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十四五”鄉村建設再加力

01新提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這是一個新提法。其實,鄉村建設始終在路上,自從有了鄉村,便有了鄉村建設,鄉村建設一直沒有停止過。

中國鄉村延續上千年,是糧食、人力、生态和中國傳統文化(鄉土文化)等資源的涵養地,曾長期是中國的主流社會,但中國鄉村成為自我繁衍的犧牲品,長期存在固步自封、小農經濟、土地羁絆、“貧、弱、愚、私”及其因果循環等現象。

當前,存在鄉村集體和人均收入偏低、創收渠道較少、收入存在不穩定風險、消費能力不足和城鄉差距較大等問題,鄉村建設亟需在十四五期間再加力。

02“十四五”鄉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中國的鄉村建設面對的是生于鄉土社會的中國人和“倫理本位”的中國社會,表面上要通過引進資金、技術、能人,完善公共服務和發展鄉村經濟,根本上要激發出村民的自覺建設鄉村的理性。

鄉村建設的關鍵任務是以工商促興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完善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差距;難點任務是培育村民的自覺能動性,打造村民“安居樂業,無憂無慮”的向上人生。

鄉村建設需要揚棄那些與現代文明不相容的理性,克服公民意識淡薄、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欠缺、革新精神淡薄、向外觀望(看客心态、見風使舵心态)、隐晦權利要求、利他能力不足和鄉村傳統保障模式不足等弊端,塑造村民知禮守法、崇善向上的公民精神,培育村民建設鄉村的自覺能動性,唯有如此,才能保障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

近階段的主要任務是:1)完善鄉村保障,塑造村民知禮守法、崇善向上的公民精神;2)建設縣級農村工業園和農業産業園,扶持農工商并舉,實現鄉村産業興旺和生活富裕;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鄉村生态宜居。

03完善鄉村保障

完善鄉村保障應由國家統一推進(國家救濟鄉村)。國家應推動現代鄉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加速成形,進一步強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3年始)、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始)和農民社會養老保險(2009年始),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救災、扶貧等救濟和優撫安置制度,紮實推進農民工參與社會保險、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醫療救助和教育救助等工作,讓農民放心、寬心;同時,要進一步完善鄉村發展保障,頂托農業生産,扶持農村工業園建設。

總體上,與城市社會保障改革比較,鄉村社會保障改革相對滞後,鄉村社會保障的社會化能力較弱,資金缺口較大,鄉村社會保障的政策、制度和體系有待完善,鄉村社會保障是中國社會保障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短闆。

04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農村經濟是鄉村建設的命脈,鄉村建設要優先發展農村經濟。目前鄉村最大問題就是鄉村經濟情況較差,不僅規模小,而且生産、流通、消費和金融等活動滞緩,農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低,部分地區集體經濟收不抵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都較低且财産性收入所占比例極低。

提高工資性收入是快速提高農民收入和縮小城鄉差距的突破口。建設縣級農村工業園和農業産業園,扶持農工商并舉,保障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和穩定收入,保障村集體穩定收入,活躍鄉村生産、流通、消費和金融,是鄉村建設的當務之急。

05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安居才能樂業,不僅要做到“居者有其屋”,還應盡可能做到“居者優其屋”,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但有些鄉村的空間布局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務落後,村容村貌差,環境髒,甚至進村入戶都有困難,急需整治。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任務是:

1)推進污水垃圾處理。推廣三級化糞池,實施廁所糞污治理。因地制宜建設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解決污水直排問題,整治垃圾簡易堆置場(點)。加強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控制稭稈等農業垃圾污染。

2)加強村落院落規劃建設,提升村容村貌。統籌鄉村空間規劃,綠化美化院落村落,形成生活生産和生态功能區,強化鄉村空間的生物安全防護功能。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提升田園風光品質。

3)完善行政服務、衛生保健、生活服務、文化休閑、公共照明等公共服務設施。

4)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調動内生動力,促進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把農村建設成具有自然性和延續性的“花園式鄉城”。

06鄉村建設的注意事項

鄉村建設要寓精神建設于經濟建設之中,提高村民和村幹部的受教育水平,豐富村民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救濟鄉村和鄉村自救雙管齊下。農工商并舉,以工商業促興現代農業。要考慮村民的消費意願和資金承擔能力,上馬建設項目時要權衡增殖與消費的關系、面子工程與精打細算的關系和“止病痛”與“治病根”的關系等。要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并舉,融洽三治關系,促進三治融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