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路志正從脾胃論治胸痹經驗,從7種證候方面論治

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

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1920年12月21日出 生于河北省藁城市,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首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 得者。由于醫德高尚、醫術精湛,2005年被國家中醫 藥管理局授予“國醫大師”稱号。路老精通中醫經典, 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繼承并發揚光大了,“脾胃 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之樞紐、人以 胃氣為本”的祖國醫學理論。如對于現代高發的冠心 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強調飲食失調損傷 脾胃的緻病因素,對以此引發的氣虛、血少、濕蘊、痰 阻和氣機紊亂的病候,辨證尋求發病之源,論治着眼 于“調中央以通達四旁”,法取中庸勿劫胃津、勿傷脾 陽,組方升降相宜而顧潤燥,用藥講求四兩撥千斤。 本文拟對路老從調理脾胃治療胸痹經驗加以介紹。

“胸痹”一詞始見于《靈樞·本髒》:“肺大則多 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縱觀古今文獻,胸痹的 病因病機不外虛實兩端,尤與氣虛、痰火、血關系 為密切。虛乃正氣虧虛,實則風、火、痰、為患。

而路老認為,胸痹病雖有虛實寒熱之分,在氣在 血之異,然胸中陽氣虛衰,邪氣乘虛入侵陽位,痹阻 氣機則是其共同的發病機理。正如喻嘉言所說:“胸 中陽氣,如離照當空,曠然無外,設地氣一上,則窒塞 有加,故知胸痹者,陽氣不用,陰氣上逆之候也”。葉 天士亦指出:“若夫胸痹者,但因胸中陽虛不運,久而 成痹”。胸中陽氣,又名宗氣,是心、肺二髒功能的總 概括。宗氣的強弱,與脾胃的健運與否有直接關系, 脾胃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之樞紐, 人體各部都必須通過脾胃及其經脈的作用,而獲得 後天的營養,始能精力充沛,機體健康。若脾胃一衰, 則百脈失養,諸病叢生。

故《黃帝内經》有:“食氣入 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飲入于胃,遊溢精氣, 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之訓,更有“胃之 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 脈宗氣也。”由此可知,心肺雖居上焦,實賴脾胃之 健運,脾胃為宗氣之源。若肥甘無度,饑飽不調,情 志過極,勞逸過度,緻使脾胃損傷,氣虛無以上奉, 則宗氣匮乏,久則心陽虛衰,血虧無以灌注,則血脈 不充,脈道滞澀,久則脈絡不通。脾主運化,脾虛不 運則濕濁中阻,積久生痰,濕濁上蘊胸中,則胸陽 不展;痰濁上逆,阻滞血脈,則痹而不通。中陽虛弱則寒自内生,外寒可緻内外合邪,寒邪猖獗,上犯心 君,則胸陽閉阻,心脈不通。于是,本虛标實之胸痹 生焉。

另外路老還提出,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不 斷改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人們的身體素質明顯改 變,使疾病的發病譜相應産生變化,因過食肥甘、嗜 煙飲酒,濕濁痰阻為患的胸痹也日益增多。他認為現 代臨床中,胸痹的病因病機已不止仲景所論“陽微陰 弦”一途。以下是路老以調理脾胃法治療胸痹的臨床經驗。

心脾兩虛緻胸痹

症見胸腹隐痛或刺痛,心悸氣短,乏力倦怠,食 少納呆,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無華,大便幹結或溏洩, 舌質淡,脈沉細無力。為脾虛不能生血,心失所養之 象。治以益氣健脾、補血養心。藥用:黃芪、太子參、白 術、茯苓、木香、當歸、棗仁、丹參、谷麥芽、炙甘草。

中氣不足緻胸痹

症見胸腹隐痛或悶痛,心悸易驚,納食呆滞,胃脘脹滿,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緩無力。證因中氣虛損,清氣下陷所緻。治以益氣補 中,健脾和胃。藥用:黃芪、人參、白術、茯苓、半夏、 山藥、木香、砂仁、丹參、谷麥芽。

濕阻氣機緻胸痹

症見胸腹悶痛,脘痞腹脹,食欲不振,頭重如 裹,或有浮腫、神疲,口幹不欲飲,舌苔厚膩或滑膩, 脈濡緩或沉滑。證為濕邪困阻中焦,氣機不利所緻, 治以芳香化濁,和胃降逆。藥用:桃杏仁、薏苡仁、枳 實、谷麥芽。

痰熱壅阻緻胸痹

症見心胸窒悶而痛,脹滿納呆,嘔惡泛濁,口粘 口苦,面色晦暗,精神萎頓,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黃 膩,脈弦滑。證屬濕痰蘊積化熱,濁氣上泛。治以清 化熱痰,和胃降逆。藥用:清半夏、茯苓、竹茹、旋覆 花、厚樸、枳實、杏仁、薏苡仁、黃連、菖蒲、郁金。

氣陰兩虛緻胸痹

症見胸中隐痛或刺痛,脘脹納呆,心中煩熱,口 燥咽幹,自汗或盜汗,大便幹結,舌淡或紅而少苔,脈 細數無力。證屬氣虛陰傷,虛火上炎。治以益氣健脾, 養陰清熱。藥用:太子參、白術、茯苓、麥冬、黃柏、柏 子仁、丹參、蓮子心、枳實、五味子、谷麥芽等。

脾腎陰虛緻胸痹

症見胸中隐痛或刺痛,知饑不食,口燥咽幹,飲 不解渴,腰膝酸軟,烘熱汗出,心煩不寐,大便幹結, 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脾陰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腎 陰失充所緻,治以滋補脾腎,養胃生津。藥用:太子 參、山藥、茯苓、麥冬、沙參、黃精、生地、玄參、竹 葉、旱蓮草、女貞子、枳殼。

脾胃虛寒緻胸痹

症見胸中悶痛,背寒肢冷,口淡納呆,喜熱惡涼, 大便稀溏,舌淡,脈遲緩。證因中陽虛損,不得伸展 之故。治以溫通陽氣,祛寒散結。藥用:人參、白術、 茯苓、半夏、幹姜、桂枝、薤白、瓜蒌、丹參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