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走近東吳的政治鬥争(四):吳郡四大姓

對孫權來說,吳郡四姓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對手;對吳郡四姓來說,孫權隻是世家大族面前的一名過客而已。吳郡四姓興于東吳,盛于東晉,在孫氏滅亡後的數百年間,依然活躍在政治舞台上,可以說是“士族政治”的典型代表。

所謂的江東本土士族勢力,便是以吳郡“顧、陸、朱、張”四大姓為首的政治集團。吳郡四姓在江東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在江東本土士族中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和号召力。無論是孫策還是孫權,想要真正掌控江東,就不可能無視吳郡四姓的存在。

孫權與士族産生矛盾沖突的四個代表性事件“暨豔案”、“吳壹案”、“隐蕃案”、“二宮并阙”,都和吳郡四姓有關,甚至可以說就是孫權與吳郡四姓政治較量的體現。

顧家

代表人物:顧雍、顧邵、顧譚、顧承

在吳郡四姓中,顧家應該是東吳前期政治上的第一勢力。在東吳第一任丞相孫邵死後,孫權便啟用了顧雍作為東吳的第二任丞相。

顧雍出任東吳丞相,标志着江東本土士族徹底融入了東吳的權力核心階層,孫權也希望通過顧雍赢得吳郡四姓的支持,進而實現權力的統一。孫權采用聯姻的方式,将孫策之女嫁給了顧雍之子顧邵,将顧氏與自己綁在了一起。

顧雍在丞相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九年。十九年的時間裡,吳郡四姓的實力堪稱野蠻生長,四姓子弟紛紛出仕,遍及朝野,軍政兩界都有涉足。《三國志·吳志·朱治傳》記載:“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可見吳郡四姓勢力之盛。

陸家

代表人物:陸康、陸績、陸遜、陸抗

陸家與孫家有世仇,而且是“血海深仇”。當時孫策受袁術之命攻打時任廬江太守的陸康,導緻陸康身死,陸家除了避禍吳郡的子弟外,死傷超過半數,幾乎有滅族之危。而後來領導了“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的陸遜,就是陸績的侄子,陸康的從孫。陸家接受了孫氏成為江東之主的現實,也就暫時咽下了家族的仇恨。

後來顧雍為丞相,是文臣之首;陸遜為都督,為武将之魁。顧雍死後,陸遜繼任,成為東吳的第三任丞相,完成了自己“出将入相”的壯舉。同顧氏一樣,孫權依然用聯姻的方式拉攏陸家,在顧邵死後,孫權将孫策之女又改嫁給了陸遜。

因參與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立儲之争,陸遜晚年被孫權責罵而死。

朱家

代表人物:朱桓、朱據、朱異

朱桓和其子朱異都是東吳軍界的掌權派,如朱異後來更是做到了東吳的大都督,但朱桓和朱異父子在政治上參與的要相對少一些。

而在整個東吳的政治鬥争史中,朱據卻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人物。朱據是朱桓的弟弟,與朱桓一樣進入軍界,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孫權的女婿。後來,朱據更是成為繼孫邵、顧雍、陸遜、步骘後的東吳第五任丞相。

朱據任丞相期間,在政治上沒有大的作為,在“暨豔案”、“吳壹案”和二宮争儲的過程中表現都不太光彩,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姓是東吳政治上一股強大的力量。

張家

代表人物:張溫

和“顧、陸、朱”三家都出了丞相不同,張家是吳郡四姓中實力最弱的一家,僅有張溫一人身居高位,官至太子太傅,可是不久後遇上了“暨豔案”,也成為孫權借此打擊的主要人物。經此一事後,孫權将張溫定罪并軟禁起來,任大臣們如何求情也絕不松口,不久後張溫病死。張家因此在終吳一世,不再有所起色。

孫權想要掌控江東,保證政權的穩定,就必定要借助吳郡四姓的力量,所以他采用了聯姻和放權的方式來保證吳郡四姓和他站在一起。但是他低估了吳郡四姓在江東深厚的實力和底蘊,在政治上放出這頭猛虎之後,就看到了吳郡四姓的瘋狂擴張,此時的孫權已經不能停止,隻好順勢而為,放任吳郡四姓成長為龐然大物。

但吳郡四姓越強,孫氏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就越弱,自己受到的限制和掣肘也越來越多,這讓孫權慢慢醒悟。于是孫權在自己的執政生涯中,一直在不斷嘗試壓制吳郡四姓的生長,“暨豔案”、“吳壹案”就是孫權的代表性動作。直至在自己的晚年,眼見壓制已經毫無作用,才放手施為,無所顧忌的進行血腥清洗,卻因用力過猛挫傷了東吳的根基,為東吳的毀滅埋下了伏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