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狀是運身活腰的武術内功練習方法。要做到一處動,處處皆動,運轉周身,貫通四肢。其中“摸魚勢”的練習,在于加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提高腰部力量,為以後在套路練習中更好地體現身法打基礎。“摸魚勢”中的涮腰,要盡量加大繞環的幅度。速度由慢到快,次數逐漸增加。
歌訣:
身法要則周天狀,陰陽變化内中藏。
柔緩活合輕靈妙,粘随吸化柔克剛。
動作說明
一、迎鋒化掌(跟步挑推掌)
預備勢
兩腳并步側立。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于兩腿外側。目向前平視(圖1)。
頭正、頸直,下颏微收,舌舐上腭;舒胸、沉肩,神态自然。
(1)左腳向前上步,屈膝略蹲;右腿自然伸直。同時,兩掌由體側向上提至體前,右掌停至左前臂内側,高與肩平;來自“武宗”公衆号·左掌高與鼻平;兩掌虎口均朝上,掌指朝前。目視兩掌(圖2)。
(2)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尖擡起,以腳跟着地,腿自然伸直。同時,兩肘下墜,使兩掌略回收(圖3)。
(3)重心前移至左腿,左腳踏實,兩膝微屈。同時,兩掌随重心前移弧形經下向前略伸肘坐腕,左掌心向右、高與鼻平;右掌心向左,高與肩平,兩掌指均朝上。目視左掌(圖4)。
身體要平穩自然,胸部舒展内含,肩、肘要松沉。兩掌上提要由前向上略帶弧形;前伸時,要松肩、墜肘、塌腕,向下沉勁。
二、獅子滾球(雙手晃球)
預備勢
兩腳并步站立。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于兩腿外側。目向前平視(圖5)。
(1)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跟提起,以腳前掌着地,停至右腳内側成左丁步。同時,左掌由體側屈肘托至腹前;·來自“武宗”公衆号·掌心向上,虎口朝前;右掌由體側屈肘弧形提至胸前,虎口朝内,兩掌心相對。目視右掌(圖6)。
(2)上體稍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步,屈膝略蹲;右腿自然伸直。同時,兩掌随體轉弧形平繞至體前時,左掌由下經左,弧形向上翻掌,掌心向上;右掌由上經右,弧形向下翻掌,兩掌心相對。目視左掌(圖7)。
(3)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尖擡起,以腳跟着地,腿自然伸直。随即上體稍左轉;同時,兩掌随體轉弧形平繞至體左側。眼随掌走(圖8)。
(4)上動不停,體右轉。同時,左掌由上經左,弧形向下翻掌,掌心向上;右掌由下經右,弧形向上翻掌,兩掌心相對,停至體前。目視右掌(圖9)。
(5)體右轉,左腳尖内扣;右腳收至左腳内側,以腳前掌着地成右丁步。同時,随體轉右掌由上經右,弧形向下翻掌,掌心向上;左掌由下經左、弧形向上翻掌,高與胸平,兩掌心相對。目視左掌(圖10)。
6~8與2~4動作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要點
以腰為軸左右擰轉,帶動兩臂,使兩掌上、下翻轉;兩臂始終撐圓,翻掌不可突然。整個動作要協調、連貫、圓活。
三、摸魚勢(左右涮腰)
預備勢
同“獅子滾球”預備勢(圖11)。
(1)體稍左轉。左腳向左橫邁一步,屈膝半蹲,上體随之前俯;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來自“武宗”公衆号·同時,右掌由體側平擺至體左前下方,掌心向下,掌指朝左斜前方;左掌屈肘提至左肋前,掌心向上。目視右掌(圖12)。
(2)以兩腳掌為軸,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時,右掌由左向前、經右平擺至體右後方時;左掌售腰間向右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上。眼随右掌走,目視左掌(圖13)。
(3)體左轉。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時,左前臂内旋使掌心向下、向前經左繞至體左後方;右掌平繞至體前,高與腰平,眼随左掌走,目視右掌(圖14)。
(4)以髋關節為軸,上體繼續向後、向右翻轉;同時,右掌由前經左、向右繞至體右後方時,屈肘收至右腰間,掌心向上;左掌随右掌繞至體前下方時,右腿屈膝半蹲;·來自“武宗”公衆号·左腿自然伸直。眼随兩掌走,目視左掌(圖15、圖16)。
(5)~(6)同動作(2)~(3),惟左右、方向相反(圖17、圖18)。
(7).上動不停,以髋關節為軸,上體繼續向後、向左翻轉。同時,左掌由前向右、經後繞至體左側時成側平舉、掌心向下,掌指朝後;右掌随左掌向後、經左平繞至體右側成側平舉時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右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19、圖20)。
身體向後翻轉時,要挺膝、挺髋、挺腹、展胸、仰頭,腰盡量向後彎屈。上體前俯,掌要向前伸;翻轉繞環的幅度要盡量增大。以腰髋為軸,兩臂向左(右)後翻轉繞環時,要連貫,不得停頓。
四、搖山晃海(左右按掌)
預備勢
同“獅子滾球”預備勢(圖21)。
(1)右腳向右橫邁一步,體稍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同時兩掌直臂向上成側平舉,掌心均向下。來自“武宗”公衆号·目視右掌(圖22)。
(2)重心移
至左腿,屈膝略蹲;右腳尖擡起,以腳跟着地。同時右掌屈肘、屈腕,弧形提至右肩前,掌心向下,高與劓平;左掌随重心左移,下擡至體左下方,掌心斜向下。目視右掌(圖23)。
(3)上動不停,右掌以掌心經下向前,弧形下按。體左轉,右腳尖内扣踏實,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尖擡起,以腳跟着地。同時左掌屈肘、屈腕。由前弧形提至左肩前,掌心向下,高與鼻平。目視左掌(圖24)。
(4)與“2”動作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圖25)。
身體重心的移動,要與左(右)手上提、右(左)手下按協調一緻;兩臂要随身體左、右晃動,使兩掌上提與下按。
上述分解動作,要配合協調,整個動作要連綿不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