責任不同,自然立場也不會相同,隻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場把本屬于自己的事情做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就好。

至于别人的事情,為什麼非要伸出援手?除非對自己有利,還是屬于利己的範疇,但也向利他的傾斜,但這不是真正的利他,而是為了“利己”而“利他”的行為。

無論是利己不損人,還是因為“利己”而“利他”的行為,都屬于利己不損人的範疇。這就像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利己的行為,但并不損害别人的利益。至于因為自己能力提升,得到重用加快别人不受重用的進程,這不算是損人,而是利己過程必然會經曆的進程。

“利己”而不損人,是大多數人選擇“利己”的行為,隻要管提升自我,做好分内的事情即可,類人屬于相對比較普遍,也屬于人之常情。

第四層:損己但利人

損己但利人這種人個人把他稱之為“英雄式”的行為,這類人相對較少,但大多數都受人尊重。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榮譽、責任、原則,哪怕是自身利益受損依然選擇去做,值得敬佩。

比如,有些優秀教師,培養出很多的學霸,但卻沒時間輔導自己家孩子的作業;軍人為了榮譽、責任,不惜犧牲生命,也會保衛國家、人民的财産安全。

雖說有職業屬性,但也有個人的行為,不提利益,隻講談品質,無疑值得尊重。雖然有些人不解,但确實也存在。

最近看了由《長夜難明》改編的電視劇《沉默的真相》,劇中的白宇飾演的檢察官江陽值得敬佩,但個人表示不理解。本來一個大好前程的檢察官,刑警隊副隊長,因為毫不相幹的人,十年的時間,為了證明一個人無辜,家毀了,事業沒了。雖然損己,但利人,維護集體的利益。

這類人的行為,作為普通人難以理解,但品質卻值得提倡,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計較個人得失,長遠來看,受益的也是更多的人。

這類人受人尊重,就像我們優待退伍軍人,烈士子女;尊重靈魂的工程師……

最高層:利人且利己

用利人的行為來利己,這才是最高的層次。這是價值輸出的過程,就像人們常說的“幫助别人就是幫助自己”道理相同。

領導提拔下屬,下屬将領導的權力延伸;學者把知識傳播,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收獲了名聲;知識播主把所學知識通過網絡傳播,收獲了粉絲、流量,最終得到變現。

利他與利己從來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效結合的過程,就像人脈不是多少人能幫助你,而是你能幫助到多少人。

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交換,價值能與人、與世界交換得越多,自己收獲的也就會越多。比如,你能幫助到同事,那麼你能收獲友誼,你能幫助公司,那麼你會得到提拔,你能幫助行業提升,能幫助人類……收獲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最高層次的利己,是用“利他”的方式,來達到“利己”的目的。用利他來收獲利己,才是最高層次的“利己主義”。

寫在最後

職場中“利己主義”并沒有錯,差别在于“利己”的層次不同,産生的效果也天差地别。人性自私是常态,關鍵在于“利己”采用何種方式,層次越高,“利己”産生的效果好,甚至會被人忽略掉“利己”,而是更關注“利他”的行為,所産生的價值。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