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期,在長安南郊有一位橫行鄉裡的纨绔子弟。他仗着出身世家,霸道蠻橫,欺男霸女,百姓們隻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
可二十年後,此人卻洗心革面,成為詩壇大咖,被後世稱為\\\"盛唐最後一位大詩人。這個人就是韋應物。
說起韋應物,大家應該都不太熟悉,但肯定學過他的那首《滁州西澗》。這首詩實在太經典了,堪稱寫景詩的典範: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而韋應物是怎麼從流氓少爺變成大詩人的呢?容筆者慢慢道來。
韋應物出身于關中望姓之首:京兆韋氏,其曾祖父官至宰相。當時,在長安流傳着這麼一首歌謠:\\\"城南韋氏,去天尺五。\\\"
韋應物以門蔭入仕,15歲就擔任唐玄宗近侍,相當于皇上的貼身保镖。早年的韋應物放縱不羁,他将殺人犯藏在家中,一起在鄉裡作惡。白天,韋應物和狐朋狗友們變着法子找樂子;晚上,韋應物到百姓家裡與人妻女私會,百姓們有苦難言,當地的司法機關因畏懼韋氏一族,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
韋應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這一切,他還以為日子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地過下去。但公元755年12月一場變故,擊碎了韋應物的美夢。那一年,爆發了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安祿山騎着戰馬,舉着馬刀,向長安殺來。唐玄宗倉皇出逃,楊貴妃香消玉殒,大唐由盛轉衰。
亂世中,韋氏家族昔日的權勢和富貴都變得不值一提,失去家族和皇帝蔭蔽的韋應物不再不可一世,失去靠山的韋應物成為别人肆意欺淩的對象。
經曆過滄桑巨變的韋應物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像之前那樣荒廢度日,必須潛心讀書,靠自己走出一條路來。自此之後,韋應物痛改前非,清心寡欲,一心向學,每日都在讀書中度過。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後不久,韋應物前往洛陽,擔任洛陽丞一職。之後的近三十年裡,韋應物先後在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吏。《滁州西澗》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是韋應物在任滁州刺史期間所作。
在地方當官期間,韋應物勤政愛民,經常自我反省,為自己拿着朝廷俸祿,卻不能為百姓們做更多的事而感到羞愧。此時的韋應物,早就不是當年那個荒誕不經的公子哥。
而且,韋應物還是個難得的清官,蘇州刺史任滿後,身無長物的他沒有路費回京等待朝廷的其他任命,隻好在蘇州無定寺寄居,不久後于蘇州去世,享年56歲。
韋應物在後半生寫下了不少詩文,他的詩淡然恬靜,意境優美,清新自然,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從飛揚跋扈的荒唐少年,到淡泊甯靜的大詩人,韋應物的一生雖不完美,卻值得人理解和尊敬。
上一篇
蕭愚談如何閱讀經典名著
下一篇
《醫宗金鑒》平脈法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