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經驗主義
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是信念,也是束縛。我們往往青睐于經驗主義,尤其是通過自我踐行總結出來的,更是視若珍寶,而事情本身、時機以及所參與的人和物都已經發生了變化,照本宣科可能并不總能解決問題。
02 頓悟反思
改變需要頓悟,頓悟的契機是反思,打破舊有觀念的錘子是有疑。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則隻能人浮于事,被動前行而無覺知。
03 形式與本質
制約我們有疑的是死守不放的觀念。究其原因是我們将自身觀念等同于自我。打破觀念相當于否定自我,而這是反人性的。可是任何事物一旦産生了教條與規矩,就會變成束縛,死闆,缺乏創造性。如何能有新知?
當年武林群雄圍攻武當派,張無盡臨危受命,張三豐現場授藝,一通演示下來後詢問張無忌可否記住?張無盡說:好像會了,又好像啥也沒記住。張三豐便笑說:這就行了,去吧。
任何形式的東西都是本質所表象出來的固化形态,本質一變,形态萬千,如露亦如電。怎麼舍本逐末?
04 方法
探求本質的方法有二:一為有疑。二為“開心”。
有疑能延遲下結論,便能提問發現新可能,好問題就是答案的一半。
開心是個動詞,是兩件事。“開”表示開放心态,開放視角。橫看豎看,正看反看,視角不同認識不同。“心”表示感受,邏輯有時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哪怕它是正确的,而情緒、感受才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關鍵。“心見”則同頻。
所以,我們自以為沉澱下來的經驗,在某種情況下也是我們的束縛,需反思,有疑,開心。
有話要說...