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耳鼻喉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耳鳴。
聊哪一種呢?就是賭氣、生氣,情緒抑郁低落,導緻的耳鳴。文老師喜歡将它稱為“賭氣型耳鳴”。
當然了,這麼叫,不太嚴謹,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它的确代表着一類患者的共同特點,和發病原因。
來吧,還是給你講一張真實的案例。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年48歲,醫案記載姓麻。
這個人啥毛病呢?就是耳鳴,耳鳴半年之久。到醫院去,被确診為神經性耳鳴,經過多方治療,無效。
後來,此人就去看中醫。
到中醫那裡,醫家就問啊,說你這個耳鳴,最初出現,有沒有誘因啊?
患者說,有啊。半年前,她因為家庭瑣事,和丈夫發生激烈争吵,同時引發了和婆家其他人的關系危機。從那以後,這耳鳴就開始了。
醫家接着問,說你這個耳鳴,聲音大不大?什麼時候明顯?
患者就說了,耳鳴好像蟬叫,夜裡嚴重。與此同時,兩隻眼睛幹燥,心裡煩,睡覺質量不好,多夢。
這時候,醫家為患者診脈,發現其脈弦細數,舌紅少苔。細問得知,患者平時還口燥咽幹。從下午開始,就臉紅。到了晚上,身體就出現烘熱。手腳心,也常常發熱。大便有些幹結。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醫家就書方一首。但見——
沙參、生地、女貞子各30克,麥門冬、枸杞子、白芍各20克,當歸、川楝子、牡丹皮、佛手片、菊花各1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5劑之後,耳鳴現象開始好轉,身體其他諸證也開始減輕。
于是,原方保持不變,繼續投用20劑。最終,患者諸證悉平。
這就是醫案的大緻經過。它曾經刊載于1988年的《江蘇中醫》上頭。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認真翻閱。
在這裡,我就用我自己粗淺的知識、笨拙的筆法,為你解讀其中的道理。
我說的,不一定對,您要包含着聽。
這個人的問題,在于肝氣郁結,肝郁化火,灼傷肝陰。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看,此人發病之初,就在于和家人賭氣,郁郁不歡,對不對?
中醫講,肝主情志。情志不舒,則容易讓肝氣郁滞。
肝郁氣滞,日久了,就會化火。
化火之後,就會灼傷陰津,導緻肝腎陰虛。
肝陰不足,所以患者脈細數。肝郁氣滞,肝體失和,所以患者就脈弦。陰虛生内熱,所以患者就舌紅少苔,口燥咽幹,大便偏幹,手腳心發熱。下午潮熱面紅,入夜後身體烘熱,也都是肝腎陰虛使然。
肝經和膽經互為表裡,分布于脅肋。所以當患者肝郁氣滞的時候,就容易脅肋脹痛。肝藏魂。當肝氣不舒、肝陰不足的時候,患者就會失眠多夢。
肝,開竅于目。所以當這個患者肝陰不足的時候,他的眼睛就變得十分幹澀。
肝腎同源。肝陰不足,勢必影響腎陰。腎開竅于耳。肝腎之陰不足,耳竅失養, 所以患者就會耳鳴。
你看看,這不是挺清晰的嗎?
所以說啊,這個患者的問題,在于肝郁化火,灼傷陰津。當然,其生活中的源頭,就是生氣、苦悶、抑郁。因此,我習慣把它叫做“賭氣型耳鳴”。這麼說,老百姓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中醫如何應對呢?來看看當時醫案裡的醫家用的方子。它很有代表性——
沙參、生地、女貞子各30克,麥門冬、枸杞子、白芍各20克,當歸、川楝子、牡丹皮、佛手片、菊花各10克。
這裡頭,其實是古方一貫煎的加減。簡要分析來看,沙參、生地、女貞子、麥冬、枸杞子、白芍、當歸,用于滋補肝腎陰血。川楝子和佛手,用于疏解肝氣。牡丹皮和菊花,用于涼血清熱。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格局,非常規整,容易理解。
我把這個小經驗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我真誠地希望,你無論是專業讀者,還是一般的中醫愛好者,都能将這配伍抄寫下來。它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日後,有這方面困擾的讀者,可以在中醫師的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化裁。當然,前提,務必是辨證準确。
其實,這種肝郁化火、肝陰不足的耳鳴患者,臨床上比比皆是。患者,大多為女性,男性也不少,年齡多在40到60歲之間。就性格而言,多剛烈,咬尖,愛操心,凡事都事必躬親,個人工作能力很強。當然,也有的人,性情看似平和,實際上愛生悶氣,遇事敏感多疑。總之,情緒上的波動,對耳鳴的産生,有很大的誘發作用。
這個時候怎麼辦?疏肝氣、滋肝陰、清肝火。古方一貫煎加減,常常被醫家拿來用。對這樣的經驗,我認為,應該讓更多的普通人,以及中醫愛好者來感受和學習。畢竟,中醫裡面的門道,隻有讓老百姓理解了,才會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會有助于中醫的發展。你說是不是?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文老師就說這麼多吧。希望這小小文說,能給你帶來幫助和啟迪。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