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百病始于腳,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護足不畏老

足療益處

足療又稱足底按摩,則是運用中醫原理,集檢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無創傷自然療法。

足療在中醫文化中,足浴療法源遠流長,它源于我國遠古時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傳統。古人曾經有過許多對足浴的經典記載和描述: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蘇東坡曰:“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又在詩中寫道“它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複聞鐘鼓”。 陸遊道“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澆湯”。清朝外治法祖師在《理論骈文》道“臨卧濯足,三陰皆起于足,指寒又從足心入,濯之所以溫陰,而卻寒也。

濯足草本足浴液 “濯足” zhuó zú語出《孟子·離婁上》:“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晉 夏侯湛《東方朔畫贊》:“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 宋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 詠史詩八首之五左思(字太沖,太康年間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峨峨高門内。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遊。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裡流。 《水調歌頭》 泛湘江 張孝祥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号于湖居士 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吳山楚澤行徧,隻欠到潇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闾文字,還與日争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濯足草本足浴液》婁興華 古有孟子滄浪之水濯足,今有世人草本入水健足。臨睡濯足,安神靜心,任三九北風寒,吾獨塵埃外;溫養之氣足底升,濯去萬千病;水調歌頭常頌,濯足草本經。 足浴液是一種用于足部保健,足部治療的一種洗劑,一般有中藥保健類的和保健清潔類。 足浴液品牌:濯足草本足浴液 獅傲康足浴液獅傲康純草本足浴粉等 足浴液成為保健治療與一身的家庭自療方式。是通過足部給藥,實現用腳吃藥,把病去掉的一種可行方法。

但實際上,我們知道,中醫曆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

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接人體髒腑的12 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于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内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内髒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髒”,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理療學的觀點看,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至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至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的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梢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藥物,還能防治感冒、腳疾、凍瘡和關節痛等症。足療湧泉穴還有壯陽的作用。

其中小兒中藥足療法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中藥足療法

小兒中藥足浴法的來源及發展:小兒中藥足浴法同其它藥浴療法一樣,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黃帝内經》中就有“其有邪者,漬行以汗”可見當時已提倡用沐浴療法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藥方》載有“嬰兒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豬煎膏和之。小嬰兒以水半鬥,大者以水一鬥,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撓以浴之。隋唐時期《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傷寒》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的浴兒、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兒科醫家錢已對本療法用于兒科證治。清代吳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經驗,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療疾病,成為真正的小兒中藥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國内繼承最系統的小兒中藥足療法為鄭氏小兒中藥足療法,從晚清到現在,經過鄭氏紅藥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使小兒中藥足療法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足療,即熱水洗腳,加之一些科學的腳部按摩。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和“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祛暑;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




腳根 精氣之根 人老腳先老 養生防老先養腳

來源:鳳凰中醫


對于每個人來說,對于我們身體上的部位每天關注最多的就是面部,尤其是女性朋友,每天都喜歡照鏡子,對于自己的面部關注的也比較多,所以自然也就注意保養,當然面子問題我們自然因該關注,但是對于我們的底部雙腳我們應該也要注意保護,腳是熱的“第二心髒”,中醫認為人老腳先老,由此可了解到腳也應該是我們養生保健關注的重點,那麼平常應該如何保養呢?


腳根 精氣之根 人老腳先老 養生防老先養腳
人老腳先老
古人認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氣之根;耳根,神機之根;腳根,精氣之根”。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
腳位于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系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人老腳先老”。當你為家庭、為事業日夜奔波,漸漸發現上樓不再輕松自在,長路步行腳軟腿酸時,衰老随着精、神、氣的減少而逐漸逼近。腳部保健則是延緩衰老的好方法。
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起自于足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均止于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髒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對足部的刺激能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對全身進行調節。
按揉湧泉
搓揉湧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足心。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足宜長擦”,長壽皇帝乾隆親身恭行的“十常”養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學者陳書林記載了“擦湧泉”的養生術,并謂“先公每夜常自擦腳心至數千,是以晚年步履輕便”。蘇東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閉目盤膝按揉腳心。
湧泉穴為什麼被如此重視,又具有什麼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于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指擦湧泉:以左手拇指螺紋面,緊貼右足湧泉穴皮膚,稍用力下壓,持續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湧泉穴,每天睡前、醒後各一次,可反複摩擦30~50次,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此法用力專于湧泉穴,刺激量比較大,舒肝降壓、益腎利尿作用顯著
按揉腳趾
足趾部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論,五足趾反應人的大腦及面部竅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大趾,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四趾同法。然後用左手揉捏右腳趾。
足趾距離心髒最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于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症。



人老腳先老,養生先養腳
古人認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氣之根;耳根,神機之根;腳根,精氣之根”。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足才是精氣的總集點。­


腳位于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系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人老腳先老”。當你為家庭、為事業日夜奔波,漸漸發現上樓不在輕松自在,長路步行腳軟腿酸時,衰老随着精、神、氣的減少而逐漸逼近。腳部保健則是延緩衰老有養生方法。­

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起自于足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均止于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髒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對足部的刺激能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對全身進行調節。­

按揉湧泉­

搓揉湧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的足心。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足宜長擦”,長壽皇帝乾隆親身恭行的“十常”養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學者陳書林記載了“擦湧泉”的養生術,并謂“先公每夜常自擦腳心至數千,是以晚年步履輕便”。蘇東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閉目盤膝按揉腳心。­

湧泉穴為什麼被如此重視,又具有什麼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于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指擦湧泉:以左手拇指螺紋面,緊貼右足湧泉穴皮膚,稍用力下壓,持續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湧泉穴,每天睡前、醒後各一次,可反複摩擦30至50次,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此法用力專于湧泉穴,刺激量比較大,舒肝降壓、益腎利尿作用顯著。­

按揉腳趾­

足趾部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論,五足趾反應人的大腦及面部竅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大趾,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四趾同法。然後用左手揉捏右腳趾。­

足趾距離心髒最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于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症。­

旋轉腳踝­­

活動腳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記載“舒左腳,右手承之左右捺腳,從上至下直腳二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後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

前後卻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轉之意。­

轉腳踝可以去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重心移向左腳,右腳尖點地,意足尖為支點旋轉腳踝。左腳亦然。­

坐位時,将左腳放于右腿上,左手輕扶左腳踝,右手握左腳五趾活動腳踝。然後左手活動右腳踝。­

無扭傷時,轉動腳踝,舒活筋脈,增加腳部活動的靈活性,預防扭傷。已扭傷,視情況輕輕幫助活動踝部,使氣血通行,幫助恢複。­

提示:扭傷後何時及如何活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損傷。­

簡單小法:­
魚際對腳心,緩解疲勞暢氣血。坐于登上将右足放于左腿上,右手扶托主右足腕。以左手小魚際處做上下推擦,至足心發熱為止,另一足如法推擦。­

此法為推擦足心區域,搓足心可使足部血液通暢,進而通暢全身氣血,可有效的緩解疲勞,預防下肢酸軟。如睡前用熱水洗腳後擦腳心,效果更好,而且有利于睡眠,對于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作用。­

足心對手心,水火相既濟。兩手掌搓熱,用左掌心對右足心,以全掌摩搓全腳,全腳發熱為度。再以同發摩搓左足。睡前搓熱兩腳,可同時配合叩齒咽津法。­

此法以勞宮穴對湧泉穴,從足跟到足心全面按摩,配合叩齒咽津,使濁氣下行,虛火下降。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心火下降,腎水上行,可以防治高血壓、頭眩、耳鳴、失眠、頭頂痛、咽痛、足部痿弱酸疼、麻木浮腫及下肢攣疼等病症。­

足跟搓足心,功簡效不減。側卧或坐位,用左足跟搓右腳心,然後用右腳跟搓左腳心,以腳心發熱為度。本方法方便簡單,用腳跟搓腳心同樣可以起到滋腎降壓、安神之功效,同時還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可謂一舉兩得。 ­

《腳底按摩》一

《腳底按摩》三

養生先養腿和腳

 

  劉長信 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眩暈頭痛血壓高,

  經絡腿療有奇效

  自測指标

  1. 最初症狀為疲乏、失眠、煩悶、耳鳴、眼花,時有頭暈、心悸、記憶力減退,休息後可消失。血壓明顯升高時,可出現頭暈加重,頭痛,甚至惡心、嘔吐。在勞累或情緒激動等引起血壓迅速升高時,症狀尤其明顯。

  2. 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僅僅在體檢或發生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時,才發現高血壓。

  3. 在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且持續存在時,可确診為高血壓。

  4. 四種人存在極大的發病風險: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高血壓,日常飲食口味偏鹹,有嗜煙、嗜酒習慣,體形肥胖或超重。

  高血壓病與中醫裡的“頭痛”、“眩暈”、“中風”的病症相關。

  1. 眩暈。

  中醫認為“眩暈”的發生,屬虛症者居多。如陰虛則肝風内動,血少則腦失所養,精虧則髓海不足,都容易導緻眩暈。其次,疾濁壅遏或化火上蒙,也可能導緻眩暈。

  2. 頭痛。

  頭痛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傷兩大類。内傷疾病導緻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也可能發生頭痛。

  3. 中風。

  中風的主要病因,在于患者氣血虧虛,以及心、肝、腎陰陽失調,加上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房事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導緻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于濡養;或者陰虧于下,肝陽暴張,形成上實下虛、陰陽互不維系的危急症候。

  【劉教授提醒】下面四種人,要格外留意血壓變化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飲食口味偏重,肉類食物偏多,導緻鹽分、脂肪攝入量過大。加上生活習慣也不好,多食少動,使得肥胖人群不斷增加,這些都是導緻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所以,下面四種人,應該格外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

  一是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高血壓;

  二是日常飲食口味偏鹹;

  三是有嗜煙、嗜酒習慣者;

  四是體型肥胖或超重者。

  瀉内火,補體虛,舒服降血壓

  在治療高血壓方面,中醫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經過不斷研究,近年來國内醫學界也推出了不少降壓中藥和降壓穴。針對痰、火、虛、瘀等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我們利用藥物外用和穴位刺激等方法,通過腿療瀉火祛痰、補虛和絡,從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一)平肝瀉火降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在很大程度上是肝陽上亢造成。所以,中老年人、經常喝酒的人以及平時脾氣不好的人,往往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平肝瀉火的降壓方法。

  藥物:鈎藤30克,荔枝核30克,夏枯草30克,野蒺藜30克。煮水20分鐘後,維持藥液溫度40℃左右,洗泡雙腿30分鐘,以背部微微出汗為宜。

  鈎藤又名莺爪風,在葉腋處有彎鈎,故名鈎藤,以帶鈎莖枝入藥。鈎藤入藥最初的文字記載見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醫别錄》。中醫學認為,鈎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經,有清熱、平肝、止痙的功效。臨床上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療高血壓。經藥理實驗證實,鈎藤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卻不會産生嗜睡的副作用。

  穴位:太沖、水泉、内庭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的腧穴,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位于人體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該穴位于足背側,第1、2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是此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太,大也。沖,沖射之狀也。肝經的水濕風氣由行間穴傳來,至太沖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沖散穴外,故名太沖。

  水泉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的郄穴,該穴位于人體的足内側,内踝後下方,當太溪穴直下1寸,大概2橫指,跟骨結節的内側凹陷處。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該穴的意思是腎經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經水因本穴所處位置低下而為聚集之狀,隻有極少的滿溢之水外傳照海穴的高位,經水的運行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腎經郄穴。

  内庭為足陽明胃經的荥穴。内庭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它的去熱、去肝火、去胃火作用非常好,相當于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

腳底是人體最大的福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身體的哪一部分最值得關注呢?是五官、脖子、胸部、臀部,還是我們每天幾乎都忘記的腳底?答案是:腳底。我們的腳底可能是最不被關注的地方,然而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俗話說:"足弱無長壽。"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确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髒"。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占了52塊。
我們每個人的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着豐富的神經末梢,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經常敲打足底,有滋陰降火、安神明目、調補肝腎的作用,可防治頭痛、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炎等病。
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衆健康法。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還有無數的神經末梢,并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腳部還有大量的神經末梢,多做足部按摩,可活化内髒器官機能;消除畏冷、浮腫;緩解肩膀酸痛、視覺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隐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按摩腳底的方法很多,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腳心向腳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發熱為度,兩腳輪流進行;還可用手掌反複搓腳心l5分鐘。如果時間充裕,再加上以下的按摩:左手按住右腳腳心,前後活動腳踝5次,換左腳;向外側揉按并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向内側揉按并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左手固定右腳掌,右手握腳跟,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右手拇指輕按膝蓋裡側,左手握腳踝,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

腿足保健法
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摩腳
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内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高擡貴腳:
每天将雙腳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髒,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髒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擡腳也有好處。
搓揉腿肚: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甩腿:
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跷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
現在人都生活壓力大,工作又非常繁忙,一旦生病了,要麼就是忍痛堅持工作,然後進行常規的打針吃藥。其實,這對于身體而言,根本毫無意義。生病了,就是身體抗議了。我們需要的是認真地去對待它,調理它,放松它。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自我保養。那麼這一節,我們說說近幾年火暴起來的足療,簡單地說,足療就是在專業按摩師的操作下,采用不同的藥液,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起到調暢氣血、平衡陰陽、健身療病的目的。可做足療,非得去外面嗎?這裡,咱們就說說如何自己給自己做養生的足療。
祖國醫學認為足部穴位和五髒六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是現代醫學解剖學證明雙足密布着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無疑都說明腳與人體健康的重要關系。因此,足療被廣泛地用于失眠、"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糖尿病、下肢麻木發涼、微循環障礙、亞健康等30餘種疾病的調理和治療。其中,以治療失眠、高血壓療效最為顯著。中醫認為失眠皆因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火上擾、肝腎陰虛所起,即與心、脾、腎、肝相關。
那麼,要想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動手做足療前對泡腳水的選擇上,當以養血、安神、清心、舒肝的藥材為主,将水溫控制好,就可以把腳放進去。在手法上,要多用滾法、揉法、推法、拿法,輕重力度也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節。自己按摩一下湧泉穴、照海穴、三陰交、足三裡。一般按摩完當天晚上失眠就能改善,随後再堅持調節4~5次基本睡眠就能逐漸恢複正常。
有讀者自己在家做過足底按摩,大家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有酸、脹、麻、疼痛等感覺,就意味着有多種疾病?"有些讀者甚至還出現了疑神疑鬼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耐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自我按摩時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酸、脹、麻、疼痛等感覺也不盡一樣,不要看見有些書上說你酸痛了就是有病的征兆,這就有點偏激了。那麼,怎樣從穴位上反映出疾病的先兆呢?很簡單,當在一隻腳或腿上按壓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在另一隻腳或腿上的同樣穴位、出現同樣程度的疼痛感,那就可以排除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性。
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泌尿系統的問題,他們很痛苦,又不想總是提起這個令人不好意思的話題。怎麼辦?很簡單,用大拇指分别推按雙腳上的尿道反射區,兩個手向前推。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熱、灼痛這些問題,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在尿道反射區順着向前推20分鐘,并在推的過程中不停地喝水。在腳上的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幾個反射區各重點按揉或推刮10次。
按摩不隻是治标,而是要治本。身體所有的器官彼此之間休戚相關。一個器官有問題,連帶另一個器官也會不正常。我們自己做足療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個反射區都可以按摩5分鐘,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害處的。遇到急性病症時,按摩時間可加1倍或3倍也不會有危險。需要強調的是在按摩肝髒和脊柱反射區時應小心。當腎髒功能良好時,才可在肝髒反射區按摩5分鐘以上,否則大量的有毒物質将進入循環系統,卻沒有能及時排出體外。脊椎的反射區不可按摩太久,因為這個部位按摩太久會使血流加強而産生暫時性的不良反應。建議每天花30分鐘做按摩,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腳上藏着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
中醫理論記載,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 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熱水舒舒服服泡個腳,自己在腳心、腳背按、揉、扯、壓,身心也就不知不覺随之徹底放松,夜晚還能香甜入夢,這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生活享受。體會到舒服感的同時,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經常做适當的腳部按摩,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隻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隻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最終目的是達到舒經活絡、松弛神經。腳底按摩雖然好處不少,但也沒有必要每天來做,這反而會損傷肌肉。按摩一次後,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環,隔天還是有這方面的效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隔兩天再來做。
因為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腳底按摩對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如經常失眠、體質虛弱者等,進行腳底按摩後,療效顯著。糖尿病患者的兩腳常會因為病情的加劇而最終不得不被殘酷地鋸掉,關鍵就在足部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因此,患上糖尿病的人,應經常接受腳底按摩,讓血液通達末梢神經所在部位。一部分的腎髒病患者也應多做腳底按摩。但是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壞死或出現潰爛現象,就不适合進行腳底按摩。
腳底按摩祛病的小寶典
便秘、幹咳
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主要刺激腳上的大腸反射區,它在左、右腳心靠腳跟處,分别呈門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腳内踝往上約四指處的肛門區,也有同樣之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實症,實則瀉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治療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氣管反射區,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可止咳、消炎、抗過敏,秋天燥腎起調節作用,這些都是按摩時的重點反射區域。

失眠、神經衰弱
兩腳後跟都有一失眠點,而心主神門,心又與小腸相表裡,腹腔神經也能影響神經緊張,所以心、小腸、腹腔反射區也要刺激。

疲乏、腰酸背痛
腎輸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洩,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頸椎、腰椎、胸椎的異常,直接導緻人的腰酸背痛。甲狀旁腺能調節鈣代謝,促使肌肉神經興奮。
為追求更好的效果,大家在按摩前最好用熱水來浸泡腳,涼了再不斷地添熱水,堅持半小時,如果其中能加上針對自身某種疾病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自我按摩對于失眠患者效果特别有效,因為泡腳能促使血液下行,幫助入睡,建議泡得越久越好。自己按摩時的分量因人、因病而異,而且難免有痛感。如果覺得太痛,可适當放輕,但在刺激緻病的關鍵點時,痛感必不可少。但是千萬要注意,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衰竭的病人禁用腳底按摩。此外,孕婦要慎用,老人按摩時刺激要輕。

光腳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
采訪多了,我發現,每一位糖友都有自己的一套養生、控糖絕招,那麼,眼前這位神采奕奕、充滿激情的老人,是不是也有不為人知的秘方呢?她願不願意将秘方傳授給我?
說明了我的意圖,沒想到她大方地說:“也不算什麼秘方,算是我自創的養生方法吧。幾個糖友試了都說好。”
我眼前一亮!
沒想到她的秘方說出來,讓我大跌眼鏡:原來就是光着腳丫,在泥土地上走。這算是哪門子養生方法啊?憶苦思甜?返璞歸真?我哭笑不得。
看我這副難?置信的表情,她笑了,帶着我來到不遠處的東單公園。呵,好茂密的松樹林啊,一排排松樹整齊地排列着,風兒輕拂,一陣陣夾雜着泥土香、青草香和松樹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禁深深吸了口氣,啊,多久沒有這樣親近自然了?
方華開始示範她的踩泥土養生法。隻見她信步走到松樹林中,脫下鞋,再脫下襪子。看着她穿着一身體面的毛料衣裙卻光着腳站在土地上,我不禁笑出了聲。她示意我照着她的樣子去做。
哎喲,好涼的方磚地!
“這樣不行,必須踩泥土地。”
涼而不冷,溫潤如玉,這是我雙腳踏上泥土地時一刹那的感受。試着?上幾步,原來大地竟然是有彈性的,像一雙大手承托着我,我能感到落腳時濕潤的泥土被擠到一旁時微微的癢感,能感到細小的沙礫觸碰腳底時輕輕的痛感,腳與泥土親密接觸,竟然是這樣的舒服和惬意!走着走着,我感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樹,貪婪地吸取泥土中的養分和力量,有一種說不出的輕松。這種體驗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半個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方華告訴我,隻要天氣允許,她每天早晚都會來這裡走上半個小時。
自從每天光腳行走,原先吃的拜糖平減了量,血糖依然非常令人滿意。這個養生法好幾個糖友都試過了。有一位53歲的趙先生,原來吃消渴丸每天3次,每次10丸,血糖剛好到高限上。行走兩個月後,消渴丸每天吃兩次,每次5丸,血糖很理想。另一位糖友吳女士49歲,身高1米58的她體重達到75公斤,血脂高,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行走半年後,體重減了17斤,糖化血紅蛋白也正常了。還有一位56歲的周女士患有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吃完飯肚子脹,嚴重時還會嘔吐,行走3個月後,飯後胃脹、肚子脹的感覺明顯減輕,再也沒有發生嘔吐。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越走越舒服,越走越健康。
泥土,何以造就降糖的神話?
在圖書館一排排的中醫古籍之中,我終于揭開了謎底。
堪稱中國?代智慧之精華的奇書《周易》認為,人屬于“坤土”。《黃帝内經》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說法,意思是,同樣屬性的東西容易湊到一起,也就是“物以類聚”。人既然屬土,那麼就與自然界的土壤分外親密,人與泥土親密接觸,通過泥土對人的作用,可以治愈疾病,休養身心。我驚訝地發現,赤足走路竟然不是今人自創,《黃帝内經》早已經記載了古人就有清晨起來赤足、散發在庭院中行走的養生習慣。
無論是中國古代哲學,還是醫學,都十分講究五行在人體健康方面的應用。《黃帝内經》把五行、五方、五髒、五季的對應關系闡述得十分清楚:

東方屬木,對應肝,季節為春;
南方屬火,對應心,季節為夏;
西方屬金,對應肺,季節為秋;
北方屬水,對應腎,季節為冬;
中央屬土,對應脾,季節為長夏。

細心的人會看出其中的玄妙之處:五行中,土處在最特殊的一個位置,不偏不倚,居于正中。五髒中,脾處于最特殊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居于正中。居于正中的位置,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起到“糾偏”的作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能夠指揮四面八方的交通一樣,哪個髒腑有了不良傾向,太過了,或者不及了,居于中央位置的脾就能及時調整。所以中醫有“脾為後天之本”的?法。

脾土如此重要,卻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軟肋。中醫講“脾失健運,痰濕内生,化成内熱,耗傷津液,發為消渴。”一連串的問題,很像多米諾骨牌效應,骨牌的第一張,恰恰是脾。那麼,光腳踩踩泥土地,讓“泥土”和“脾土”串通起來,讓自然界的土去激發、補充人體的“土”,自然對糖尿病人有好處。現代中醫又是怎麼解釋的呢?

一位研究中醫推拿學的教授分析說,泥土是一種很好的按摩材料。光腳走在泥土上,土質對腳底起到均勻的刺激,松軟濕潤的土質能夠恰到好處地貼合腳底,并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這是任何手工的按摩都達不到的?果。此外,土質中的小石子、小沙礫能對腳底的穴位進行中等強度的刺激,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腳底按摩。可以說,光腳踩泥土地,是大自然與人的對話、交流,能達到身與心的平衡。

物理學上的解釋更有意思:物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制造業不斷進步,人類能夠合成數以千萬計的化學品,這些化學合成品都是自然界所沒有的,比如化纖、尼龍、聚酯等,這些材料穿在身上,用在手中,不知不覺産生了無數的靜電電荷,日積月累,人成了負載這些電荷的大電池。

可是,人體本身是個生物電磁場,大自然也是個巨大的磁場,幾十萬年來,人的電磁場?自然界的電磁場一直平衡、和諧、融洽。人成了大電池之後,與自然的平衡被阻隔,被更改,就會生出病來。所以,當人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的時候,是在自我放電,把身上積累的靜電電荷釋放出去,恢複平衡。

原來,光着腳走泥土地能保健、降糖,根本不是神話,這裡面的學問多着呢。

可問題是,一定要踩泥土地嗎?在城市裡尋找一片既幹淨又能讓人随便踩的土地也不是件容易事。那麼,在家裡的地磚、地闆上行走,可以嗎?

我決定自己試試。

冰腳,這是光腳踩地磚的第一感覺,很不舒服。試着多走幾步,發覺地面太硬,走?很容易累。關鍵問題是,隻有腳趾、前腳掌和腳後跟着地,足弓部位懸空,沒法受到按摩!

我把疑問說給中醫專家聽,專家說,最好不要光腳踩地磚、地闆。原因有很多:

首先,地磚、地闆不接“地氣”。中醫很講究這個“地氣”,認為萬物來自于塵土也終歸于塵土,土是萬物(包括人體)能量轉化的地方。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盆花養在高層建築中很容易枯萎,這就是不接地氣的緣故。花既如此,何況人乎!

其次,地闆、地磚沒有彈性,無法像泥土那樣,在人行走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緩沖,所以,在硬地面上走着走着就累了。而且容易傷到足弓,造成關節勞損。

再次,相比地磚、地闆,土質是非常松軟的,不管你是38的腳還是42的腳,全都能踩進去,泥土具有包容性;而踩在地磚、地闆上,着地的部分很小,受力部位有限,難以起到按摩作用。

最後,足部是人體一身之根,冰涼的地磚、地闆容易引寒上行,導緻腿腳抽筋、拉肚子、胃痙攣、女性痛經等問題,正所謂“病從寒中生”。

接接地氣養養生

如今,樓房越蓋越高,馬路越來越寬,人“接地氣”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在高層寫字樓裡工作的人,不妨中午休息的時候到樓下走走,接接地氣。

并不是走在地面?就叫“接地氣”。最好光着腳,或者穿布鞋,走在土地上,才有效果。穿着皮鞋、旅遊鞋走在柏油路上、人行便道上、商場、超市裡是接不到地氣的。

每天敲打腳尖10分鐘就能變年輕,太神奇了

朋友轉來的文章(作者是:張俊峰﹝韓國人﹞,景象新聞社前社長,國學院常任顧問)讀後覺得很好,放在這裡與大家共享!
── 二00五年秋天,和朋友們一起打完高爾夫回家,從車上拿高爾夫杆的時候,一不小心跌坐在地上。這一跌,讓我親身體驗了「年過七十膝蓋變得脆弱,腿部肌肉無力」的說法。膝蓋脆弱,上下樓梯就會覺得吃力。偶然一次機會,去了丹學修練中心,一位老師讓我每天試着做二百次的「敲打腳尖」。敲打腳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隻要伸直雙腿,把兩腳的腳後跟靠在一起,兩腳的大姆趾互相碰撞即可。做二百次大約需要兩分鐘,剛開始做的時候,兩分鐘是那麼的漫長和無聊,但是既然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堅持下來,于是一有時間就會做。
兩個月過去了,不但是膝蓋,就連腿部都感覺變得更有力量了,行動也變得敏捷了。以前每次打網球時,大腿和小腿肚都無法放松,還會經常抽筋,而且第二天兩腿會變得非常酸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症狀竟然消失了。

體驗到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就對敲打腳尖運動越來越感興趣了。據說敲打次數越多效果越好,于是我就将每天的二百次增加到五百次,五個月後,又增加到每天的一千下。現在是一天不做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膝蓋問題才開始的敲打腳尖運動,現在不但讓膝蓋痊愈了,而且感覺身體也比十年前更健康了,排便正常了,臉色也更好了。遇到熟人,他們都會說:「您是有什麼好事啊?怎麼臉色這麼好看?」、「您最近吃什麼補品呢?」

七十多歲的人們聚在一起,不免要經常談到健康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大家「敲打腳尖」運動。最近,這個運動在朋友間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會有咨詢電話打來,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每天一千個怎麼做啊?」。于是,我就将我的方法告訴了他們:剛開始,在嘴裡數着。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用手表設定十分鐘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在一般的情況下,十分鐘可以做一千二百次左右。如今連時間都不計算了,看電視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聽廣播的時候,隻要一有空就做,這樣下來,每天能做三千次左右。

現在,周遭的朋友們都開始贊歎敲打腳尖的效果。我有一個朋友,他晚上睡覺的時候,每兩個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做了敲打腳尖的活動後,每天晚上都能安穩地睡上五個小時。還有一個朋友做了之後,覺得自己的頭腦比以前變清醒了,集中力提升了,思緒變得敏捷了。

不久前,我開車去一個朋友家下圍棋,離開他家時忘記了帶眼鏡,急忙掉頭準備回去拿眼鏡,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

然能清楚地看見對面街上的标志 ── 以前不戴眼鏡是看不到的!于是,從那時開始,我平時就不戴眼鏡,雖然沒有特别去測量過視力,但明顯覺得視力比以前好了很多。

我做敲打腳尖運動二十個月來整體的感受是:運動沒有必要做很多種,隻要持之以恒地堅持某一項運動,就一定會看到它所帶來的效果。我的身體、我的心情每天都在變得更年輕,希望我的親身體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養生與抗衰老


健康知識】腳底,是人體最大的福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身體的哪一部分最值得關注呢?是五官、脖子、胸部、臀部,還是我們每天幾乎都忘記的腳底?答案是:腳底。我們的腳底可能是最不被關注的地方,然而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俗話說:"足弱無長壽。"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确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髒"。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占了52塊。

我們每個人的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着豐富的神經末梢,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經常敲打足底,有滋陰降火、安神明目、調補肝腎的作用,可防治頭痛、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炎等病。

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衆健康法。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還有無數的神經末梢,并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腳部還有大量的神經末梢,多做足部按摩,可活化内髒器官機能;消除畏冷、浮腫;緩解肩膀酸痛、視覺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隐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按摩腳底的方法很多,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腳心向腳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發熱為度,兩腳輪流進行;還可用手掌反複搓腳心l5分鐘。如果時間充裕,再加上以下的按摩:左手按住右腳腳心,前後活動腳踝5次,換左腳;向外側揉按并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向内側揉按并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左手固定右腳掌,右手握腳跟,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右手拇指輕按膝蓋裡側,左手握腳踝,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

腿足保健法

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内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高擡貴腳:每天将雙腳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髒,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髒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擡腳也有好處。

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跷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

現在人都生活壓力大,工作又非常繁忙,一旦生病了,要麼就是忍痛堅持工作,然後進行常規的打針吃藥。其實,這對于身體而言,根本毫無意義。生病了,就是身體抗議了。我們需要的是認真地去對待它,調理它,放松它。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自我保養。那麼這一節,我們說說近幾年火暴起來的足療,簡單地說,足療就是在專業按摩師的操作下,采用不同的藥液,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起到調暢氣血、平衡陰陽、健身療病的目的。可做足療,非得去外面嗎?這裡,咱們就說說如何自己給自己做養生的足療。

祖國醫學認為足部穴位和五髒六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是現代醫學解剖學證明雙足密布着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無疑都說明腳與人體健康的重要關系。因此,足療被廣泛地用于失眠、"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糖尿病、下肢麻木發涼、微循環障礙、亞健康等30餘種疾病的調理和治療。其中,以治療失眠、高血壓療效最為顯著。中醫認為失眠皆因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火上擾、肝腎陰虛所起,即與心、脾、腎、肝相關。

那麼,要想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動手做足療前對泡腳水的選擇上,當以養血、安神、清心、舒肝的藥材為主,将水溫控制好,就可以把腳放進去。在手法上,要多用滾法、揉法、推法、拿法,輕重力度也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節。自己按摩一下湧泉穴、照海穴、三陰交、足三裡。一般按摩完當天晚上失眠就能改善,随後再堅持調節4~5次基本睡眠就能逐漸恢複正常。

有讀者自己在家做過足底按摩,大家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有酸、脹、麻、疼痛等感覺,就意味着有多種疾病?"有些讀者甚至還出現了疑神疑鬼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耐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自我按摩時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酸、脹、麻、疼痛等感覺也不盡一樣,不要看見有些書上說你酸痛了就是有病的征兆,這就有點偏激了。那麼,怎樣從穴位上反映出疾病的先兆呢?很簡單,當在一隻腳或腿上按壓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在另一隻腳或腿上的同樣穴位、出現同樣程度的疼痛感,那就可以排除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性。

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泌尿系統的問題,他們很痛苦,又不想總是提起這個令人不好意思的話題。怎麼辦?很簡單,用大拇指分别推按雙腳上的尿道反射區,兩個手向前推。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熱、灼痛這些問題,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在尿道反射區順着向前推20分鐘,并在推的過程中不停地喝水。在腳上的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幾個反射區各重點按揉或推刮10次。

按摩不隻是治标,而是要治本。身體所有的器官彼此之間休戚相關。一個器官有問題,連帶另一個器官也會不正常。我們自己做足療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個反射區都可以按摩5分鐘,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害處的。遇到急性病症時,按摩時間可加1倍或3倍也不會有危險。需要強調的是在按摩肝髒和脊柱反射區時應小心。當腎髒功能良好時,才可在肝髒反射區按摩5分鐘以上,否則大量的有毒物質将進入循環系統,卻沒有能及時排出體外。脊椎的反射區不可按摩太久,因為這個部位按摩太久會使血流加強而産生暫時性的不良反應。建議每天花30分鐘做按摩,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腳上藏着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

中醫理論記載,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熱水舒舒服服泡個腳,自己在腳心、腳背按、揉、扯、壓,身心也就不知不覺随之徹底放松,夜晚還能香甜入夢,這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生活享受。體會到舒服感的同時,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經常做适當的腳部按摩,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 5~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隻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隻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最終目的是達到舒經活絡、松弛神經。腳底按摩雖然好處不少,但也沒有必要每天來做,這反而會損傷肌肉。按摩一次後,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環,隔天還是有這方面的效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隔兩天再來做。

因為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腳底按摩對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如經常失眠、體質虛弱者等,進行腳底按摩後,療效顯著。糖尿病患者的兩腳常會因為病情的加劇而最終不得不被殘酷地鋸掉,關鍵就在足部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因此,患上糖尿病的人,應經常接受腳底按摩,讓血液通達末梢神經所在部位。一部分的腎髒病患者也應多做腳底按摩。但是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壞死或出現潰爛現象,就不适合進行腳底按摩。

腳底按摩祛病的小寶典

便秘、幹咳

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主要刺激腳上的大腸反射區,它在左、右腳心靠腳跟處,分别呈門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腳内踝往上約四指處的肛門區,也有同樣之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實症,實則瀉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治療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氣管反射區,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可止咳、消炎、抗過敏,秋天燥腎起調節作用,這些都是按摩時的重點反射區域。

失眠、神經衰弱

兩腳後跟都有一失眠點,而心主神門,心又與小腸相表裡,腹腔神經也能影響神經緊張,所以心、小腸、腹腔反射區也要刺激。

疲乏、腰酸背痛

腎輸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洩,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頸椎、腰椎、胸椎的異常,直接導緻人的腰酸背痛。甲狀旁腺能調節鈣代謝,促使肌肉神經興奮。

為追求更好的效果,大家在按摩前最好用熱水來浸泡腳,涼了再不斷地添熱水,堅持半小時,如果其中能加上針對自身某種疾病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自我按摩對于失眠患者效果特别有效,因為泡腳能促使血液下行,幫助入睡,建議泡得越久越好。自己按摩時的分量因人、因病而異,而且難免有痛感。如果覺得太痛,可适當放輕,但在刺激緻病的關鍵點時,痛感必不可少。但是千萬要注意,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衰竭的病人禁用腳底按摩。此外,孕婦要慎用,老人按摩時刺激要輕。

圖書 館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