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狀元才子的一首《悲秋》,全詩無一“秋”字,卻描繪出蕭瑟的秋景

中秋節過後,天氣更顯清涼,路邊的梧桐已經快要落去大半枯葉,人家陽台上的秋菊正在含苞欲放,成群的大雁也結伴飛向南方。

秋姑娘仿佛是一位出色的化妝師,田野裡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穗,荷塘中依然還有可親可愛的青碧荷葉,果園裡的枝頭上又結出了香甜粉嫩的鮮紅蘋果。

可是如此缤紛多姿的迷人秋景,依然無法阻止很多詩人的愁情和悲思,他們的眼中仿佛隻有蕭瑟的秋樹、輕寒的秋水,以及令人倍感肅殺的秋風。

其實這些都是由于詩人将悲情投射到景物的結果,正所謂人生自是有情癡,詩人們又經常多愁善感,所以每當遭遇困境,再碰到秋雨,自然而然就會感慨無限。下面分享狀元才子的一首《悲秋》,全詩無一“秋”字,卻描繪出蕭瑟的秋景。

《悲秋》

南宋 黃公度

萬裡西風入晚扉,高齋怅望獨移時。

迢迢别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黃公度是南宋著名詩人,他在29歲時考中狀元,此後曾在多地任職。由于得罪了當朝權貴,詩人有過多次被貶的經曆,也讓他深深地感慨命運多舛、世事無常。黃公度的詩歌作品樸實清新,又詞淺意深,這首詩創作于貶谪途中,抒寫了作者的滿腹憂愁。

首句點明深秋季節,“萬裡”二字極言萬木蕭疏的秋天。凄冷的西風入戶,詩人獨立高齋、怅望多時,他好像在等待着親友的到來,又似乎在期盼着一份驚喜,可是回應他的唯有秋風和寒意,卻感覺不到一絲的關懷。

詩人遠離故園,一路艱難跋涉,可是前路漫漫,充滿了險灘和暗礁,更不知何時才能安頓下來。“迢迢别浦帆雙去”,詩人遠眺前方的浦口,大小船隻來往穿梭,又在煙波浩渺之中時隐時顯。

詩人又努力地細細辨别,卻隻見“漠漠平蕪天四垂”。延伸到遠方的那片廣漠荒野盡顯靜寂,卻更讓作者感到迷茫和惆怅。“漠漠”二字,也呼應首句的“萬裡”二字,刻畫出秋日裡的蒼茫和蕭索。

頸聯轉而描寫近景,“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雨雲散去、天空放亮,林中的鳥兒抖落翅膀上的水珠,然後便開心地鳴唱,似乎從來都不覺得憂愁;而庭院中的梧桐卻日漸蒼老,也禁不住西風勁吹,不停地發出瑟瑟之聲。

處境凄涼之人,似乎覺得周圍的景物也顯得悲戚。雖然雨後初霁、山鳥歡鳴,卻更襯托出詩人的悲愁。而“寒聲”二字也造語新穎,其實聲音無所謂寒熱,作者采用了通感手段,令人更能體會此時此刻作者内心的悲哀。

詩的結尾展現了作者曠達的情懷,黃公度雖然身在旅途,信息不靈、語言不通,但是他依然時刻關注着大宋王朝的前途。詩人自小勤奮苦讀,也深明大義,他不計個人得失,更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要“不學楚人兒女悲”,絕對不會因為暫時的困境而不停地抱怨。

一年四季,既有春暖花開,也有冰雪霜凍,雖然景象萬千,卻不一定時刻都有人陪伴在身邊,總會有寂寞和孤獨時候。而詩人即使無人随他一起欣賞細水長流,也經常獨自一人觀看雲霞明滅,他依然鎮定自若、毫不退縮。

黃公度的這首詩全文無一“秋”字,卻細膩形象地描繪出一幅幅蕭瑟的秋景。無論是“萬裡西風、漠漠平蕪”,還是“雨意、寒聲”等等,都生動地刻畫出深秋時的凄楚景色,也無一不反映出作者的悲戚心情。可貴的是作者并未被困難壓垮,其曠達襟懷值得人們贊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