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與腫瘤之五…王三虎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可以說就是講五髒乃至三焦與大小腸腫瘤的表現、診斷、鑒别診斷及預後判斷。
由于曆史的局限或者說我個人認識的局限,二十個條文有許多還不明其意。但是,其中的零金碎玉卻價值非凡。
如“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肺中塞,吐濁涕”說的是肺積(肺癌)寒熱膠結、燥濕相混的證候特點。
第十九條“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骛溏;有熱者,便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說的是腫瘤往往超出了一個髒腑的範圍,所以要用三焦的部位來區分。
之所以中醫學院二版教材《金匮要略釋義》說“小腸有寒、有熱的症狀,其義不明,存疑”,正是對腫瘤的臨床表現和病機不熟,如果從腸道腫瘤來解釋,意義就非常清斷。
最後一條“積者,藏病也,終不移;聚者,府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諸積大法:脈來細附骨者,乃積也”,以及從脈象判斷病位的論述還是很有臨床意義的。@快問中醫
…
…文摘抄于《中醫抗癌 臨證新知》王三虎著。交流學習用,如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