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城文旅融合為理念,加快推動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體化建設升級,彰顯“山城”“江城”“世界苗鄉”獨特魅力,打造為渝東南綜合旅遊交通樞紐中心、烏江畫廊旅遊示範帶的集散中心、彭水遊客集散中心。
一是提升老城品質。推進“兩江一河六岸”美化提升,加強臨街臨江建築立面美化改造,完善基礎配套服務設施,積極培育休閑經濟、假日經濟、節會經濟、會展經濟、夜市經濟等城鎮業态,打造特色餐飲、購物、娛樂、夜市、文創等文旅休閑老街,完善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等慢行系統,拓展休閑空間。
二是提速新城開發。充分立足于居旅一體、休旅一體、城旅一體的“主客共享”宜居、宜遊、宜業的一體化開發理念,加快新城建設。高品質建設縣體育館、縣遊泳館、縣文化中心、城市體育公園、五湖公園,蟠龍山主題文化公園等配套文體設施。規劃配套一批品質餐飲、住宿、購物、娛樂、休閑設施,滿足旅遊者及當地居民對品質消費的需求。通過導覽标識、景觀小品、設施風貌等,強化彭水特色地域文化的體驗引導,注重城市品質與形象。融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理念,打造品質之城。
三是提檔蚩尤九黎城。啟動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推進景區現有設施升級改造和文化内涵充實,打造“世界苗鄉”窗口。有序啟動彭水遊客集散中心、文博創意産業園、彭水博物館、渝東南文旅商務會展中心、彭水輕工博物園、苗族文化産業園等項目建設,高标準規劃開發高鐵站場片區城市綜合體。充實文化内涵,将彭水的黔中文化故事、烏江苗都民俗、鹽丹文化曆史等,通過多元的方式在此荟萃。創新文化展示體驗方式,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提升《苗祖·蚩尤》演藝水平,虛實結合,打造為彭水文旅品牌的一張名片;結合景區特色建築空間,分散布局小型實景劇,引導遊客參與、互動體驗;促進文化與動漫、影視、遊戲、VR等産業的結合,拓展新業态。大力發展夜間旅遊,打造夜間餐飲、購物、娛樂、演藝、休閑場所。
(二)提檔升級阿依河景區,擴大阿依河5A級景區品牌效應一是提檔景區品質。圍繞國家5A級景區标準,進一步豐富阿依河景區産品、優化功能、升級服務,深化景區文化體驗,推進岩頭壩民俗風情小鎮、牛角寨休閑度假區建設,提檔景區品質。
二是開發夜間漂流産品。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選擇适宜河段,開展夜間漂流,豐富體驗。完善夜間觀光、餐飲、住宿、娛樂等設施配套建設。
三是豐富文化内涵。将苗族民俗、苗歌融入景區體驗。
(三) 着力摩圍山景區度假功能配套,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一是打造黔中文化高地。以“黔中道,非常道”為理念,以雲頂寺為聚焦,提升黔中文化博覽園,包括黔中道博覽館、黃庭堅紀念館、太子紀念館、摩圍閣、羁縻州度假别墅、園區大門、時光廣場、黔中文化長廊、摩圍石林等,深化黔中文化體驗。
二是着力推進摩圍山旅遊度假區組團開發建設。推進摩圍山日月星辰森林康養基地、摩圍山旅遊度假區康養基地、老年康養中心、森林康養小鎮、康養醫院、露營基地等旅遊度假項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斷完善旅遊度假區功能。
三是打造摩圍山冰雪産業基地。規劃建設滑雪、滑冰等冰雪項目,開發冰雪競技、休閑、娛樂、培訓等業态,實現旅遊淡季不淡。
四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國家旅遊度假區的要求,完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智慧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摩圍雲頂旅遊接待設施項目建設,對現有旅遊接待設施進行提檔升級。
五是帶動周邊鄉村振興。撤潤溪鄉,設摩圍山鎮。加強摩圍山景區與周邊鄉村的旅遊公路連接,強化摩圍山景區旅遊發展對周邊鄉村的輻射帶動效益。
(四)整合鞍子苗寨資源,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是以“阿依原鄉”為主題整合資源。整合石磨岩景區、羅家坨苗寨及木歐水國家傳統村落三大苗寨資源,圍繞國家4A級景區标準,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景區内涵,提升景區形象,創建國家4A級景區。
二是實施苗歌樂養計劃。以苗寨村落為載體,以鄉音苗歌為主題,推出苗歌寨、苗歌村、苗歌王系列産品,充分展現“嬌阿依”品牌。活态化苗族民俗,戶外移動場景式展示苗歌、苗舞、苗族體育等苗族民風民俗,深化文化體驗。
三是加強鄉村文旅振興。依托文旅的發展,引導當地居民開展特色民宿、餐飲接待、手工藝品售賣等,吸納有條件的居民參與景區文旅活動。
(五)推動烏江水上運動休閑帶建設,打造烏江畫廊旅遊示範帶一是規劃建設烏江風景道。以烏江為軸,充分利用烏江沿線老舊公路及烏江纖道,建設騎行、徒步一體的烏江觀光休閑風景道,串連沿線馬蜂峽、鹿角峽、周家寨等鄉村旅遊點。
二是做強烏江水上運動賽事活動。繼續做大中國摩托艇聯賽、中美澳藝術滑水精英賽,提升賽事舉辦水平,線上線下聯動,提升賽事品牌知名度,強化其對彭水文旅産業的拉動。推進萬足、鹿角水上運動休閑項目建設,豐富烏江水上體驗。
三是提檔升級烏江畫廊景區。完善烏江畫廊景區配套設施,豐富業态,推進體驗式項目建設。
四是開發烏江夜遊産品。依托彭水城區、周家寨、鹿角等烏江段開發夜遊産品,豐富烏江休閑旅遊體驗。
五是構建烏江畫廊大聯盟區域聯動體系。完成烏江航道升級改造,實現全線通航;加強東與武隆、南與酉陽、貴州的聯動合作,打造烏江畫廊旅遊集散中心,引領烏江全流域旅遊開發。
(六)大力打造郁山古鎮旅遊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是高标準編制《郁山古鎮旅遊區總體策劃與規劃》。以黔中文化為核心,以鹽丹文化為内涵,以郁山場鎮為基礎依托,以後竈南京街、鹽泉、鹽業遺址等資源為核心支撐,整合創建郁山古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二是加強文化遺址保護與文化體驗開發。加強對郁山鹽業、曆史文化、紅色文化等遺址遺迹的保護,傳承曆史記憶。強化黔中文化、鹽丹文化體驗方式與内涵創新,規劃建設沉浸式郁山曆史文化體驗中心,集鹽丹文化體驗館、黔中文化劇院、文化演藝中心等于一體,感受郁山輝煌曆史與穿越時空的魅力。
三是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及相關項目建設。完善旅遊接待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郁山民俗文化老街、後竈鹽文化主題街區等主題文旅項目,推進鹽浴康養中心、遊客集散中心等建設,啟動後竈峽谷生态旅遊開發,
四是聯動阿依林海景區。提升郁山古鎮與阿依林海的道路交通聯系,聯動發展。充分發揮海拔及區位優勢,提升現有休閑娛樂項目品質,開發以紅豆杉為核心的避暑康養産品,豐富體驗業态。
二、創新文旅業态産品,拓展文旅新空間(一)深化文旅融合産品供給充分依托“以文導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以旅活文”的理念,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文物遺迹、非遺文化、傳統村落以及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等文化載體的旅遊體驗和價值功能,進一步拓展影視、演藝、動漫等文化産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充分滿足遊客的參與性、娛樂性與休閑體驗性需求,以文旅融合為核心,大力拓展全域旅遊的軟性開發。
一是非遺+旅遊融合。加強非遺與文旅産業的融合發展,擴大《嬌阿依》非遺文化品牌,促進鞍子苗歌、高台獅舞、苗族采花山、諸佛盤歌等非遺走進景區,促進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傳習所等向遊客開放、旅遊化包裝。
二是博物館+旅遊融合。推進彭水縣博物館高品質建設,規劃建設郁山鹽丹文化博物館,通過虛拟現實、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打造數字博物館和虛拟文化體驗空間。
三是演藝+旅遊融合。以文旅融合為主線,打造一系列有溫度、有故事、有品位、有體驗的文旅演藝産品。以九黎城為載體,提升現有演藝産品品質,高标準打造一台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藝節目。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具有原創力、生命力的景區劇場精品,增強景區文化内涵。
四是體育+旅遊融合。依托烏江大力發展水上運動休閑,持續舉辦好中國摩托艇聯賽、中美澳藝術滑水精英賽,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賽事内涵,擴大品牌影響,打造為彭水文體旅融合的名片。依托摩圍山旅遊度假區,培育冰雪運動、馬術、低空運動、飛拉達攀岩等體育旅遊業态。依托郁山鎮武術,開展武術培訓,引導遊客參與,傳承地域傳統體育。提升體育場館設施的文化旅遊休閑功能,引導有條件的體育場館向旅遊者開放,鼓勵體育場館開展民族特色運動,如射弩、竹鈴球、高足球、踩花、雜技等,讓遊客感受苗族特色文化氛圍。根據疫情對人們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創新發展體育旅遊新業态、新模式,推動運動體驗數據化、運動展示視頻化。
五是文創+旅遊融合。發揮文化創意在旅遊開發中的“點石成金”作用,圍繞朗溪竹闆橋造紙、彭水青瓦燒制、郁山潑爐印竈制鹽等制作技術發展文創體驗項目,圍繞彭水苗繡、根雕、木雕等非遺開發文創旅遊商品,圍繞郁山雞豆花、鞍子酥食、郁山晶絲苕粉等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彭水禮物”文創伴手禮。
(二)大力實施“文旅+”戰略一是文旅+交通融合。深化道路交通與文旅融合,推動旅遊風景道、旅遊航道、自駕車房車營地、健身步道等建設,發展遊船旅遊、遊艇旅遊、低空旅遊、徒步旅行等業态。推動烏江綠道及沿線自駕露營地基地建設,升級烏江旅遊航道。促進彭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樞紐和設施的旅遊休閑功能和消費業态的植入。
二是文旅+康養融合。強化康養度假與文旅産業的融合。充分利用郁山鹽泉資源,開發鹽浴康療度假旅遊;依托摩圍山、阿依林海森林資源及海拔優勢,開發避暑、養生、養老度假旅遊;依托溫泉資源,開發溫泉康養産品;依托七曜山珍稀植物資源開發康療保健旅遊;依托鄉村生态農業,發展鄉村生态養生旅遊;依托苗族醫藥文化,開發特色康養旅遊。
三是文旅+科技融合。促進文旅與科技融合,探索雲平台、全息影像、5D光影、VR虛拟現實、3D打印技術在文旅産品中的運用,完善講解、展陳、體驗、導覽等遊覽設施和基本配套。
(三)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依托城區、主要景區、特色場鎮街區,培育夜景、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宿“六夜”特色業态,豐富夜間産品供給,繁榮夜經濟。一是鼓勵城區主題公園和主要景區開發夜間觀光、夜間漂流、夜間騎行等體驗旅遊産品,舉辦燈光節、音樂節、露營節等夜遊節慶活動。二是延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中心等開放時間,鼓勵開發“文博場館奇妙夜”夜間體驗項目,包含評書、話劇、曲藝等文化活動,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三是大力發展夜間演藝、影視娛樂、非遺傳承工坊體驗等,重點組織創作一批文化旅遊演藝精品,推動文化演藝産品進景區,打造“白天看景、夜晚看劇”全天侯旅遊體驗。四是推動城市商圈與文旅融合發展,實施城市燈光美化亮化工程,打造集美食、娛樂、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城市夜遊集聚區,組織舉辦各類美食節、小吃節、啤酒節等活動,做大餐飲市場夜間消費規模。
(四)打造精品文旅線路一是以烏江畫廊、生态苗鄉、郁江傳奇、摩圍山水為主題,打造四條主題精品文旅線路。推出烏江畫廊主題遊線。縣城——烏江大壩——阿依河——烏江畫廊——龔灘古鎮——周家寨——縣城。推出生态苗鄉主題遊線。縣城——馬蜂峽——神龍谷——桑柘田園風光——廟池農莊——諸佛苗鄉——福山寨——鞍子苗寨/羅家沱苗寨/木歐水傳統村落——縣城。推出郁江傳奇主題遊線。縣城——郁江——保家苗王山——郁山古鎮(含郁山老街、賀龍亭、李承乾墓遺址、後竈南京街、古鹽道)——後竈峽谷——鹽浴中心/中井壩鹽廠遺址——阿依林海——縣城。推出摩圍山水主題遊線。縣城——蚩尤九黎城——摩圍山——黃家紅色文化小鎮——阿依河——縣城。
二是着力構建縣域精品文旅大環線。縣城——蚩尤九黎城——摩圍山——阿依河——烏江畫廊——龔灘古鎮——鞍子苗寨——諸佛田園——廟池農莊——大同鎮——沙壩鄉(黔江區)——井河——鹽浴中心(中井壩鹽廠遺址)——郁山古鎮(含郁山老街、賀龍亭、李承乾墓遺址、後竈南京街、古鹽道)/阿依林海——縣城。
三是積極整合推出區域文旅大環線。武隆芙蓉江——彭水摩圍山——阿依河——烏江畫廊——酉陽龔灘古鎮——桃花源——阿蓬江——濯水古鎮——芭拉胡——彭水郁山古鎮——蚩尤九黎城。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活市場新動力(一)大力推動文旅産業招商“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擴大内需和拓展外需并進,以郁山古鎮、摩圍山等核心資源開發為切入點,精心梳理策劃、包裝一批吸引力強、可行性高的文旅項目,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進行精準招商。積極營造有利于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吸引更多有實力的投資主體、運營主體進入彭水文旅産業,進一步做大市場基礎。
(二)大力扶持和培育大型文旅企業積極培育大型文旅企業,加大對其支持力度,增強龍頭企業對産業集群的帶動作用。大力支持烏江畫廊、九黎旅遊、福冠等企業發展壯大,以其帶動彭水文旅産業更好更快發展。
(三)積極支持民營和中小文旅企業貫徹“抓大放小”的方針,在發展大型企業、大集團的同時,高度重視發展民營和中小企業,保證當地文旅産品的豐富性、維護市場競争活力、保障充分就業、穩定社會發展,為當地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壯大市場主體規模。
(四)加快文旅企業改革創新積極引導相關行業協會的建立與發展,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吸引企業和個人加入行業協會,規範行業的管理工作。鼓勵文旅企業加快創建現代企業模式,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手段,推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争力。加快建立以遊客滿意為導向的企業質量管理機制,增強企業服務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四、抓實鄉村文旅振興,打造武陵山樣闆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特色農業、古鎮古寨、移民新村和自然奇觀等資源,以特色農産品、重要民俗文化及特色區域為重要抓手,積極推進彭水鄉村文旅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打造武陵山區鄉村振興樣闆。
(一)推進鄉村集中連片發展一是依托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聯動周邊漢葭街道、靛水街道、紹慶街道發展城郊型鄉村觀光、果蔬采摘、垂釣、特色農家等鄉村休閑遊樂項目。二是依托阿依河、烏江畫廊、摩圍山等景區,發展景區依托型鄉村旅遊。三是依托新田、岩東、摩圍山三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農業觀光、研學等園區依托型鄉村旅遊。四是依托鞍子、諸佛、桑柘等生态苗鄉,發展苗族文化依托型鄉村旅遊。五是依托棣棠鄉黃泥村、朗溪鄉田灣村何家蓋、潤溪鄉櫻桃井村、龍塘鄉雙龍村等傳統村落,發展傳統村落依托型鄉村旅遊。
(二)創新鄉村文旅業态一是特色主題化開發鄉村旅遊産品,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延伸主題文創商品、主題鄉村景觀、主題農特産品、主題研學産品等。二是培育布局一批鄉村鄉趣特色住宿設施。布局高品質休閑山莊别院、原生态度假木屋、主題化旅居驿站、社區性聚落客棧、散居式民宿院落、自駕型帳篷營地、集裝箱青年旅舍等留宿類别,提檔現有民宿、農家樂等,滿足不同遊客需求。三是推出鄉村網紅地。指導有條件鄉鎮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類型多樣的休閑農業景觀,推出一批休閑體驗農業“打卡地”。四是開展鄉村創客行動。引導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等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緻富帶頭人,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建成一批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
(三)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工程,挖掘優秀鄉土文化,加強鄉村優秀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具鄉情鄉愁鄉趣鄉味的文旅産業。一是推進文化設施到村,完善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及體育場館設施建設。二是持續推進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活動,開展送演出、送圖書閱覽、送講座、送輔導培訓、送法規政策宣講等活動。三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推進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傳習所建設,引導非遺場傳習場所向遊客開放。
(四)培育鄉村文旅精品一是支持特色小鎮差異化發展,積極打造一批生态旅遊型、文化休閑型、特色産業型、邊界貿易型文旅融合小鎮。二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推出一批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和精品線路。三是紮實推進善感周家寨、潤溪櫻桃井、諸佛廟池等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建設。四是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品牌包裝“龍須晶絲苕粉”“苗妹香香”“苗鄉脆李”等農特商品,推出一批鄉土特色旅遊商品。五是依托“嬌阿依”“木蠟莊傩戲”等文化遺産,推出一批鄉風濃郁的非遺文化演藝精品。
(五)實施配套設施升級改造全面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分類分檔推進農村環境“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圍繞路、水、電、氣、通訊、電商等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服務,實施升級改造,解決最後一公裡,打造美麗鄉村、現代鄉村、科技鄉村。二是對全縣的農家樂、鄉村酒店和民宿,開展升級改造行動,做到風貌獨特、功能配套,設施完備,實行标準化驗收。三是着力推進旅遊廁所升級改造,推進廁所合理布局,提高廁所建設質量,提升廁所文明水平。四是繼續深化“美麗鄉村”宣傳,深入推進“純美農民、潔美農家、和美農村、富美農業”四大行動,提高村民素質,加大整治農村環境,建設宜居鄉村,為遊客營造優質的旅遊氛圍。五是打造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升級版,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廣“基地+城市社區”“批發市場+宅配”等配送模式,“十四五”期間新增100個電商扶貧示範網店。
五、提檔文旅要素配套,助推文旅高品質(一)深化旅遊道路交通體系建設構建“烏江旅遊航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自駕+低空飛行”立體交通體系,形成真正的“水陸空”立體旅遊先驅,努力構建“外聯内暢互通”交通網絡,建設“快旅慢遊”交通體系。一是建設渝東南門戶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渝湘高鐵、渝懷鐵路二線及彭水站場、渝湘高速擴能、黔石高速等項目建設有序實施,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二是積極推進城景、景景互聯互通工程,構建高效順暢的交通網絡格局。推動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摩圍山、阿依河、烏江畫廊、鞍子苗寨等重點景區互聯互通,大力推進縣域南部、東部及縣域南北大環線旅遊道路的升級改造。三是切實強化旅遊客運、城市公交對旅遊景區、景點的服務保障,重點提高旅遊景區可進入性,推進幹線公路與重要景區連接。逐步開通縣城至重要旅遊景區及重要景區至景區旅遊專線。四是推進旅遊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交通驿站、慢行系統等公共交通休閑設施建設,打造具有複合功能的主題旅遊線路。打造烏江風景道、縣城-摩圍山風景道、郁江風景道,重點打造沿線林相景觀,在重要節點建設觀景攝影平台、自駕車露營基地、特色購物點和相關服務配套等設施。五是規劃建設武隆仙女山機場至彭水快速公路,适時開通武隆仙女山機場、黔江武陵山機場至彭水旅遊專線。
(二)強化文旅要素配套體系建設一是提檔旅遊住宿接待水平。建設一批星級酒店、商務經濟型酒店、文化主題酒店、精品主題鄉村民宿、露營基地等,形成布局合理、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的旅遊住宿體系。十四五期間,力争創建1家五星級酒店,三星級以上旅遊酒店達到10家。二是做實“苗鄉菜譜”。着力打造苗家人贈與世界的美食典藏——《苗鄉菜譜》品牌,在傳統苗鄉菜譜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菜品,依托縣城遊客中心、重點旅遊景區等,規劃打造苗鄉美食街、特色小食館、鄉村土菜館。三是打造一批“彭水禮物”。打造由地域标志性商品、地方特産和旅遊紀念品構成的特色旅遊商品體系,加強文創商品研發,包裝苗家刺繡、苗阿依小麻花、不老泉·太極水、雞豆花、“苗妹香香”等特色商品成為旅遊伴手禮。四是加快旅遊标識系統建設。完善道路、街道、景區、景點導示、導覽、說明标牌,提升旅遊綜合服務功能。五是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景區、車站碼頭、文化場館、自駕車(房車)露營基地、旅遊集鎮和美麗鄉村等人員聚集場所,構建較為完善的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咨詢服務點、旅遊購物中心、旅遊停車場和旅遊廁所等。加快完善景區供水、供電、供氣、環保、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六是提升旅遊公共環境質量。綜合整治縣城和景區輻射範圍内的景觀環境、人居環境、交通環境等。
(三)有序推進旅遊集散體系建設圍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域化布局旅遊集散咨詢體系,構建“全縣旅遊集散中心+重點旅遊區/鄉鎮咨詢服務中心+旅遊服務點”的三級旅遊集散服務體系,實現旅遊咨詢、換乘、預定、投訴、自助遊、團隊遊、購物、休憩、活動推介等複合功能。一是加快推進彭水旅遊集散中心的建設,打造為集遊客換乘、信息咨詢、服務預訂和旅遊購物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二是提檔升級阿依河、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景區遊客中心,推進摩圍山、鞍子苗寨、郁山古鎮等重要旅遊景區遊客集散中心建設。三是加強現代科技技術在遊客中心的運用,打造現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和數據化的旅遊集散體系,提高旅遊服務的綜合水平。
六、繁榮公共文化事業,提升主客滿意度(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适應新時代對公共文化提出的新要求,補短闆強弱項,強化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完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服務規範化、便利化水平。一是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資源,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二是抓好鄉鎮(街道)文化服務中心、村(社區)級文化陣地建設,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點服務水平,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陣地效能督查,發揮最大服務效能。三是常态化、機制化做好“兩館一中心”免費向市民及遊客開放工作,并适當延長開放時間,适當布局24小時書店,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四是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和旅遊設施布局融合、功能融合、資源融合,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旅遊服務功能,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旅遊新空間、新體驗。五是加快推進縣體育館、縣遊泳館、縣文化中心、彭水博物館、城市體育公園、五湖公園、蟠龍山主題文化公園、鹽丹文化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支持各鎮街、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健身步道、騎行綠道等設施,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二)豐富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全民健身,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衆。一是重點将具有彭水特色的文化演藝業、文藝創作等文化産業做優做特。高标準打造一台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藝節目,推出《嬌阿依》《懷清台》等一批具有原創力、生命力和影響力的主旋律文藝精品,積極組織優秀文藝作品參加市級以上展演比賽,大力弘揚地域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擴大對外文化影響力。鼓勵文化企業、文藝名家發揚工匠精神,在文學、音樂、美術等領域精耕細作,推動原創内容向出版物、影視劇、戲劇演藝、動漫遊戲等文化産品轉化。二是深入開展送演出、送圖書閱覽、送講座、送輔導培訓、送法規政策宣講等流動文化進村活動,大力滿足群衆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充分利用鄉鎮和村社體育場地和設施,組織開展大量群衆參與度高的體育健身活動,引導群衆自發開展體育健身,推動農村群衆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四是提升舉辦“兩節一賽”系列文化活動,塑造成彭水文旅名片。五是以“健康中國”為引領,積極參加重慶市乃至國家級各項文體活動賽事,進一步提高群衆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
(三)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利用推進曆史文化保護修繕利用,持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事業。一是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做好郁山鹽業遺址群、茶樹坪古建築群、木歐水傳統村落等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曆史文化建築和傳統村落保護,創新性開展文旅活動。二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以非遺名錄項目和傳承人建設為重點,逐步建立比較完備的名錄和傳承人體系、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傳習所等。建立縣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培育傳統工藝工作站。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三是推動民族體育文化遺産傳承。深入挖掘射弩、竹鈴球、高足球、踩花山等一批民族體育文化遺産,建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體驗基地。三是加強非遺與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發展。促進鞍子苗歌、高台獅舞、苗族采花山、諸佛盤歌等非遺走進景區,開發刺繡、根雕、木雕、編織、烏江石等民族工藝品,引導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傳習所等向遊客開放、旅遊化包裝。推進文化遺産的數字化保護和利用。四是建設全面系統的彭水文化遺産數據中心。制定實行文化遺産大數據共享機制,在實現文化遺産保護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文化惠民。五是推動非遺項目“走出去”。支持非遺項目參加市級及國家級非遺展覽展示、普及教育、對外文化交流等活動。
七、大力發展智慧文旅,激發市場新活力強化科技賦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5G技術、VR/AR/MR等高新技術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提升文旅服務管理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文旅産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推動文旅産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文旅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一是依托重慶市大數據管理平台,按照智慧旅遊建設要求,建成覆蓋彭水文旅行業的基礎網絡,以旅遊信息數據分中心為基礎,初步建立指揮調度分中心、應用支撐體系和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務和網絡平台,并對接進入全市智慧旅遊服務體系。二是強化數據融通共享,通過智能設備收集和檢測有關數據,建成彭水文旅消費數據監測體系、智慧文旅數據庫和服務平台,最大程度實現文旅資源的整合,為遊客提供全面、準确、動态、便捷、個性化、凸顯彭水旅遊特色的信息服務。
(二)推進文旅公共服務管理智慧化以滿足遊客需求為目标,建設信息共建共享、宣傳有機協同、産品滿足供給、服務全面有效的彭水智慧文旅公共服務體系。一是整合大數據、5G直播、新零售、區塊鍊等多項前沿科技,圍繞旅遊過程中“食、住、行、遊、娛、購、養”等要素為遊客提供全面、動态、貼心、個性化的一站式智慧服務。二是加大目的地攻略、遊記、主題産品等内容的生産和傳播力度,推廣互聯網新興支付方式,推進移動支付、刷臉入園、掃碼識景、AI智能、無感支付等工具的運用。三是提供人工智能客服、輿情分析、數字可視化輔助決策等服務,打造一鍵投訴、及時響應、聯動處置、實時反饋、限時辦結的涉旅投訴管理機制。四是實現涉旅執法、信用監督、應急處置、電子合同等政府管理服務創新,全面提升服務品質、市場治理與行業監管水平和遊客滿意度。
(三)推進文旅企業服務智慧化一是加強智慧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鄉村、智慧酒店、智慧文旅小鎮、智慧博物館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數字化工程,優先在縣城、遊客集散中心、阿依河景區、烏江畫廊景區、九黎城景區等重點文旅服務場所部署5G網絡,全面推進A級景區、星級酒店、文博場所和交通樞紐中心免費wifi全覆蓋。二是結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區管理“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強化智慧景區建設,搭建線上快速服務窗口,推廣景區門票預約、遊客流量管理制度,實現實時監測、科學引導、智慧服務。
(四)推動文旅宣傳營銷智慧化一是建設全縣統一的宣傳營銷數據庫,基于互聯網、兩微一抖、短視頻、VR全景等新技術、新渠道,建立全縣文旅網絡營銷體系。二是建立與完善全縣文旅系統自媒體營銷矩陣,深化市、縣、文旅企業自媒體聯動機制,借力網絡文旅自媒體大V,組建縣文旅自媒體營銷聯盟。三是針對國内外主要客源市場的區域、人群、消費能力等屬性進行市場細分,利用大數據對營銷目的地進行定位分析、需求分析、營銷内容分析,制定智慧營銷策略,提高網絡化營銷精準化水平。
(五)大力發展數字文創産業一是統籌實施全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和數字文化館建設。二是推動文化藝術資源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一批數字文化演藝産品。三是結合文化演藝、文學、音樂、體育賽事等活動,開發雲遊覽、微直播等遊覽模式,實現文化資源多渠道高效轉化,多時空、多視角展現彭水文旅特色。
八、強化市場營銷推廣,提升市場知名度持續統籌整合政企平台,借力官方媒體資源,借勢節賽、招商等各項活動影響,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網絡媒體、新媒體等全媒體平台,加大國内外宣傳力度,不斷擴大“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目的地旅遊品牌影響力。
(一)強化節賽活動營銷一是不斷創新節賽思路和載體,豐富活動形式和内容,積極引入國内知名品牌賽事和活動,持續提升“兩節一賽”組織水平,擴大“兩節一賽”社會影響。二是積極引導重點景區、鄉鎮根據各自特色舉辦節賽活動,支持舉辦阿依河漂流大賽、摩圍山冰雪節、郁山鹽丹文化節、苗鄉美食節、鄉村采摘節等節賽活動,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三是積極争取承辦國際國内大型賽事、會議,進一步拓展客源市場,樹立旅遊品牌,提升彭水美譽度。四是積極參加重慶乃至國内節會賽事,提升彭水知名度。
(二)全面線上線下營銷完善文旅宣傳聯動機制,形成線上與線下、傳統與新媒體全方位聯動營銷推廣,達到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增加當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重作用。一是創意設計彭水文旅IP形象,推出彭水旅遊專題片、主題歌、影視作品、書籍刊物,高标準制作文旅指南、折頁、地圖等宣傳品,精準投放縣内旅遊酒店、旅遊景區(景點)、民宿、文化場館等單位。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習慣,開展線上“花式營銷”,創新利用“雙微一抖”、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營銷,運用好《今日頭條》、華龍網等重點媒體平台,快速搭建客流平台。三是打造彭水文旅APP或小程序,從自助預訂、行程規劃,到目的地智能導覽系統,真正實現“一部手機遊彭水”。
(三)聯動區域協作營銷立足川渝市場、鞏固國内市場,不斷拓展海外市場。一是充分利用渝東南旅遊聯盟、武陵山旅遊聯盟、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平台,聯合宣傳、捆綁營銷,打造區域精品旅遊線路,提升彭水旅遊整體形象。二是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巴渝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機遇,力争把彭水旅遊納入成渝精品線路和全國推薦線路。
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探索文旅發展新機制。推進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高規格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與文旅融合發展相适應的領導機構和推進機制,宣傳、财政、交通運輸、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等部門要主動服務文化旅遊發展,推動形成“黨政領導牽頭、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文旅發展新格局。
建立文旅整體聯動協同推進機制。加強文旅領域政策、規劃、标準的清理、對接、修訂等工作,确保相互兼容、不留空白、不餘死角。積極推進資源、平台、工程、項目、活動等融合,要圍繞區域發展的目标定位,按照大旅遊、大市場、大産業的發展要求,在線路整合營銷、品牌共創共建、資源優勢互補互惠等方面建立整體協同推進機制。研究制定文旅融合發展指标體系,建立文旅融合發展數據統計和績效評估辦法,促進文化和旅遊真融合深融合,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取得“1+1>2”的效果。
二、加強政策支持保障加大财稅扶持力度。整合設立縣級文旅産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以獎代補、項目補貼等方式,重點支持文旅産業發展。加快制定出台文旅項目招商優惠、文旅産業發展扶持等政策,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潛能。探索設立文旅産業發展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吸引更多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以投資入股等方式支持全縣文旅産業發展。嚴格落實國家關于文旅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促進要素資源合理流動,構建現代文旅産業體系,促進文旅融合優化結構,充分釋放文旅融合發展的紅利。
保障文旅項目用地。科學調整供地結構,對符合相關要求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标合理、适當向重點文旅項目傾斜。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發展文旅項目,增強工業用地對新産業、新空間的兼容性适應性,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工業企業利用現有工業廠房和倉儲用房興辦文旅産業,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改變用途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應。
三、完善市場安全監管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入推進文旅領域“放管服”改革,規範審批事項,嚴格履行審批程序。推進文旅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探索文旅行政執法的方式和程序,實施市場主體分類管理,推進市場監管跨部門“雙随機一公開”全覆蓋。切實抓好文旅行業綜合安全監管,全面壓實企業主體、景區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投訴協調處理機制,持續開展文旅市場常态化排查,及時有效處理旅遊糾紛和投訴,确保投訴受理不打折扣、處理及時高效,防止重特大涉文、涉旅事故發生,确保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制定文旅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督導文化場館、景區等場所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推進全縣文明旅遊建設,開展志願服務,開展優秀企業評選,營造良好的文旅市場環境。堅持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加強在線旅遊市場不合理低價遊等領域執法監管。
四、加強生态環境保護築牢烏江下遊生态屏障。加強生态環境保護與治理,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在旅遊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态與環境的提升和改善,堅持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态保護、環境治理、制度建設并重,切實保護好青山綠水,守護好生态家園,為城鄉居民及旅遊者創造一個舒心舒身、宜居宜業宜遊的美好家園。
樹立新的資源觀和節約觀。以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方式管理旅遊資源,正确處理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旅遊開發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明确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規範建設施工行為。旅遊區内的污水、煙塵、垃圾等的處理設施必須與旅遊開發同步進行,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實現達标排放和科學處置,把旅遊開發與生态、環境和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旅遊活動控制在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範圍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補償機制,實現旅遊産業與資源、環境相适應的可持續發展。
倡導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努力把生态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推動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引導群衆踐行綠色生活和消費方式,全面實施公共節能工程,創建一批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讓綠色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
五、加強人力資源保障加強旅遊從業人員規範管理,改革人才培養評審辦法、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和考核機制。一是政府管理部門積極引進一批有思想、有情懷、敢作為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并給予良好的待遇,促進政府優良傳統的傳承,以注入新鮮血液,增強管理部門活力。二是組建一支具有遠見卓識、深謀遠慮戰略考慮,積極、主動、熱情,有目标、有遠見,又有踏實肯幹、堅韌不拔奮鬥作風的領頭企業家和企業家隊伍。三是培育一個以人為本、團結奮鬥,銳意開拓,勇于創新的旅遊企業團隊。
文章源自中項網 由九鼎文旅整理發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