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摸得着的我們說他都是外,筋骨皮肉。動作,也是陽,筋骨、形體、形态、動作這些我們隻要努力辛苦,每個正常人都可以做得到。但這個内沒有老師的傳授就會讓你雲山霧罩啦。看碟片、看書本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我們必須清楚,這個也就是曆代先師各門各派所守秘所在,所以要想真正練好太極拳,要有明白的老師指引指導是必須的條件。
我們練太極,重點要練的是這個“内”,也就是“陰”的一面。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要平衡。
我們要知道。初級學習我們一定要在老師傳授的基礎上去修煉。當基礎有了一定水平後,就要發揮自己的悟性。内是什麼就是意念、心神、神經、内髒雖然看不見但我們經過鍛煉可以感受得到。
拳架熟練後,打拳時的關鍵在于“靜”,用身體去感悟内在變化。内功之妙,妙在陰陽。在整勁中體悟内功。體驗太極拳内在感覺的訣竅,千萬不要“練着練着感覺沒什麼意思。”内動與虛實,内家拳的核心在于陰陽虛實的轉化。
練拳貴在悟拳,悟拳貴在找感覺。太極拳的内在感覺是習拳者将領悟到的拳理習練“上身”的體現,是“心悟”到“體悟”的升華。
所以我們練拳的時候要時刻注意陰陽的平衡。拳論中說的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就是說當你一隻手向前時候不要忘了有一部分肢體是向後與前手構成平衡的。當你虛靈頂勁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下沉的平衡存在。拳論中有“先在心後在身”這樣一句話。這個心就是内!一搭手,覺得不是手在動,而是丹田在動,這就是内。
太極嚴選 , 交易擔保 , 放心買 , 棉麻太極服短袖太極拳武術服裝女比賽表演服男衣服練功服春夏季 小程序
我們通常都講: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我們練拳一定要在身内下功夫,切莫外求。這樣才是健康之道。
天地人三才,人在其中。天大地大人亦大 。要以我為中。與天地萬物平衡和諧。首先要自我和諧,加強自身修養,然後方可研究心意放大與天地同體的大課題。佛家有首詩歌: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爾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快向靈山塔下修。我們不妨都看看。我覺得對太極拳的修煉很有啟示。至于如何叫對或錯。凡與拳論相違背的都是錯的。符合拳論觀點原則的就是正确的修煉途徑。太極拳是智慧拳,知識拳。全憑心意下功夫。至于我們肯用心,肯下功夫每天我們都在離太極拳的殿堂越來越近。
氣血的運行都離不開心意思想的指導。性命雙修就是動武結合,靜是蓄養,動是運行,這樣就符合了太極中的動中有靜,靜中生動的哲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是養生中的不可變的哲理,适合萬事萬物,行動坐卧不離這個。練拳,練功行氣中這些思想意念不可斷,靜則守竅煉丹,動則氣運全身。
所以學架容易改架難。隻能一點一點的學,不能一套一套的學,3個月學一套拳,最後等于零。3個月學一個姿勢,有可能太極拳内涵就懂了。小架子10年不出門,大架5年能練好。10年後該懂得一定能懂,隻要學的準。太極拳必須手把手教,手把手叫正宗嫡傳,跟着老師屁股後打,那你學不到内涵,必須手把手教。所以說公園學拳架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太極操。太極拳必須精雕細刻。否則不行。
拳架也好,單式也罷,都得這麼做。
那内修煉的感覺是什麼,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精華是内功修煉,否則都是花架子。其實他們内功修煉的核心部分是相似的,即混元勁。隻是太極偏柔,形意,大成偏剛,八卦善旋轉,這都是相對的。其實太極拳的精華部分和最有趣的地方是渾圓勁,是内三合,也就是神意氣主導下的内勁修煉,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光是把拳架撐好就可以的,那是外三合的部分。
大多數習練太極拳的人,都可能會問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可以練出太極功夫,而不是天天打太極操。如果有人對你說,你隻要專心打拳,做到松靜自然,日久定會功到自然成。你相信嗎?如果你打拳,全身各關節沒有很強的阻力感,你就可能是在練太極操了,幾十年都出不了功夫的。
内功有專門的練法,是在松緊中求平衡,從而達到真松,不是靠練拳一味求松就行的。光練太極拳不練功,一輩子都可能得不到真松。松的狀态不同層次有不同感覺,“松”應該是“蓬松”或“膨松”,不是軟.舉例其中一種狀态,感覺周身皮膚和關節縫隙被氣微微撐開,像充了氣的皮球。按其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會膨起。如别人按你手,你手不用力,腰腹“丹田”會鼓起,以腰腹之勁可以輕松将對方推出。
把内功修煉所得的“東西”加入到太極拳裡,打拳時剛開始的感覺就像汽車挂上了檔位,打拳有阻力感,這是得勁的标志。反之行拳就像汽車挂空擋,油門加的再大,拳打再多遍,也是空的,毫無東西。
在這個階段感覺主要是前臂發沉,感覺骨頭發重,堅硬無比,有綿裡藏針之感。然後是小腿發沉,再然後是脊椎骨發重,走路旁若兩人,感覺身體飽滿,力大無窮。這個階段最大的感覺是能感覺自身的骨骼的存在,有骨肉分離之感。這個階段習拳,外人看感覺沉穩有餘而不夠流暢。
再往後,行拳時能感覺全身各關節、各部分之間似乎有無數根橡皮筋互相拉扯,彈性很足。感覺全身筋被繃緊,而肌肉放松。這個階段習拳,外人看似乎不是很中規中矩,有些随意,感覺好像沒什麼膨勁,似乎很輕松,實則不然。
這個階段随着合勁質量的提高,外形越随意輕松,合勁越飽滿。沒練到這個層次,是看不懂的。練完之後,有時會感覺象剛練過舉重一樣,出現筋骨酸漲的感覺(與肌肉酸脹不同),特别是背部兩根大筋,還有一些大穴,如肩井穴、手三裡、足三裡等等會酸脹。
這個時候要開始注意“練”和“養”的關系,比如說三分“練”七分“養”,否則有可能酸的似乎筷子都拿不起來。這個階段能真正做到上下相随,任何一部分都不會妄動(因為全身各部分已能随意相合)。
再往後,行拳時能感覺似乎全身皮下筋膜被氣撐開,與骨肉分離開來,全身像個氣球,渾然一體,裡外合一。能感覺全身中和無比,不偏不倚,感覺其樂融融。這階段要求意念似有似無,勿忘勿助。習拳時感覺全身像個肥皂泡,輕如鴻毛,似乎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行拳邁步有時如臨深淵,好像稍有妄動肥皂泡會破滅。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内家拳主要練的是“筋”“骨”,絕對不是肌肉。太極拳一搭手,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硬幫幫的,把重量挂在你的手上,一種是軟趴趴,一種是粘糊糊,是你的勁使不出來。無疑最後一種才是太極的東西,太極修煉就是兩種東西,一種是石頭,一種是紙張,紙張放到水裡,拿起來扔到牆上。就會沾住。石頭無論你怎麼扔,都是會掉下來。
最後不要太迷信什麼拳是最好,什麼架子最古老,什麼拳最能打。這都跟拳沒關系,跟人有關系。術業有專攻,練拳擊的打泰拳,練跆拳道的打巴柔,都是一種閹割。沒有最強的拳法,隻有最适合環境的拳法。根據自己生存的環境,選擇自己最需要和最喜歡的拳法就好了。在和平年代最好的拳,就是養生。
如果要堅持追求“實用”,則必須對環境或者拳法進行改造。
如果目的是傳承,則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并且了解所傳承的拳法的本來面目和用法就可以。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處理或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